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杂记。山,树,花,雾与人
好女子就如一座山,山中的一棵树,树上的一朵花。还有一片如裙纱的云雾飘来飘去。
远远看着,这山,清楚。
挨近了看着,这雾,迷糊。
绝世的红楼,宝玉公子自是懂得林家妹妹的,可每次见面就非得犯浑不可,没办法,谁叫他非得看清楚了才走过去呢。
像看山的人,在远处看山清楚的时候走过去,那雾就恰好到了,还能清楚地看吗?不过,有时这样也顶好的呀,看不清楚那就由它看不清楚吧,云里雾里,那叫神仙的境界呢!
不过我们不是神仙,大多数时候还是习惯了在凡人的境界中赏山阅水的。于是,我们就得总结一些人生的经验,比如:
看日出的人若是等太阳出来的时候才准备出门,你还没到达最佳观日地点,太阳早火到你头顶怒视你了,接下来你就等着看人家日落西山,你就等着欣赏那凄凉晚景吧。
所以说呀,想要看日出的人,宜傍晚出门,想要看日落的时候呢,那就得早上赶紧出门咯,呵呵。
这宝公子这山的一关都过不了了,那林妹妹还是一棵小小的树呢,他又如何看得清楚呢。
对于一个猎景者来说,山那是适于站在最远的宏观观察点,树才是你此行近距离的观察目的。
像松柏的坚贞,绿柳的妩媚在薄雾中变幻着等你近去发现与阅读。
再走近一点,用心去倾听,去呼吸,去感应,抛弃雾气给视野造成的盲点,才能发现,林妹妹还是一朵花儿呢。
净瞪着灯笼眼看花的人必然不是赏花的君子,容易迷失于花的外色容相,当一片雾气飘过,遮住视线的时候,就容易患得患失,不能自已。
闭眼赏花的人也非真正的赏花君子,花的色颜是发自内心赠与远道而来的知已的一个笑颜,其意淡如流水,轻如云烟。
人与花有一个自远而近,又自近而远去的过程。
我想,真正的懂花者或许有三类人:
善画善赋善弹奏之人。
花的心事,最终都寄与了他们的笔下琴弦,随他们而去了。
也有一些不是专程而来的赏花人,他们没带琴笔与画章,他们只是一些个过客,来去匆匆,上山的时候是一片雾,下山的时候,还有一片雾倚在山旁。
还有一些本意是欲作赏花者而来的,在到达目的地后却莫明地迷上了雾的飘渺,轻易就改变了立场,作赏雾者去了,倒成了花观赏的对象。
就如同相亲时,其中的一位主角到了后看上的却是另一位主角身旁的佳伴,另外一位本应作为的主角最终耸耸肩莫名地作起看客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