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 木甫 的贴子提到 :::
居然被点名了.......能偷个懒不.......
>盐部可用韵字不多,所以押此韵比较难写,可见小访君是下了一定功夫的。首句似为菊花鸣冤(若有个人经历...
>颔联对得过稳,反而显,比较平稳得板滞,江洲、池馆过于空泛,暮啜与朝吟近乎合掌,然这些均是小问题,...
颈联是此首诗中最好的两句,是好诗笔,不着一菊字但处处却流露着菊的神韵,而且给人一种清幽高雅的格调...
结句用了熟知的东篱典故,不写菊而写主观感情了,似是有意表达怀才不遇,无人作伴之意,这类写法比较平...
个人以为以物为题的诗,要不全写物,点染精神;若要托物言志,抒发主观情感,最好能做到意在言外,将『...
以上都是个人的一点拙见,仅供探讨,言重之处、疏漏之失,请小访多多包涵才是。 哈哈哈,就等着木甫兄的斧正呢, 果然学到不少,太感谢了, 不知说什么好了.
盐部确实恼人,我忘了自己起句怎么就一下子打到这个韵部, 然后挑来挑去发现天啊怎么接着写啊,谁让和它有缘,算了硬着头皮继续...构思时这样想的: 菊为何被贬谪在秋霜时节三径之远?那么菊对秋乞签问原因, 答案是增添了屈原的悲愁,楚辞三次提及菊, 最常见的是徒餐落英那个, 因为有菊, 楚辞多了一份凄凉意,接下那个我用时想到会有问题,因为湘泪确实第一想到的就是湘竹, 然当时想到的是潇湘妃子, 她以菊花诗夺魁,以菊自比,孤标傲世,旁人不解, 前者增屈原的悲,此处添黛玉的泪. 此处严重检讨, 典故人物这样对不合适. 确实拼凑.第联多谢木兄赠"与"字:)你若不说,我实不知这样的好。尾联正如木兄所批,只凑个尾罢了。结的与前面的意思都不符合。
木兄所评处处准确精当,简直还原了做这首诗时的思维历程,当时明知的缺陷和思维的不连贯,皆被说出,小访能不五体投地吗?哈哈哈。坐等兄长高见,果然抛砖引玉,兄长不吝赐教,感激之至,奉香茶一盏~~~~一并为来此楼诸位先生奉上,多谢多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