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介绍歌曲《端木悠悠》时忘了附上有关资料,现补上!)

《端木悠悠》作词:引子 作曲:森一 演唱:郑静
编曲:陆琦(杭州乐人堂) 录制:杭州乐人堂
关于填词人林夕,关于填词
2006-04-20 22:16:40 来自: 引子 (杭州)
一直想谈谈林夕,填词人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对他的一些学习。在我眼里,林夕是华语音乐界最优秀的情歌填词人。他长于情歌填词,特别对一种矛盾感情的描写。香港大学中文系的专业背景,使他得以在国语歌词的填写上功底老道,而黄伟文只能在粤语歌词上略胜一筹。
林夕之于填词人,可以称其为标杆,内地多少对填词跃跃一试的人,都是被其取得的成就所感染的。当香港十大金曲有八首是由他填词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不把他作为一个学术来研究了。林夕了解香港,了解香港人,了解唱歌的人,了解听歌的人。他的词往往不是在写自己,而是写歌手想要的故事,所以你不会为无法被他的歌词感染而担忧。在他的歌词里,你看到很多故事,很多心情,万千言语尽在几十行长短句里。
林夕歌词的商业成就使得歌词不再成为歌曲里被忽视的部分,也鼓励了更多的填词人为音乐创作而努力。乐坛向来重曲轻词,只有在林夕那里是相反的,向他邀词的歌手涵盖了香港大多数歌手。新人以得到林夕歌词为荣,因林夕填词歌曲成名者不在少数,因此林夕在香港乐坛地位甚高。
林夕今年45岁了,80年代开始写歌词,算来已经20多年了,创作歌词发表的据说已经有2000多首了,歌词作品自然良莠不齐,但林夕自认为20首歌词中1等1首,2等2首,其余皆为一般行货。林夕这样的自我评价是很勇敢的,我认为这个比例基本正确,但是因为林夕文学功底所在,一般行货也不至于不堪入眼。
林夕只手遮天香港乐坛填词界的时候,香港音乐其实已经过了天王时代,最辉煌的时代已经到了尾声,因此他的词特别得到看重也是时机所在。在粤语歌曲不再是唯一的时候,香港歌手开始重视大陆市场,国语歌曲的数量需求大大增加,林夕生正逢时。环望香港填词界,竟然找不到一个能够和他打个平手的国语歌词填词人!!!台湾的姚谦、许常德功力更为老道,但是缺少那么多的优秀歌手,也写不出香港人想要的歌曲。
那么姚谦、许常德他们输在哪里,林夕的歌词到底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在?
我认为,林夕对佛禅的认识对他的帮助很大,这个其实在他的文学学习中是很容易从中国古典文学中体会出来的。
他的歌词会有矛盾;他的歌词里常常要做下一个;他的歌词总是让我们去放弃,但必须要多点痛苦在;他的歌词总是提醒我们要回忆,而那些回忆永远是笑中带泪的。林夕在古典文学上的功底,香港填词人中无人能和他平起平坐,但是他未必比得过台湾填词人。
很多人觉得林夕靠王菲才得以成就辉煌,这样讲过于偏激。可以看到的是林夕给王菲写的歌词,几乎首首1等,王菲演唱的歌曲往往也是林夕填词的最为动人。林夕歌词量大必然陷入批量生产之嫌,因此我说,林夕只能算是填词高手,而不能说是填词大师。但是,在这个商业的年代,高手就够了,大师不再需要现世,譬如庄奴。
黄伟文说,香港填词界之所以被他和林夕垄断,关键是缺少填词人。这样的说法非常有道理,特别是国语歌词,几乎就是林夕一个在填。香港有“两林一黄”三大填词人,两林指的是林夕、林振强,一黄则是黄伟文。林振强先生逝世后,就是林夕和黄伟文的天下了。而新人匮乏,根本就冒不出可以三分天下的填词人。
国语歌词香港歌手开始找内地填词人写。我认识一些香港作曲人,他们有国语歌曲要填词都会直接来找,而不会在香港找人,这其中有寰球唱片的,BMG的。
香港填词人在林夕、黄伟文之后,还能有谁呢?当台湾填词界新人辈出的时候,香港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而内地填词界除梁芒之外,已经找不到偶像级填词人,相反的是网络上填词爱好者千千万万,又有多少人能走出一条大道呢?内地不是香港,填词人的出路在哪里?
林夕鼓舞出了那么多的填词爱好者,但是他又误导了多少填词爱好者;林夕是林夕,我们不是林夕;我们需要林夕,但是林夕之外的,我们是不是也要去做?
以前,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填词人,但是当我开始更多的是做填词工作后,我愿意努力做一个黄伟文式的填词人:填词是爱好,不是工作;填词是生命,不是生活。
—— 引子 http://www.q3q.org/read.php/33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