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网上听了播客远山的呼唤诵读、白连步写的《想念梵高》,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究竟是播客那声情并茂的诵读让我深受感染,还是白连步那情景交融的叙述让我难以释怀,亦或是梵高“那么悲惨的生活,却保持着那么高贵的灵魂。”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也难以说清楚。
没有播客那激动人心的诵读我不一定会去找白连步的文章去看,没有《想念梵高》这篇文章,我便不会受到如此之震撼,近几天来,我每天都要听几次,看几遍,在欣赏中荡涤我的灵魂。
文森特·梵高(1853 - 1890)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他们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却反对印象派纯客观理性的描绘,提倡事物的实质和象征意念,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先驱。梵高27岁时才开始绘画,在短短十年间, 绘画了800多幅油画及同等数目的素描, 却仅卖出一幅(注:红葡萄园),得到一则画评。一生贫困潦倒, 只能长期依赖弟弟Theo 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就正如毕加索所说: 『这人如不是一位疯子, 就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就是这样一个人,除了他的弟弟之外,几乎没有人理解他,然而他短暂一生中却留下了大量震撼人心的艺术杰作,他将其“能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了人类。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
由此我想到了有着类似经历的阿炳(华彦君),当《二泉映月》让无数的听众热泪盈眶、让无数的演艺者财大气粗的时候,还有谁能想起那个拉着二胡走街串巷、衣衫褴缕的瞎老人呢?朋友们,能从《二泉映月》中听到阿炳的呻吟吗?
很想将远山的呼唤这个作品介绍给大家,遗憾的是无法将网址链接进来。有兴趣的朋友可到中国播客网搜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