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42|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期每周一首题图诗《咏菊》集合帖

[复制链接]

2067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19:58: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月求衣 于 2018-12-3 21:54 编辑

《咏菊》
文/西窗听雨
金盘玉盏出嚣尘,立尽霜风半老身。
寂寞空阶鸣蟋蟀,寒香醉漫小阳春。

《咏菊自嘲》
文/一醉千愁人   
淡篱一幅挂帘前,密叶繁花掩映间。
蟋蟀避人如有感,栖雁垂梁欲自喧。
秋风自觉依愁转,明月偏偏把梦圆。
自叹樊笼何处比,流年尘土不相关。

【七律•咏菊】
文/摇光
东篱泽畔旧知音,披翠含芳冷锦襟。
把酒霜前怜秀意,拈诗月下叩尘心。
醉眠秋色幽怀倦,清梦寒香素怨吟。
相对光阴因断续,不辞解语至更深。

《题图.咏菊》
文/桐影
傲放甘于寂寞中,幽居篱落作秋丛。
早知君是陶家友,晓与春花总不同。

《咏菊》
文/江强
寒风侵冷枕,庭院夜深深。
闻讯东篱下,王孙对菊吟。

《菊》
文/一樽
五柳赖晨光,酒壶沾玉霜。
王弘先奉盏,邻里已开缸。
篱外叶深绿,枝头蕾渐黄。
秋风多介意,妒忌菊花香。

《咏菊》
文/愚读轩吟
香透东墙别样幽,疏篱夕影笛音悠,
满城尽戴黄金甲,坐对闲窗赋晚秋。

《题图.咏菊之蚂蚱情长》
文/遗恨
生本多情客,痴寻一季霜。
倾心鸣菊道,无意夺秋光。
偶醉幽香下,时眠绿簇央。
愿人皆忘柳,许我作新郎。

《​题图素菊寄怀菊坡先生》
文/赵公子
​眼前花白又能黄,偏爱篱边独抱香。
更​惹秋蝗枝上戏,晚风亦拾阆间藏。
​先生只恐踌躇志,我辈唯贪昆玉章。
笔墨如今​空作设,独留暮色两茫茫!
​注1:菊坡先生:南宋名相崔与之。宋伯仁有诗句:先生只恐自踌躇,这里借用来赞美菊坡先生的谨慎从事、沉稳老成的低调做事风范!
​注2:昆玉,指昆仑山的美玉,引申西昆玉阁,指玉帝王母藏书的地方,比喻文采华美,形容别人诗词文章,华美艳丽。后有西昆体一说,讽刺唐朝的文章诗句,一味探求华丽外表而言之无物的空洞风气。

《题图:菊虫》
文/邪魔老奴
黄草欺身翅落空,我为人世可怜虫。
寻常一样东篱菊,才遇秋风便不同。

《咏菊》
文/兰室清风
陶宅移来岂俗流,竹篱茅茨更悠悠。
素描月下三更梦,香抱人间万户秋。
傲骨偏能生剑气,安心最是淡人愁。
吟花莫似花吟我,千古诗林纵远眸。

《题图.咏菊》
文/古月求衣
东篱品位高,北麓更风骚。
笑傲寒霜者,原来乃姓陶。

《七绝——题菊花图》
文/泉边闻韵
千里传来一寸香,瓌姿别韵醉秋光。
是谁清唱声声细,原有鸣蛩叶底藏。

《题图.菊》
文/凌零
月冷霜寒晓正临,篱墙叠影盖黄金。
乘风怒放花千瓣,不负秋君一片心。

《题图.菊》
文/小易之辩
嫩寒疏理秋客妆,自然神采比新娘。
几番春夏随流水,焉得灵气月下常。

《题图.菊》
文/晓风
本合东篱下,因何入画来?
螽斯逢故友,声色胜瑶台。

《题图.菊》
历阳勒氏
李渡半斤还上头,尘寰世事几多愁。
菊黄惯喜当横卧,任尔风云一醉休。

《题图》
文/安然
赤蜢图中瑟,金英画外芳。
闲听风打雨,笑看雪兼霜。

《题图.黄菊》  (孤雁格)
文/醉了
试手金英细蕊分,却沾罗袖带香闻。
提壶欲酌陶家院,解意西风莫叩门。

《七律.叹菊》
文/笛里关山月
应怜草野星星愿,舞破霜华任式微。
未与东君谋造化,犹为秋色写生机。
沧桑磨却黄巢志,芳蔼疏离五柳衣。
积惯朱门争绝艳,林泉纵见已全非。

《咏菊》
文/东方香茗
不采东篱菊,随风就菊花。
南山松菊远,一朵醉天涯。

《七律.咏菊》
文/苍山如海
蛩鸣似乐韵悠扬,篱畔萧疏影荫墙。
不畏寒冰孤傲世,怎怜枯叶渐凌霜。
守贞宁可眠枝朽,慰疾何须采蕊黄。
只羡陶翁携酒赏,酣然梦里续嫣香。

《七绝   秋菊》
文/寥廓冬雪
一丛苑菊露清颜,展蕊垂丝独自闲。
堪笑争春多媚骨,何如稽首向南山。

《七绝·题图》
文/何枝可依
径菊丛丛带笑开,披黄挂紫斗霜来。
谁怜蟋蟀困香阵,唢呐停吹已自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5

主题

3946

帖子

526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60
沙发
发表于 2018-12-3 13:17:3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颔联没有改啊,蟋蟀避人如有感,栖雁垂梁欲自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7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8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1:55: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醉千愁人 发表于 2018-12-3 13:17
,我的颔联没有改啊,蟋蟀避人如有感,栖雁垂梁欲自喧。

不好意思,才看到,己作修改!
迟复致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地板
发表于 2018-12-5 21:4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海风云客 于 2018-12-6 14:12 编辑

总评——
    老实说,这期习作既出乎意料,又令人矛盾:数量上来了,也颇有出奇刮目之作,但质量总体较上期稍逊;题图诗,多数做成了定题诗,即使换了别的菊花图片,似乎一样适用,即使撤去图片,也没甚影响,图片之意可现可不现;这些都失去了题图诗之本意,成了万能菊图诗。试想:杜甫《望岳》能移用到他山上么?《登岳阳楼》能移用到他楼上么?从咏物(这种题图也算一种)角度讲,万能诗往往意味着无特色。
    我想,题图诗,锻炼的正是作诗的观察力、炼意能力、整体协调与细节处理能力等,不然我们何必非要弄个图来题呢?图是小自然小社会,我们有时不能观照大自然大社会,图中观照总是可以的,也可以寄寓意思的。

一、整体把握力与细节观察力
    苏轼《超然台记》开篇即云:“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也。”题画也是这样,画有可观,即有可咏,非必风花雪月、梅兰竹菊等约定俗成之物约定俗成之意也。即如此图,除了菊花,还附带有蟋蟀一只(认作其他倒也无可无不可),这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细节,它决定了我们题此图的观察力和炼意。如果只认菊花而题咏秋菊,与定题作文无异也,所以,题画诗决不能脱离图画,不能忽略必要的细节。
    “颊上三毛”的典故可能会给我们题画诗的启示——《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因此,后来“颊上三毛”就被比喻为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吾于此菊图,亦有此感。
    二、炼意
炼意不能因袭古人窠臼,题画诗尤其如此,不然了无新意。诸如梅兰竹菊等自古意象积淀了太多传统意思,观图之下先把这些填满脑袋,则先招已失,后来总难夺人心目。韩愈《答李翊书》自述其创作古文时说:“…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我们题图炼意,更是如此。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关于薛宝钗的螃蟹咏,众人赞道:“这方是食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
《野人送朱樱》是唐代诗人杜甫由樱桃所创作的忧时伤乱、感慨兴衰之作,被誉为古今绝唱。清·杨伦《杜诗镜铨》评道:…托兴深远,格力矫健,此为咏物上乘。开手击此动彼,入后一气直下,独往独来,小题具如此笔力。”
如果上一条引用苏轼所言是说明以小寓小的话,刚才两处说的就是以小寓大。以小寓小多情趣,多感悟,以小寓大多世相褒贬、感慨时世之意。前者如大多数诗作,多就菊之品性寓意来,而何枝可依一绝就情趣来说,殊为清丽可喜,题图角度别致;后者如笛里关山月之律,以小寓大感慨兴寄,尤为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5#
发表于 2018-12-5 21:48:22 | 只看该作者
《咏菊》

文/西窗听雨
金盘玉盏出嚣尘,立尽霜风半老身。
寂寞空阶鸣蟋蟀,寒香醉漫小阳春。
——图中物事尽出,熔炼不够圆融,蟋蟀自是蟋蟀,与菊有似临时搭班。

《咏菊自嘲》
文/一醉千愁人   
淡篱一幅挂帘前,密叶繁花掩映间。
蟋蟀避人如有感,栖雁垂梁欲自喧。
秋风自觉依愁转,明月偏偏把梦圆。
自叹樊笼何处比,流年尘土不相关。
——暗有寄寓。蟋蟀避人如有感,似打入身世感慨。
栖雁垂梁,似与整体不协。

【七律•咏菊】
文/摇光
东篱泽畔旧知音,披翠含芳冷锦襟。
把酒霜前怜秀意,拈诗月下叩尘心。
醉眠秋色幽怀倦,清梦寒香素怨吟。
相对光阴因断续,不辞解语至更深。
——颇有红楼菊花十二诗之感!

《题图.咏菊》
文/桐影
傲放甘于寂寞中,幽居篱落作秋丛。
早知君是陶家友,晓与春花总不同。
——傲放而寂寞,承以幽居,概括菊之品性准确!陶家友,转之有力,不同春花,合之自然。起承转合有致而一气贯注!

《咏菊》
文/江强
寒风侵冷枕,庭院夜深深。
闻讯东篱下,王孙对菊吟。
——只做自然描写,而诗情自在其中。
闻讯乃听到信息之意,不恰,当酌。

《菊》
文/一樽
五柳赖晨光,酒壶沾玉霜。
王弘先奉盏,邻里已开缸。
篱外叶深绿,枝头蕾渐黄。
秋风多介意,妒忌菊花香。
——前后诗意跨度过大,稍有割裂之嫌。壶、盏、缸,意重。结尾介意、妒忌,意重而浮浅。

《咏菊》
文/愚读轩吟
香透东墙别样幽,疏篱夕影笛音悠,
满城尽戴黄金甲,坐对闲窗赋晚秋。
——满城尽戴黄金甲,此句借用来可是说满城人皆争相折菊簪鬓之意?以此来和其他三句尤其是最后诗人之闲淡相对形成对比?

《题图.咏菊之蚂蚱情长》
文/遗恨
生本多情客,痴寻一季霜。
倾心鸣菊道,无意夺秋光。
偶醉幽香下,时眠绿簇央。
愿人皆忘柳,许我作新郎。
——此律以图中蚂蚱为主演绎一番,菊花为衬托,角度别致。

《​题图素菊寄怀菊坡先生》
文/赵公子
​眼前花白又能黄,偏爱篱边独抱香。
更​惹秋蝗枝上戏,晚风亦拾阆间藏。
​先生只恐踌躇志,我辈唯贪昆玉章。
笔墨如今​空作设,独留暮色两茫茫!
​注1:菊坡先生:南宋名相崔与之。宋伯仁有诗句:先生只恐自踌躇,这里借用来赞美菊坡先生的谨慎从事、沉稳老成的低调做事风范!
​注2:昆玉,指昆仑山的美玉,引申西昆玉阁,指玉帝王母藏书的地方,比喻文采华美,形容别人诗词文章,华美艳丽。后有西昆体一说,讽刺唐朝的文章诗句,一味探求华丽外表而言之无物的空洞风气。
——图片之菊、蝗再联系菊坡先生、文章,想要圆融非深广立意、雄浑笔力不可,结构散漫,有似由一菊字联想到菊坡先生,终是勉强。

《题图:菊虫》
文/邪魔老奴
黄草欺身翅落空,我为人世可怜虫。
寻常一样东篱菊,才遇秋风便不同。
——寻常一样东篱菊,才遇秋风便不同,此借鉴宋人杜耒“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诗句,但杜诗句强调梅花点缀映衬之妙趣,根据语序,则邪魔兄弟诗句相应为强调秋风之力;而根据诗意前后品味,感觉应是“虫”自感“可怜”,遇“菊”而有“便不同”之感,却非虫替“东篱菊”遇不遇秋风而感(如此的话也导致前后诗意割裂)。所以,此两句之“菊”与“秋风”意象似应如同宋人一般颠倒过来,诗意方是畅达新奇。

《咏菊》
文/兰室清风
陶宅移来岂俗流,竹篱茅茨更悠悠。
素描月下三更梦,香抱人间万户秋。
傲骨偏能生剑气,安心最是淡人愁。
吟花莫似花吟我,千古诗林纵远眸。
——傲骨偏能生剑气,安心最是淡人愁,傲骨与淡泊正相统一于菊。
茨,四支韵平声,出律。

《题图.咏菊》
文/古月求衣
东篱品位高,北麓更风骚。
笑傲寒霜者,原来乃姓陶。
——菊而有幸逢陶,故而有姓为陶!通俗写来,菊而有姓,格调可知矣!
原来乃三字润色更佳。
咏菊即可,题图则无,然则菊姓陶,已不拘定于题图矣。

《七绝——题菊花图》
文/泉边闻韵
千里传来一寸香,瓌姿别韵醉秋光。
是谁清唱声声细,原有鸣蛩叶底藏。
——蕴图片物事于诗中,角度很正,诗意构思稍逊

《题图.菊》
文/凌零
月冷霜寒晓正临,篱墙叠影盖黄金。
乘风怒放花千瓣,不负秋君一片心。
——乘风怒放花千瓣,不负秋君一片心,秋君多少心思,尽在菊也!

《题图.菊》
文/小易之辩
嫩寒疏理秋客妆,自然神采比新娘。
几番春夏随流水,焉得灵气月下常。
——焉得灵气月下常,想来应是别一番风韵。平仄当酌。

《题图.菊》
文/晓风
本合东篱下,因何入画来?
螽斯逢故友,声色胜瑶台。
——螽斯伴菊,有声有色乎?

《题图.菊》
历阳勒氏
李渡半斤还上头,尘寰世事几多愁。
菊黄惯喜当横卧,任尔风云一醉休。
——菊黄惯喜当横卧,任尔风云一醉休,探春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也!

《题图》
文/安然
赤蜢图中瑟,金英画外芳。
闲听风打雨,笑看雪兼霜。
——蜢做陪衬来显菊,构思亦是别致!

《题图.黄菊》  (孤雁格)
文/醉了
试手金英细蕊分,却沾罗袖带香闻。
提壶欲酌陶家院,解意西风莫叩门。
——提壶欲酌陶家院,解意西风莫叩门,谈笑皆清侣,醒醉之际,不速之客莫相劳也,闲雅之至!

《七律.叹菊》
文/笛里关山月
应怜草野星星愿,舞破霜华任式微。
未与东君谋造化,犹为秋色写生机。
沧桑磨却黄巢志,芳蔼疏离五柳衣。
积惯朱门争绝艳,林泉纵见已全非。
——未与东君谋造化,犹为秋色写生机,道得菊之抉择!
沧桑磨却黄巢志,芳蔼疏离五柳衣。
积惯朱门争绝艳,林泉纵见已全非。
——此四句颇有屈子“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之感!与开头“应怜”相呼应。
此律颇有兴寄。陈子昂《修竹篇序》中云:“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于此诗,亦有同感。

《咏菊》
文/东方香茗
不采东篱菊,随风就菊花。
南山松菊远,一朵醉天涯。
——醉把黄花仔细看~~

《七律.咏菊》
文/苍山如海
蛩鸣似乐韵悠扬,篱畔萧疏影荫墙。
不畏寒冰孤傲世,怎怜枯叶渐凌霜。
守贞宁可眠枝朽,慰疾何须采蕊黄。
只羡陶翁携酒赏,酣然梦里续嫣香。
——酣然梦里续嫣香,有致!

《七绝   秋菊》
文/寥廓冬雪
一丛苑菊露清颜,展蕊垂丝独自闲。
堪笑争春多媚骨,何如稽首向南山。
——“清颜”“独自闲”,正面拟人化描写,颇见菊之情性!“堪笑多媚骨”“稽首”,背面敷粉,反衬菊之风骨。前后一正一反,相映成趣!

《七绝·题图》
文/何枝可依
径菊丛丛带笑开,披黄挂紫斗霜来。
谁怜蟋蟀困香阵,唢呐停吹已自呆。
——紧扣图片,联想颇有情趣,且香阵前人有所立,此处引用来自然。并且,图片主要是菊花,蟋蟀为陪衬,而作者巧妙地写蟋蟀困于香阵,正为写菊的陪衬之笔,自然和谐的写意小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8

主题

4838

帖子

520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04
6#
发表于 2018-12-5 23:33: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读山海大大的点评,收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主题

1301

帖子

33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8
7#
发表于 2018-12-6 09:5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窗听雨 于 2018-12-6 09:54 编辑

文/西窗听雨
金盘玉盏出嚣尘,立尽霜风半老身。
寂寞空阶鸣蟋蟀,寒香醉漫小阳春。
——图中物事尽出,熔炼不够圆融,蟋蟀自是蟋蟀,与菊有似临时搭班。

首先向山海道一声辛苦。其次对于我的一首作品提出一点看法。熔炼不够圆融,这个评价我接受,由于学养等各方面的原因,诗思不逮,吟咏差池,这都是真的。但你说蟋蟀与菊有似临时搭班,我觉得这看法似乎有偏?全诗着眼在于歌颂菊花在寒冷的秋天能营造出一种热烈精彩的氛围,乃至到农历十月“小阳春”中亦有菊花的芳香,而蟋蟀叫——空阶寒蛩,说明天气日渐寒冷,显然这里是一种以寒蛩的清冷寂寞映衬菊的热烈香浓,以寒香醉漫小阳春作结,突出主旨。所以,这里的寂寞空阶鸣蟋蟀还真不是临时搭配的。诗经里有“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借此感叹时光荏苒,岁月不居,而《豳风·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随着环境的变化,气温的逐日下降,蟋蟀也从室外转至室内,所以空阶句并非随意而为。个见,讨教于山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8#
发表于 2018-12-6 12:18:47 | 只看该作者
凌零 发表于 2018-12-5 23:33
读山海大大的点评,收益匪浅

这称呼,太前卫了。
多谢老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9#
发表于 2018-12-6 12:20: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西窗听雨 发表于 2018-12-6 09:52
文/西窗听雨
金盘玉盏出嚣尘,立尽霜风半老身。
寂寞空阶鸣蟋蟀,寒香醉漫小阳春。

西窗老兄交流的很细致!
    当时之所以那样说,是源于诗中的“小阳春”和蟋蟀的对应。
    中国较长时间里使用夏历,习惯上把农历十月叫“小阳春”。
    老兄引用的《豳风·七月》确实不假,只是这首西周作品,看过相关研究资料,我们通常用的夏历即为阴历,诗中的历法为周历,周朝建正以子月(十一月)为正月。《诗经·豳风》之“七月”,是周历七月,当指夏历五月。《左传》昭公十七年:“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故而郭沫若考证云:“诗中的物候与时令是所谓‘周正’,比旧时的农历,所谓‘夏正’,要早两个月。”这样到了诗中的“十月”,实际也就是夏历的八月的样子。按照豳地大致现在西安一带,与东北的气候温度划分线大致差不多,“小阳春”夏历十月(现在这个月即夏历十月)已不可能有蟋蟀鸣阶入户了。所以出现了生物与历法的矛盾,蟋蟀不可能出现,菊花却可能提早开放,菊虫并在,这是有的。(当然,关于豳风的历法探讨也有其他研究意见)
    所以当时的问题的提出是源于印象中“小阳春”与蟋蟀的对应。当然,诗歌不是科学考证,不能也不必严格拘定,只是涉及物候实际矛盾,还是需要注意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10#
发表于 2018-12-6 21:13:49 | 只看该作者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8-12-6 12:20
西窗老兄交流的很细致!
    当时之所以那样说,是源于诗中的“小阳春”和蟋蟀的对应。
    中国较长时间 ...

俺家中现在有蟋蟀鸣叫,因为俺家养了蜥蜴,所以养了一笼蟋蟀做其食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10 03:37 , Processed in 0.0936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