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山海风云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查子四首

  [复制链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8:41:58 | 只看该作者
::: 在 无伤 的贴子提到 :::
不忍读
也无妨。
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8:43:50 | 只看该作者
::: 在 魁丑 的贴子提到 :::
评君四首生杳子,念与冬月月消瘦。清寒夜漠霜天事,山海风云忧忆否?
魁丑兄台雅意!
风云闲笔墨而已。祝福兄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8:44:21 | 只看该作者
::: 在 邪魔老奴 的贴子提到 :::
可煞恼无眠,月送杨花影。
柳臂枉牵衣,斜织愁千缕。
妙句颇多,严重喜欢,问好风云大哥
兄弟抬爱、雅评!祝福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813
14#
发表于 2011-12-23 15:50:50 | 只看该作者
::: 在 山海风云客 的贴子提到 :::
秀士兄雅评!
这句是比喻手法了,落叶声如雨声;此是实境,曾经楼上窗前听叶,进而...
另,唐代无可《秋寄从兄贾岛》“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二句,写的...
祝福秀士兄~~~~
我理解与兄有差异。无可的“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是说“听雨感觉更寒冷,推门惊见落叶满阶前”,并非说是“雨声如落叶”,有这样的比喻,但这里并非如此。
而兄这两句更不应该是这样的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6:04:49 | 只看该作者
::: 在 东江秀士 的贴子提到 :::
我理解与兄有差异。无可的“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是说“听雨感觉更寒冷,推门惊见落叶满阶前”,并非说是“雨声如落叶”,有这样的比喻,但这里并非如此。
而兄这两句更不应该是这样的意境。
秀士兄别有妙思。
我的句子只是根据实境单纯的这么做了比喻,意境上确实与无可上人有别的,所以引用只是为了说明这个比喻。这点我们没有歧义的。

至于无可上人的“雨”,理解为真正的雨也未尝不可的,不过觉得原诗似乎应该是叶声更确切,也更妙——
无 可 《秋寄从兄贾岛》
  暝虫喧暮色, 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彻, 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 并起洞庭心。亦是吾兄事, 迟回共至今。

看过别人的一段赏析——三、四句写无可蒲团跌坐,晨夕见闻。在苍苔露冷、菊径风寒的秋夜,蛩声凄切、人不成寐的五更,听觉是最灵敏的。诗人只听得松涛阵阵,秋雨潇潇,一直听到更漏滴残(“彻”)。奇妙的是,天亮开门一看,并未下雨,惟见积得很厚的满庭落叶(“深”)。这真是妙事妙语。宋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说:“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如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尽字,椐别本异文),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雨声也。”

也只是一点个人感觉,喜欢这样的交流。
祝福秀士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813
16#
发表于 2011-12-23 16:49:34 | 只看该作者
如改成“叶似雨声寒”,那不会有任何歧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5

主题

3946

帖子

526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60
17#
发表于 2011-12-24 00:28:15 | 只看该作者
这番讨论非常有学习意义,非常之乐见。另外就是细品风云兄好词,欣赏和问候。就个人意见来说,按照生活日常观察,如果下雨落叶,,叶落多了就说明雨势之大,在大雨的情况下,林中沙沙做响,也可以解释大雨之猛。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08:39:49 | 只看该作者
::: 在 东江秀士 的贴子提到 :::
如改成“叶似雨声寒”,那不会有任何歧义。
其实联系下句“罥霜枝”之“月”就已经替我们消除歧义了,说明前面的“雨”不是真雨,上片是一个整体,因为“秋宵似水清”,加之“枝月”,就会使人读到“雨声”时惊疑之余回思回顾,就会明白是落叶。经历过那种境界或熟悉无可的诗即更能体会到。
不过,尊重秀士兄的阅读习惯,改回最初用的“作”罢(叶作雨声寒),“似”字虽是明喻,不能贯通“雨声 寒”三字,用作比拟手法罢。
祝福秀士兄早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08:48:17 | 只看该作者
::: 在 一醉千愁人 的贴子提到 :::
这番讨论非常有学习意义,非常之乐见。另外就是细品风云兄好词,欣赏和问候。就个人意见来说,按照生活日常观察,如果下雨落叶,,叶落多了就说明雨势之大,在大雨的情况下,林中沙沙做响,也可以解释大雨之猛。个见
一醉雅赏!
是啊,诗词中的很多东西如果深入交流的话,就会品出一些平时人们注意不到的地方来。关于无可的诗,生活中下雨落叶也是有的,不过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即使深秋,下雨时叶子落得并不多,其声音基本是雨打叶子的声音。况且无可上人的诗开头是——“暝虫喧暮色, 默思坐西林。”如果有大雨,“暝虫喧”就又不恰当了。所以,不能单独以一句的意思来推断整体,联系上下文仔细去品,就会有完整的意象了。现量整体协调的,补课割裂来看的。
长交流。祝福一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2

主题

4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216
QQ
20#
发表于 2011-12-24 11:51:13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四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9-12 00:42 , Processed in 0.0794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