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姥攬勝十五首

[复制链接]

17

主题

39

帖子

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2:2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太姥攬勝十五首
(一)太姥山傳說二首

福地仙都早慕名,丹邱此日訪容成。刀圭井臼今何在,巧囀還聽葉底鶯。

容成  又稱容成子,相傳為黃帝之師。太姥山歷史悠久,容成子先太姥娘娘居岩洞庵修煉。《力牧錄》載:“黃帝時,容成先生嘗棲之,今峰下,石井、石鼎、石臼尚存。”唐薛令之詩亦有:“為問容成子,刀圭乞駐顏”之句。

傳聞太母自堯封,海上神仙歲一逢。天下名山三十六,東方曼倩獨情鍾。

堯封太姥山舊稱才山,因何改名,傳說不一。一說堯帝奉母出遊,母戀才山勝境,一直留在一片瓦中,世稱太母娘娘;一說堯帝登才山,見一老嫗,酷似生母,當即封為太母;一說堯時才山下有老母,種蘭為業,家于路旁,往來者不吝給之。後仙去,鄉人尊之為神明,稱太母娘娘。海上神仙句太姥山背山面海,風景絕勝,素有“海上仙都”美稱,傳說東海神仙每年均到此一聚。天下名山句漢武帝遣東方朔(字曼倩)為天下名山授封,太母山被封為三十六名山之首,並正式改“母”為“姥”。據說,摩霄庵左慧明塔後石壁上,鐫有“天下第一山”五大字,即為東方朔所題。

(二)國興寺遺址

回首千年一刹那,乾符宮殿記嵯峨。無邊惆悵宏模在,一片廢墟石柱多。

國興寺始建于唐乾符四年(877年)。據載,當時“宮殿瑰麗,壁嶂柱礎,儘是玄晶。”宋淳佑三年甲辰年間(1244年)被火。遺址上大石柱尚有七根,連同地上、地下,約360根。此外,還有南宋石刻、人物、鳥獸圖案,具有較高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

(三)薩公嶺

層層蹬道賴重修,接嶺沿崖腳力遒。拾級從容三百六,論功誰與薩公儔。

薩公嶺民國初年,海軍上將薩鎮冰為方便遊客登覽,募捐重修了從國興寺抵一片瓦磴道,凡三百六十級,人稱薩公嶺。

(四)將軍洞

脫靴掛劍卸寒盔,十八將軍奏凱歸。陣陣殺聲猶未厭,還從洞裏聽喧豗。

將軍洞為一個洞群。洞頂有三石,分別形如將軍鞋、將軍劍、將軍帽,故名將軍洞。又因洞中有洞,洞洞相連,略計十八,又稱“將軍十八洞”。洞內共有13個天井,7個廳堂,可供遊人娛樂、憩息。洞內還有一個特殊景觀,即“洞中聽泉”。春雨入洞,泉水如瀑,轟鳴回蕩,令人驚心動魄。

(五)仙人鋸板

仙人鋸板有神奇,內乃良材外乃皮。架屋鋪橋皆適用,長年棄置欲何為?

仙人鋸板在夫妻峰下,有一座巨大石屏從上而下,分成三片,若鋸板然,外一片為粗糙板皮,中二片為上好板料,稱“仙人鋸板”。板皮內還有一巨鱉,作上爬狀。

(六)鴻雪洞

鴻雪幽深狹路賒,當年丹井泛煙霞。白猿玄虎俱仙去,洞頂猶留綠雪芽。

鴻雪洞在太姥墓右,洞深800米。進洞首見一井,人稱“丹井”。相傳太姥曾煉丹於此。白猴玄虎相傳為太姥弟子。丹成後,太姥賜一丹讓其分食,原擬用石砸成兩半,不意丹大部落入井中,只餘丹屑少許。服後虎色變黑,猴色變白。綠雪芽一株岩茶名,在鴻雪洞頂,為白琳功夫茶之祖。據載,“性寒涼,功同犀角。”

(七)金龜爬壁

木果和闍究可哀,不貪女色卻貪財。當年儻得升天去,免在岩頭曳尾來。

金龜爬壁此景在一片瓦頂上一高峰處,作上爬狀,栩栩如生。相傳太姥娘娘在此羽化登仙。故此峰稱飛仙峰,又稱升仙石。和闍古代於闐、疏勒等地稱僧人為和闍,音轉為和上、和尚。傳說此金龜修煉已久,早成人形,取名木果和尚,但貪財本性未改。欲隨太姥升天,未遂,現了原形。

(八)從陀九嶺上望天橋

香山寺出路非迢,千級蛇行魂膽銷。九鯉諸峰佳景處,凝眸須上望仙橋。

陀九嶺亦稱天梯嶺,宋王頭陀(當行九)修造,長600米,凡1017級,嶺極峻,一側臨深淵。1987年用石板重新鋪設,險要處安上護欄。望仙橋別名禦風橋,俗稱天橋。橋長5.2米,寬1.27米。清嘉慶元年阮綏猷曾寫道:“望仙橋,石橋兩片,跨接懸崖,下臨萬仞,豎人毛髮。回望九鯉諸峰,若揖若送,愴然神飛,幾不能去。”在望仙橋上,看“九鯉朝天”勝境最妙。香山寺位於望仙橋腳,1981年由犀牛洞庵擴建而成,有太姥娘娘殿、大雄寶殿各一,殿宇巍峨壯觀。

(九)九鯉朝天二首

九尾如生六六鱗,未甘東海作波臣。相呼潑剌岩群上,只待鳴雷化此身。

九鯉朝天為太姥山最大石景,禦風橋上向東眺望,可見一排綿亙千米,高聳百仞之岩群,活象沖天九鯉,鰭鱗可辨。六六鱗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廣動植》:“鯉,脊中鱗一道,每鱗有小黑點,大小皆三十六鱗。”

妙手丹青未足誇,輸他岩際水梭花。待看曙起雲生候,頒首揚鰭意更賒。

水梭花  即魚。僧人素食,諱言魚肉,謂酒為般若湯,雞為鑽籬菜,魚為水梭花。見《東坡志林》。

(十)二佛談經

二佛西來對海東,天花亂墜證空空。閑翻貝葉無聲裏,妙諦參於不意中。

二佛談經與“九鯉朝天”並列,而面對東海。左者右手捧經,右者左手垂而立,作談經狀。群峰環拱,或立或坐,若眾僧聽說法然。

(十一)從三折腰進滴水洞出七星洞

別有洞天三折腰,叮噹滴水勝聞韶。擠身石弄抬頭看,落照七星明九霄。

三折腰、滴水洞、七星洞三洞緊緊相連。過“玉猴照鏡”,只見兩旁懸崖峭壁,前面巉岩擋道,初疑無路可尋,近前才覺一小徑從橫架之大石下通過,右刻“別有洞天”四字。大石貼近地面,人須折腰而進,如此凡三折,故稱“三折腰”。過“三折腰”便是滴水洞,洞有五六層樓房高。洞頂滴水,常年不斷,細心靜聽,大小、落差不同之水滴,落在結構不同之石塊上,發出高低、疾徐之“叮噹”聲,若奏木琴然。再進,便是七星洞,洞如石弄,寬處勉強容兩人並進。弄頂懸石七,似北斗七星,嵌於兩壁間,危危欲墜。當夕陽西下,或霧迷山谷時,七石尤燦。

(十二)美女獻花

天生尤物覷還羞,口說蓮花是導遊。崇拜圖騰源有自,莫嗔男界盡輕浮。

(十三)秦嶼二首

秦嶼又稱小福州,人情風土略相侔。半邊臨海蓮花嶼,憑著鄉音好應酬。

秦嶼地名由來說法不一。據《閩書·方城》卷三十一記載:“吾州有秦嶼,為秦人避亂所居也,所以得名。”秦嶼又別稱小福州。因秦嶼與福州有許多相似之處,如講福州方言,有榕樹等,故雲。秦嶼城堡特點是半邊臨海,形如出水芙蓉,故又有蓮花嶼、蓮川之別稱。

卜地聚居為避秦,反遭盜寇擾頻頻。殘垣敗壘今雖在,已換風光處處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9

帖子

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2:25:52 | 只看该作者
在“朏山樵子博客”中捡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2

主题

4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216
QQ
板凳
发表于 2012-2-3 15:07:3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9-11 20:07 , Processed in 0.1672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