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寄苏州山塘胜迹 心画

[复制链接]

14

主题

35

帖子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00: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千年吴楚胜境衰,
          拱桥斜影衬晴天。
          七里山塘石狸碎,
          且破西山风水来。

                    二
          吴郡斟酌到九原,
          船行至此已晴天。
          如此惊才如此寿,
          且笑梅花不自寒。

                     三
          河上小舟往来梭,
          只忆玄烨与姑苏。
          七里山塘普济影,
          望山桥下渡缘僧。

                     四
          云断高阁事已休,
          新绿贱贱怜云鸥。
          且插朱棣鹅黄缕,
          通贵桥边府第吴。

                     五
          泛皱阊阖万年春,
          自古玲珑远水中。
          也逐笙歌也遂晴,
          吴楚不游游虎丘。

                     六
           吴俊阖闾建锦都,
           楔李大战赴冥幽。
           空谷回旋乐天语,
           春山放眼楚云悠。

                     七
           枕水人家抱小桥,
           杨柳依稀坐剑池。
           闲来诵忆庄生梦,
           不思蝴蝶返故乡。





                      注释一: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

                      注释二:  其中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例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

                      注释三: 根据民间传说,明朝刘伯温为破风水,沿山塘安放七只石狸。一些作者甚至认为“七里山塘”乃“七狸山塘”所讹,不过这种说法并无史书根据。2006年,七里山塘重新安放七只石狸。这七只石狸从东到西依次是:美仁狸(山塘桥)、通贵狸(通贵桥)、文星狸(星桥)、彩云狸(彩云桥)、白公狸(普济桥)、海涌狸(望山桥)、分水狸(西山庙桥)。

                      注释四: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楔李大战中,不慎受伤,不久就死去了,死后数日他儿子将他葬于虎丘,据说,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为虎丘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曾凿山引水,并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为秀美。

                      注释五: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10月27日下午,苏城的百姓云聚虎丘,手奉燃香跪拜于地,把阊门至虎丘山下的大街小巷,拥挤得水泄不通。这时,在阊门前,一气度不凡的人跨出龙轿,骑上骏马,沿山塘向西行来,他就是当朝的康熙皇帝玄烨,他一边向虎丘款款而行,一边频频向人们挥手致意,遇见手执拐杖的老人,还上前慰问一下。一时欢呼声如雷响起,一片沸腾。康熙帝至山塘,又从山塘河乘画舫来到虎丘门前, 山上住持早已带领寺僧在门前恭侯。康熙步入山门,由五十三参登上大雄宝殿,行完佛礼,来到平安远堂。住持和尚献上茶,然后,来自印度国的僧人走出拜迎,皇上均给予赏赐。康熙帝对虎丘的奇峰怪石、名胜古迹兴趣浓厚,不断提出问题。在虎丘塔前,康熙问:“塔建自何年?”陪同的僧人奏答:“建于隋仁寿元年。”在千顷云旧址,康熙问:“何名千顷?”僧答:“向有西轩三楹,一望烟云无际,故名。”至双井桥,康熙问:“剑池为何用‘剑’字?”僧以吴王宝剑藏于池下的典故对答。来到悟石轩,康熙居高俯视千人石,问:“可坐得千人?”僧奏:“‘怪石千人坐,灵池一剑沉。’前人诗句这么说。”康熙见千人石上立满的人群,说: “如此人多,万人也容得。”康熙又问了可中亭、点头石的由来,僧以生公说法的典故奏答。康熙帝一番游历后,兴致未尽,天已渐渐地降下薄暮,虎丘遍山亮起了灯火,奏起了乐曲,一时如琼岛玉宇、蓬莱仙境。皇上面露悦色,命登舟回銮。

                      注释六:  全国AAAA级景区及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二零零一年十二月通过ISO9001—14001双体系认证。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五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山高约三十六米,古树参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虎丘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宋苏东坡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注释七:    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注释八:    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问陶)晚年寓居于山塘街青山桥和斟酌桥间,颜所居曰“乐天天随邻屋”,日与好友石韫玉、孙星衍等诗酒唱酬,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病逝山塘街,著名诗人吴锡麒《哭张船山》云;“却思斟酌桥边水,鸣咽还应到九原(君寓吴门斟酌桥)”、“如此惊才仅中寿,问天何苦更生才!”再向西行,就到了有“吴中第一胜景”之称的虎丘山,峰峦塔影,山林气象更使人神往。

                      注释九:  其五中的“不” 古同“否”,解释为不如此,不然,押仄,三声。

                      注释十:   阊阖指传说中天宫的南门,也指皇宫的正门。

  ~风:西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陆德明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融风。”《说文解字》则作:“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   拼音:chāng h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0

主题

3011

帖子

302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25
沙发
发表于 2011-1-31 10:49:21 | 只看该作者
好题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30 04:56 , Processed in 0.0736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