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玉琢心第一期解读——诗词的写法之 构思的推及
诗人在创作时,间或遇到这样一种境况:所要写的客观景物已经叙写完了,主观的思想感情也已经表达出来了,在思路上已经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于是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或推此及彼,或推今及昔,顿然笔下不觉泉涌。我们称这种构思方法为“推及”。当代诗家霍松林先生说的“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写时在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以及写自己对他人如何而设想他人也会对自己如何。这就是关于推及构思法的具体描述。
推及法也不完全是诗人为开拓思路而采取的,有时诗人着意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对某种情景,觉得从彼方、彼时、彼地的角度来叙写较佳,往往亦用推及法。
先考察一例: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诗经 魏风 陟岵》一章)
诗意是说:登上有草有木的山啊,遥遥仰望我父亲住的那个地方。父亲说:”唉!我儿服役在远地,日夜不息正奔忙。事事谨慎多保重啊,尽快回家不要久留他乡!“
《陟岵》共三章,是在远地服劳役者所唱的诗篇,三章分别抒发主人公想念父亲、想念母亲和想念哥哥的情思,洗为第一章。主人公不说如何想念他的父亲,却推想他父亲如何想念他自己,如何发福叮咛。这就是推及的写法。这样写,使抒情得到深化。
从表现形式看,推及可分为两类:即有语词标志的推及和无语词标志的推及。
一、有语词标志的推及
这种推及形式是指:推想或想像的部分通常冠以“想”、“遥知”、“料得”、“料”、“应”、“应是”等语词做标志。例如: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此诗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兄弟们,却书哦兄弟们挂念自己,感到登高插茱萸少一人。这样写,思亲的感情,表现的更为深刻。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青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此诗写于天宝十五载(756年),时诗人困居长安,推己及人,写妻子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如何思念自己,久久望月怀想,蓬松的发绾也被雾露打湿了,臂膀也被月的寒光照的发冷了,从而表达了自己对月怀念妻子的深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此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谪居黄州时所写,时年四十五岁。作者自觉功名事业无成,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全篇由三部分组成:开头写赤壁景色,接着推今及昔,想象赤壁之战当时,周瑜的风流儒雅和英雄业绩,最后抒发自己的感叹。可以说此篇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词人在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时刻,“归思难收”,推己而及妻子,写她也必然在妆楼抬头呆望,多次把远处驶来的船只,错当是丈夫回来了。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辛弃疾《贺新郎》)
词人由“我见青山”推及“青山见我”,这几个词句的意思是:什么使公(此指“我’)欢喜呢?是青山,也是自己。因为我自己和青山情貌相似,都是妩媚可喜爱的。妩媚:姿态美好可爱。《新唐书 魏征传》载:唐太宗说:“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这里,辛氏又以魏征自况。传说辛弃疾对自己的词作,最喜爱的就是上面所引的几句。想来因为这几句独出机杼,表达了他自视不凡而感叹壮志莫酬的深情。
~~~~料顺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张炎《解连环 孤雁》)
前一句是词人对孤雁的推想,后二句写孤雁设想与伴侣重见的那种又惊又喜的心情——那时节,燕子也回来了,不自惭孤独了。
二、无语词标志的推及
这种推及形式是指:推想或设想的部分,没有语词标志,有待作者去领会。这类推及写法,也用的较多。例如: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末句是作者推自己留恋孟氏之情,而替孟氏设想的。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峥嵘。(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这是一首酬答诗,本该写出作者如何怀念对方,但此八句是借王徽之雪夜访戴安道故事,推想而写王十二寒夜怀念自己的情景。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十月起,唐军各路从陕州发动总反攻,平定黄河南北诸郡,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至此结束。次年春,诗人在梓州闻讯作此。全诗写出了作者闻捷报后惊喜语狂的情状,体现他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尾联用了推及法,预计还乡的路线,由此时此地而及彼时彼地。“青春”句:说春天花香鸟语,景色宜人,旅途将不寂寞。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此题亦作《夜雨寄内》。作于大中二年(848年)诗人在湖北、四川之间旅行时。其妻王氏,住在诗人家乡河内(今河南沁阳)。全诗命意新颖,明白如话。后联用了推及法,设想将来回家团聚的情景。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
上片写主人在早春离家远行,愁思绵绵。下片用了推及写法,推想闺中人在家必然惆怅苦闷,登楼远望。主人公向她寄意:不要倚高栏远望了!因为我这远行人已在春山之外,望不见了。推己及人,从而加深了旅途中对景怀人的主题思想。
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黄大临《青玉案·送山谷弟贬宜州》)“水村”三句,都是作者对黄庭坚以后生活情状的推想。意思说:你这一去,离肠已断,还能经得起几回相思呢!想来你在水村山店投宿时,在深夜不能入睡,一直静听阶前雨声,还会深切怀念家乡、怀念亲人的!
运用推及写法,能使诗篇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深化主题。1992年中华试词大赛三等奖第二名得主王玉祥的诗《赠台湾友人》:“最忆童年捉柳花,何时重品故园茶?春深怕读《登楼赋》,阿里山高不见家。”用的正是推及写法。评委宋谋玚说:“全从台湾友人心眼中写出。思乡之情,隔绝之感,较之王粲《登楼赋》又多一层幽怨,阿里山点出台湾,移着他处不得。”(见《金榜集》第十七页)
——赵仲才《诗词协作概论》
附第一期活动内容——
为了进一步精研诗艺,熟练掌握我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精妙艺术立意、构思与手法,以期潜移默化,由浅入深,以实现实现评作相长,经与版主版副商讨,特从今日开始,举办古典诗词艺术鉴赏及模仿创作活动。具体思路如下——
每隔一定时间,每期集中列举具几首有代表性的古典诗词,或具有共同立意形式,或具有相类似构思与手法,基本是从自古即受沿用和赞许的、每人可学以致用的角度选取,大家各自品评、参悟,要求——
一、针对例诗例词的共同艺术特征与创作手法进行解析与总结,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类似诗话的读后感或心得笔记,可随意抒发见解,交流心得,不少于50字,不拘形式;
二、再根据体会与心得,模仿创作一首诗/词,不拘体裁与字数,需要符合相关格律,与上一“作业”可同时跟帖,也可分开跟贴,诗词跟贴后再单独发表;
另外,本次活动初次举办,需要一个好标题,现同时征集活动标题,要求12 字以内有特色,言简意赅,概括活动内涵。
本活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友好交流、真诚借鉴,同时要严格遵守置顶版规。更期望模仿诗词手法创作同时能有所创新,运用更加巧妙!
霜天是大家的霜天,诗词是我们共同的爱好,本活动初次开展,希望得到每一个人的关注、支持,以期完善,共同提升!无论谁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可随时快信联系,即使未能第一时间收看,也有信必复!
本期例诗/词——
一、诗经 魏风 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二、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青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以上四首在写离愁别思中用了类似的手法,可细细品味解析~~~
期待大家文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