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汾湖石记】

[复制链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16:2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汾湖石记

【文章导读】

    美丽的江南,自古就是一个出才子的地方,也是一个出才女的地方。明朝末年,江苏吴江的叶小鸾就是江南的烟霞雨露孕育出的一位有名的才女。叶小鸾(1616-1632),字琼章,一字瑶期。自幼才华横溢,性情高洁旷达,貌美而无妖艳之态、脂粉之气。17岁时,她写了一篇《汾湖石记》,文章在其寓所前的汾湖石上寄寓了人世的风雨、历史的沧桑和人间的忧戚与欢乐。
    文章写成3个月后,一代才女妙龄身亡,《汾湖石记》从此成为文坛绝响。


汾湖石记①
叶小鸾/文  王鹏举/析

汾湖石者,盖得之于汾湖也。其时水落而岸高,流涸而厓出②,有人曰:“湖之湄有石焉,累累然而多③。”遂命舟致之。其大小圆缺,袤尺不一④;其色则苍然,其状则崟然⑤,皆可爱也。询之居旁之人,亦不知谁之所遗矣。

岂其昔为繁华之所,以年代邈远,故湮没而无闻耶⑥?抑开辟以来,石固生于兹水者耶?若其生于兹水,今不过遇而出之也;若其昔为繁华之所湮没而无闻者,则可悲甚矣。想其人之植此石也,必有花木隐映,池台依倚,歌童与舞女流连,游客偕骚人啸咏,林壑交美,烟霞有主,不亦游观之乐乎!今皆不知化为何物矣,且并颓垣废井、荒途旧址之迹,一无可存而考之。独兹石之颓乎卧于湖侧,不知其几百年也,而今出之,不亦悲哉!

虽然,当夫流波之冲激而奔排,鱼虾之游泳而窟穴,秋风吹芦花之瑟瑟,寒宵唳征雁之嘹嘹⑦,苍烟白露,蒹葭无际,钓艇渔帆,吹横笛而出没,萍钿荇带,杂黛螺而萦覆,则此石之存于天地之间也,其殆与湖之水冷落于无穷已耶?今乃一旦罗之于庭,复使垒之而为山,荫之以茂树,披之以苍苔,杂红英之璀璨,纷素蕊之芬芳,细草春碧,明月秋朗,翠微缭绕于其颠,飞花点缀乎其岩,乃至楹槛之间,登高台而送归云,窗轩之际,照遐景而生清风。回思昔之啸咏流连游观之乐者,不又复见之于今乎?则是石之沉于水者可悲,今之遇而出之者又可喜也。若使水不落,湖不涸,则至今犹埋于层波之间耳。石固亦有时也哉!


【难点注释】

①汾湖:在江苏省吴江县东南。②厓:同“涯”,湖岸。③湄(méi):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累累然:繁多、重积的样子。④袤尺:指长短尺寸。袤:指纵长或南北距离的长度,与“广”相对。⑤崟(yín)然:高耸的样子。⑥湮(yān)没:埋没。⑦嘹嘹:形容雁叫的声音响亮而悠长。

【重点串讲】

遂命舟致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让人用船把石运到这里来。舟:这里名词作状语,表示运的方式。
岂其昔为繁华之所,以年代邈远,故湮没而无闻耶?抑开辟以来,石固生于兹水者耶?若其生于兹水,今不过遇而出之也;若其昔为繁华之所湮没而无闻者,则可悲甚矣。大意是:难道它从前曾在繁荣热闹的地方,而今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被埋没而无人知晓?抑或是自开天辟地以来这石本来就生于这汾湖水中呢?如果这石本来就生于这汾湖水中,今天不过是人们偶然遇到它并把它打捞出来罢了;如果它从前曾经在热闹繁华的场所,如今被埋没而默默无闻,那就非常可悲了。这几句是作者通过想象来推测汾湖石的来历并表达她对汾湖石境遇的悲喜。

想其人之植此石也,必有花木隐映,池台依倚,歌童与舞女流连,游客偕骚人啸咏,林壑交美,烟霞有主,不亦游观之乐乎!这是作者想象当年汾湖石被主人放置在“繁华之所”时的情景,虚景生情。通过极力铺写当年的繁华,来反衬石被埋没的荒凉和落寞,表达沧桑悲凉的情感。植:通“置”,安放、放置的意思。啸咏:即歌咏。

当夫流波之冲激而奔排,鱼虾之游泳而窟穴,秋风吹芦花之瑟瑟,寒宵唳征雁之嘹嘹,苍烟白露,蒹葭无际,钓艇渔帆,吹横笛而出没,萍钿荇带,杂黛螺而萦覆,则此石之存于天地之间也,其殆与湖之水冷落于无穷已耶?大意是:当汾湖石在湖中的时候,被水流急浪冲击,鱼虾在周围游玩并以石上窟窿作为巢穴,水上秋风萧萧芦花瑟瑟,寒夜南飞大雁的鸣叫划破夜空,岸边青烟迷蒙白露如霜,湖面蒹葭苍苍漫无边际,渔人们忙于渔事而船来帆往,阵阵凄清的笛声在湖面回荡,浮萍如同首饰、水草如同飘带,夹杂着各种青黑的泥螺缠绕覆盖在石头上,这样汾湖石存在于天地之间,大概与汾湖的水一样永远被人们遗忘了吧?奔:急速的意思。排:冲击的意思。这几句是作者想象汾湖石在湖水中被永远冷落遗忘的情景,她用秋天肃杀的景象来烘托,读来让人倍感凄清。这样的描写与下文汾湖石被人陈列于庭院堆为假山后的美好情景形成强烈的对比。


[green]【好句诵读】

今乃一旦罗之于庭,复使垒之而为山,荫之以茂树,披之以苍苔,杂红英之璀璨,纷素蕊之芬芳,细草春碧,明月秋朗,翠微缭绕于其颠,飞花点缀乎其岩,乃至楹槛之间,登高台而送归云,窗轩之际,照遐景而生清风。

这几句是对汾湖石出水并被人“罗之于庭”的描写,文字流美,色彩鲜明。尤其是作者采用骈文的笔法,多用四字、六字句,并以对偶句为主,行文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读来音韵和谐,声声悦耳,抑扬顿挫,感动人心。

【文章解读】

中国自古就有爱石如命的人,宋代书法家米芾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对自己心仪的奇石行跪拜礼,并呼之“石兄”。江南才女叶小鸾也是一位爱石之人,她虽没有什么夸张的言行,但也把自己的少女情怀倾洒在一堆“其大小圆缺,袤尺不一;其色则苍然,其状则崟然,皆可爱也”的汾湖石上,赋予冷冰冰的石头以生命,写出了一篇妩媚婉细、旖旎多姿的美文,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才情与聪慧。

粗读文章,起初感觉叶小鸾是一位感情丰富的女子,冰冷湖石也能勾起她的人生悲喜之情。但细读本文,却让人觉得作者又是一位颇富哲思的才女,她能于汾湖石中看出历史的沧桑、人世的风雨和人类的命运,跨越千古时空,追溯石头的来历与命运。若非理性的思考和哲理的分析焉能达到!

但叶小鸾绝非一位理性的思考者,而是一位充满理想和幻想的青春少女。她的文章只有第一段是实景实写,而其余两段则是想象居多。无论是对汾湖石来历的猜测还是对它当年所处繁华环境的想象,无论是对石头处于水中凄清环境的渲染还是对它“罗之于庭”的铺写,都充分显现了青春少女感性的一面。那苍苔纷披,红英璀璨,细草春碧,明月秋朗,飞花点缀,高台送云,人物流连的景象,正是青春少女对自己生活理想的勾画和摹写。难怪有人说叶小鸾就是后来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原型。

叶小鸾还是一位有着坚定信念的人,她相信“石固亦有时也哉!”她相信只要是有价值的石头一定会被发现的,她相信只要是有才华的人一定会得到重用的,她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可是,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十七岁的青春顷刻间就香消玉殒。

汾湖石毕竟是石头,它是坚硬的、冰冷的。但叶小鸾这为充满才情的人,却将石头看通透了,看活了,她从石头中看出了生命,看到了宇宙中的智慧,看到了历史的烟云,看到了山水的广阔,石头已被她当成了和自己心灵相通、倾诉衷情的朋友。[/gree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326

帖子

31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沙发
发表于 2012-6-2 18:29:12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细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679

帖子

68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11
板凳
发表于 2012-6-2 20:20:09 | 只看该作者
石若有知,应为知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08:34:05 | 只看该作者
::: 在 一棹五湖 的贴子提到 :::
分析细腻!辛苦了
是引文,分析也是别人分析的。
祝福五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08:34:47 | 只看该作者
::: 在 兰室清风 的贴子提到 :::
石若有知,应为知己!
正是!
祝福清风老兄,问候早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2605

帖子

26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05
6#
发表于 2012-6-3 12:00:04 | 只看该作者
俺来学习!问好山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641

帖子

6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1
7#
发表于 2012-6-4 23:56:18 | 只看该作者
真替这位才女难过,还有啊!
山海兄还加上这么伤感的音乐,偶都用了一包擦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30 02:06 , Processed in 0.28599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