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抢救儿歌童谣,推进宜兴方言研究

[复制链接]

431

主题

2940

帖子

307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6:3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抢救儿歌童谣,推进宜兴方言研究
                          白发老翁

今年上半年,夫人又到美国去了四个月,主要是去看看孙儿。

行前,儿子来电话,让买一些中国的儿歌、童谣、故事的音像碟片带去,说美国买不到。

我跑了丁山几家书店,才买到了一些童话、唐诗、小故事之类的音像碟片和画册,但没有看到传统的《千家诗》、《三字经》、《弟子规》及有关“生肖”类故事的儿童读物和碟片,多少有点遗憾。近几年来国内兴起对儿童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热潮,有的地方还办起了“蒙学馆”,应该说是一件好事情,发扬了数典不忘祖的优良传统。在每一个人成长的岁月中,许许多多的记忆会随着时光的脚步渐行渐远,而童年时代的一首儿歌,一个故事却能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或许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我小时候,当然没有如今的音像光盘之类的东西。依稀难忘的场景是夏天在天井里乘凉时,外祖母一边摇着大芭蕉扇为我们驱蚊扇凉、搔痒……一边却慈祥地讲一些“老话”(宜兴方言谓“老娘家古话”)逗我们玩,我们则数着星星,看着月亮婆婆,边听边学舌,不时问东问西……外祖母离开我们已48年了,如果还活着,该是130多岁了。但这些“老话”,却是我悟性、发蒙、求知的开端。

有几首“老话”,至今我还能倒背如流,如“牵砻,掸磨,牛吭。送外甥,外甥呒牙齿,吃堆烂狗屎,烂狗屎覅吃,丢嘞下场头,老婆婆拾去垩蚕豆,蚕豆开花,笑煞老娘家,蚕豆勿开花,气煞老娘家”。

又如“杨柳青青,八角落灯,八仙桌上调马灯,先养伢伲慢併亲,养则伢伲修屋顶,满月团子送媒人”。

还有,用两只小手指,边指指点点,边念道:“斗斗虫虫飞,飞到高高山上吃白米,白米吃勿着,一变,变只大雄鸡”。

“亮月亮,白荡荡,两个婆婆洗衣裳,衣裳洗得白笃笃,大哥二哥上学堂”。

“金刚、金刚、闸老鼠,闸到一只大老鼠,称称看,三斤半,炒炒看,三大碗”。

“东边马来了,西边牛来了,张家大姐嫁来了。点噶花(“点噶”宜兴话是什么的意思)?草花,棒杀老鸦,老鸦告状,告到和尚。和尚念经,念到观音,观音炒豆,炒到舅舅,舅舅卖布,卖到姐夫,姐夫锄田,锄到河线(蚯蚓),河线唱歌,唱到小姐,小姐绣花,绣到衔爬(蛤蟆),衔爬养个(音如“葛”)金伢伲,一滚滚到床底下”……

第一首表达的是宜兴乡间生活的场景:我们江南一带的主粮是稻米,收稻后要脱粒,脱粒后才能加工成米,所谓“砻谷舂米”。砻是去掉稻壳的器具,宜兴人用的是木制的磨盘,即“砻”。“牵砻”即用人力来推木磨,也有用牛力来替代人力的,所以有“牛吭”,是牛叫的声音。“掸磨”这里的磨可指“砻”,但如果将米变成米粉(过年时,宜兴人,家家做团子,要“牵米粉”)则用的是“石磨”。边转磨边将米粒“掸进”磨口。粉牵好后,还得过筛,宜兴话俗称“绷筛”(绷读如宜兴音“帮”)。“绷筛”按筛眼的“大细”,大致又分“麻筛”(较粗)、细筛、米筛等。其中“外甥”(“外”读如宜兴话的“眼”)、“烂狗屎”、“垩蚕豆”皆为宜兴土话,其巧妙地组合成了一幅融劳动、生活、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场景。听起来平仄相押,朗朗上口,好读、好记、好听。第三首中的“亮月”、“白荡荡”、“白笃笃”、“上学堂”……场景,色彩、动作幽美、生动、丰富,还喻意着上学读书要穿戴整齐、干净的教养在里面,念起来抑扬顿挫,非常顺口。

其他几首也是如此,通俗易懂,富有哲理,有乡土气息并充满了童趣,实为那个时代的蒙学教育,当然以上“老话”宜兴各地还有不同的方言版本。笔者以为这种长期传闻于民间口耳的“老话”(现今谓儿歌童谣),也是一份记载宜兴传统文化的档案。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这些“老话”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正如我给我孙儿买去那些音像制品中肯定是不会有这些东西的……

但我很怀念,怀念这份儿时曾经给过我心逸情泳,益智、开发脑力,训练语言,甚至启迪美好想象的乐趣。前几年,有位老先在《宜兴日报》上写文章辑录了好几首宜兴旧时常用的儿歌、童谣,很有价值。而早在1992年,由周梦江先生主编的《宜兴民间文学大观》中也收集了不少歌谣条目,起到了抢救存史,继承发扬的作用。如果对这些消失的儿歌童谣进一步挖掘、抢救并加以整理和保护,或许对今天来了解和推进宜兴方言历史的研究会有所裨益的。



                                                  2010.7.21(第一稿)

                                                  2010.8.21(修定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7238

帖子

74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65
沙发
发表于 2010-8-29 19:06:3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有意思!记得我小时候爸妈也常给说些儿歌之类,大多忘了,老先生一把年纪还能记得这么详细,实在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主题

2940

帖子

307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7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17:58:07 | 只看该作者
多谢隐士兄!怀旧是老年人的希望……有人说:年轻人的希望是抱负、理想,中年人的希望常常是无奈……呵呵!祝隐士仁兄快乐!白发老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2

主题

4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216
QQ
地板
发表于 2010-8-31 11:31:17 | 只看该作者
方言研究常用手段之一就是挖掘当地民谣俗语,极有佐证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4333

帖子

43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61
5#
发表于 2010-9-1 19:55:51 | 只看该作者
汗 我就是伴随游戏机和日本动漫长大的孩子。太悲哀了!我都不知道上面的歌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17 07:45 , Processed in 0.06979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