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孙悟空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寄语霜天·回五龙逐客令(1)

  [复制链接]

496

主题

3774

帖子

383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38
11#
发表于 2012-9-8 20:09:40 | 只看该作者
......
浮生有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446

帖子

4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6
12#
发表于 2012-9-8 20:17:2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说句公道话,孙兄写的确实不属于诗词一类,至于写的什么也不太好说清。而且孙兄仿佛对格律很有意见,认为是束缚了手脚。但殊不知,诗词不仅是文字,还是一种音乐,有了格律,才体现出了诗词的音乐美。只有把优美的文字与和谐的音律高度统一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像孙兄这样将文字凭感觉堆砌成五言或七言,确没有一点诗的美感。我建议孙兄还是写现代诗吧,这样更能施展孙兄的手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

帖子

4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20:26:4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初学,不求认同,只求指教。我接触诗词也是从红楼梦开始。有位才尽师父批点的好。有的却只教不导。附高师指教:


纵有极深”道心“,若无格式上的规则,那又何必标上啥”绝句“”律句“”词牌名“呢?五四以后早就风行新诗——自由诗了,可以不管韵律的,完全可以奉行这一文体啊!真没必要纠结于格律了。至于八股文,与格律诗本就不可同比,无需解说。

既然”霜天晓角“早已在征求广大坛友的意见以后定下了版规,那么,既来之,则安之,客随主便本是一说,既入,亦算是自家人,那么,早有的”家规“,在绝大多数”家人“都遵循的情况下,阁下还是尽可能趋同一点吧。

至于格律诗等问题,这个地方每年都有如阁下一样的几位提起见解,事实证明,本坛大多数人还是更喜欢符合标准的玩法,所以不需要再争执这个问题了。也请阁下体谅。问好。


一句几承韵,三两词组合。四回置雅颂,诗情转寄思。------林黛玉诠释起...

红楼我本人不是很懂,尽管从小到今阅读过不下二十遍。但有一点我还是有印象的:黛玉的诗(其实是曹雪芹的),怎么找也没找到一首是不合韵律要求的。

不”以辞害意“,谁都赞成,无人反对!但是,只要”意“,而不管”辞“的普遍原则,那又何必要给自己的”意“贴上这个”辞“的标签呢?!新诗、散文、小说、……,多得很的体裁可以承载啊!

其实,很多人觉得格律就是枷锁,害人不浅,忒不自由。我同意。很多时候,为了格律的限制,不得不放弃原本极为中意的个别词语,而选择合乎格律却味道淡了不少的另一个。那是不是干脆就不管了呢?自古以来,一直有行家能突破限制的,屡见不鲜。可是,那些行家们,突破也好,创新也好,自度也好,也都是在经历过不知道多少次循规蹈矩积累蕴涵以后的合乎情理的偶一为之——所谓”要想跑,先学会走“,而且,他们的突破也绝不会更改掉诗词最基本的几个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押韵,否则,那就不可以叫做”诗词“了。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也是博大精深的语言,我们若能更多地去研习,我个人觉得,是完全有可能在浩瀚的词汇库里寻找到符合各方面要求的词语的!在“枷锁”的限制下能够找到最合适的,这其中的乐趣,也是值得好一番玩味的。古代汉语一个音节一个词(书面上呈现出一个汉字),相比较于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语为主的特点,固然从今天来理解感觉会有不那么精确,但两两或多个组合后显现出的语言效果,却能给人更多样化的联想和体味,加上韵律的特征,诵读起来,从内而外会给人以特别的美感,这也是众多朋友至今仍喜爱这种形式的缘由之一吧。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最好。这其实是个形势与内容结合完美的要求,中国人使用汉语,无论是否学习过理论,都能极其自然地在每一句口语中表现出汉语特有的抑扬顿挫——谁听过你身边的人说话聊天时,整句话都是一个声调的?(老舍先生早就论过为什么是“张三李四”而不是“李四赵五”)诗词不过在这基础上更加严格化了,我们说话能做到的,写出诗词所要求的平仄效果,也不算一件极难的事吧!

啰嗦这些,没有批驳阁下的意思,只是身为本坛还算呆的时间长一点的一份子,向阁下解释一下“霜天”版规的来由和能长期执行的客观条件。如果有什么冒犯之处,还请多多原谅。先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96
14#
发表于 2012-9-8 20:49:55 | 只看该作者
          正告孙悟空空:
        纵观你的言论,尽是一些强词夺理的歪论调、极端无聊的恶作剧,不屑一驳!
        霜天有霜天的版规,进来玩的朋友都懂得遵守,只有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才会刻意捣乱。
        该是你收敛的时候了!如果不听奉劝,一意孤行,唯有依版规办——坚决封号,来一次封一次,绝不手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

帖子

4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20:5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平山诗兄;中国文化的传统在孔儒,文化的精髓在道庄。为名者(孔儒)制于名,为心者(道庄)心则同,点解要自我束缚。我写诗,为的是寄思,集思。

;)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he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主题

3001

帖子

30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01
16#
发表于 2012-9-8 21:01:05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楼主!
首先我们谁也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为了生存却必须学会适应这个世界,诗词也是,既然版规已在,自当遵守;其次各人的水平参差不齐,相信都是慢慢学习和磨砺的;最后想说的就是这儿应该容得下所有的人,不要怨天尤人,学习格律必不可少,霜天置顶就有,慢慢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6

主题

3774

帖子

383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38
17#
发表于 2012-9-8 21:58:35 | 只看该作者
......
浮生有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20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18#
发表于 2012-9-8 22:29:38 | 只看该作者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适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你俩都差不多一点,有时间自己去琢磨,把东西写好点,别作蜗角之争,让旁人看了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0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19#
发表于 2012-9-9 11:16:16 | 只看该作者
空空兄台,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律这个东西确实是挺讨厌的,即使是古人写的律诗,也未必都是合律的,前不久,曾经拿几本韵书去对照了几首所谓律诗,也没发现有不出律的,其实古人写诗会出律也是在情理之中,古代的信息不发达,不可能每个人都会讲标准的普通话,对字是平是仄当然是难分清的,所以要写律诗,只能拿韵书去对照了,但是谁会写律诗时都会带着本韵书呢,况且韵书也好几种,口语也有不同,就算这诗在这地方合律,去了那个地方读起来就失去律的意义了。
因为写律诗要押韵,所以写时也就那几个字可选,写出的诗往往感觉都是拼凑的,所谓填词也就这个意思吧。
但不管怎样,律诗还是要写的,你可以把这看作是游戏,既然是游戏当然要按规则了,否则大家都乱来也没意思,况且现在有电字书的韵书可以对照,写起来也不会很难。当然你若有几个字出律,这里也是允许的,不至于会当打油诗看。不过非要把其它类型的诗看作律诗这真是强人所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2099

帖子

2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32
20#
发表于 2012-9-9 12:04:37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说两句吧:

第一,古人言“不以律害意”不是说一股脑地把“律”给抛弃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吧,白璧微瑕那是好玉,但是如果一块玉千疮百孔了,就连玉都算不上了。黛玉虽然曾经说过“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但是反观黛玉的诗,又可以看出她的精雕细琢。诗讲求的“真”是性情的真而不是语言上的随意,若是想随意,不如找几个朋友唠嗑几句。这大概就是为何纳兰多化用王次回,但王次回只能默默无名的原因吧。

第二,写诗讲求的是脉络清晰,是起承转结,是情景结合,是铺陈与抒情的统一。虽然高中的时候抱怨过答诗词赏析题就是说套话,但是现在想来,那只是为了让这些最基本的文法在大脑中根深蒂固,不是没有裨益的。不管是写诗还是写文章,最忌讳的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虽然不必想古人那样“捻断数茎须”,但是一个基本的构思还是要的,如果连一个脉络都没有,“以律害意”断论岂不是皮之不存?

第三,我不否认诗体的创新,但是我也觉得不是人人都具备创新的能力。创新是建立在对过去已经了然于胸的基础上,倘若只是泛泛地知道说几句古人怎么怎么不好,改变也只是笼统地来几下,那么结果只能是不伦不类。更主要的是创新不应该作为彻底的摒弃,而应该是一种融合。举个国外的例子吧:艾略特的《荒原》堪称是英语自由诗的典范之作,但其中亦掺杂着大量的诸如抑扬五步格(如第二三五行到第二五六行)的韵文格式。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随着诗体的发展,真正的好诗反而越来越少,更能引起人们感觉的还是那些所谓的老东西,比如诗经唐诗宋词,再比如莎翁的商籁。我想这值得我们去反思。虽然我们不一定有这个能力去把过去的发扬光大,但是也不应该去自毁长城。

最后,还是回归到“律”与“意”的话题上。我想意境与韵律并不矛盾,而只有当二者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算是上上者。其实做到这样并不难,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心去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26 12:37 , Processed in 0.0867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