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8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应用中华新韵的讨论

  [复制链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1:4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应用中华新韵的讨论


        霜天的诗友当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喜欢用新韵填词赋诗。
      目前《中华新韵》有十三韵、十四韵、十八韵等多个版本,各个版本划分韵部出入甚大,应用中容易造成混乱。经本版几位版主研究,认为有必要对如何应用《中华新韵》的有关问题,发动全体诗友进行一次公开讨论,以便统一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对版规相应内容重新修订。
      为此,谨提出几个方案:
      1、仅指定一个版本作为本版块的新韵版本。
      2、几个版本都可以使用,但作品必须注明哪个版本。
      3、维持现状,出现争议时再补充说明。
      4、其它。
      应注意,我们只是讨论如何应用。与此相关联的问题可以顺带讨论,例如:各版本的优劣分析、个人习惯和喜好哪个版本及其理由等。与此无关的话题,请不要带入本次讨论。
      恭请诗友们各抒己见!


附:关于几个版本的具体差异情况,难以一言而蔽之。仅提供几个渠道供大家自行参阅。
一、霜天顶部《“霜天”版古典诗词知识应用文集(新手必读)》中
16、《中华新韵》(转贴)
      amonk               www.shici.org/oubb/112/327160.html
        这是十三韵的版本。
二、霜天顶部《“霜天”版古典诗词知识应用文集(新手必读)》中
33、《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  (转帖)
      历阳勒氏    http://www.shici.org/oubb/587680.html
        这是十四韵的版本。
三、网上搜索到的《中华新韵(十八韵)韵部表 、中 华 新 韵(十四韵)》
      http://www.poetry-cn.com/?uid-3555-action-viewspace-itemid-20565
        这是包含十八韵、十四韵和词韵简编的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主题

2906

帖子

29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09
QQ
19#
发表于 2010-11-25 22:47:01 | 只看该作者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应古月大哥之邀也在此对新韵平水韵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家之言,供各位参考。

韵的使用使诗歌更便于诵读,增加了美感,同时也带来了文字上的限定。
对于近体诗而言,依韵择词便成了作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尤其是词汇量不大的初学者做不到信手拈来,很多时...
平水韵的形成主要是出于古代时的诵读习惯,兼有倡导者的个人观点和讹误。如“衣”古音发rei,自然和归、微...
因此我认为接受新韵推广新韵是必然的事。至于十四韵还是十八韵普通话中an/ian/van/uan,eng/ong/ing读音...
支持!~
无酒不言情,无酒不言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5426

帖子

5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99
18#
发表于 2010-11-25 15:05: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朋友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主题

718

帖子

7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18
17#
发表于 2010-11-25 15:04:46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总是在向前走,新韵是必然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5

主题

3946

帖子

526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60
16#
发表于 2010-11-25 15:02:1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也时常不甚注意韵的区分,大概是自己的懒惰吧,每次都需斑竹的提醒,汗颜。惭愧,还要认真学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891

帖子

28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93
15#
发表于 2010-11-25 10:26:20 | 只看该作者
汗,就是随便下载了一份中华新韵,关注的真的不是很多。
偷看大家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2726

帖子

27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90
14#
发表于 2010-11-25 09:22:00 | 只看该作者
赞同白衣版主所见。尤其是这点:an/ian/van/uan,eng/ong/ing读音接近,区分不区分都是可以的。
再者依平水韵作诗,也可以尽量选取其中符合现代读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6306

帖子

6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4
13#
发表于 2010-11-23 21:58:38 | 只看该作者
应古月大哥之邀也在此对新韵平水韵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家之言,供各位参考。

韵的使用使诗歌更便于诵读,增加了美感,同时也带来了文字上的限定。
对于近体诗而言,依韵择词便成了作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尤其是词汇量不大的初学者做不到信手拈来,很多时候出于叶韵要求甚至需要丢弃了更切合句意的字词。虽则无奈,但不叶韵美感会大打折扣或不能称其为“诗”,这点权衡之后是必需要遵循的。
平水韵的形成主要是出于古代时的诵读习惯,兼有倡导者的个人观点和讹误。如“衣”古音发rei,自然和归、微等叶韵,但现代这样读就会闹笑话。再如“儿”字古代不读er而是读yi,所以它和齐、西同韵。普通话作为国家标准语言也就是几十年的事,很多古语发音在方言中仍能找到(据说广东话“儿”仍读宜)。除了读音的变化平水韵中也包括了人为习惯和已经形成的讹误,据资料介绍“一东”、“二冬”两个韵当时读音也相同,因为字较多人为划分了两个韵部,但不能通押。再如,十三元中有些字古音也不叶,前人成了习惯定式便如通假字(名人错别字)一样得以流传了。既然“韵”来自于诵读习惯,使用新韵是必然的事情。当然平水韵有着数万首唐诗宋词精华,应该了解和学习,但不必“强制遵循”。有种强调“诗必平水”的复古观点,如著名的诗词“百花潭”论坛,精华帖多是一些诵读拗口满篇堆砌甚至用繁体字发表,有些可笑,我感觉并未理解诗真正的魅力。诗来源于生活,基础于生活,“寻常风物口头语”说的精炼了就是诗。诗不能成为少数人拿着密码本的游戏,那最终会让诗离现代人越来越远。
因此我认为接受新韵推广新韵是必然的事。至于十四韵还是十八韵普通话中an/ian/van/uan,eng/ong/ing读音接近,区分不区分都是可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8984

帖子

89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98
12#
发表于 2010-11-23 21:26:08 | 只看该作者
来听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98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21:21:4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上诸位的积极参与。
关于几个版本的具体差异情况,难以一言而蔽之。仅提供几个渠道供大家自行参阅——
一、霜天顶部《“霜天”版古典诗词知识应用文集(新手必读)》中
16、《中华新韵》(转贴)
      amonk               www.shici.org/oubb/112/327160.html
        这是十三韵的版本。
二、霜天顶部《“霜天”版古典诗词知识应用文集(新手必读)》中
33、《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  (转帖)
      历阳勒氏    http://www.shici.org/oubb/587680.html
        这是十四韵的版本。
三、网上搜索到的《中华新韵(十八韵)韵部表 、中 华 新 韵(十四韵)》
      http://www.poetry-cn.com/?uid-3555-action-viewspace-itemid-20565
        这是包含十八韵、十四韵和词韵简编的版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27 18:49 , Processed in 0.0850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