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5|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22节练习课————————填词《谒金门》

  [复制链接]

1122

主题

4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21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00:3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目不限
内容不限
格式: (加线处为韵脚,两种格式都行)

谒金门    (一)
中仄,中仄中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


中仄中平中,中仄中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

      (二)

[size=+1]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韵)  ⊙仄⊙平⊙仄(韵)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例词参考·

谒金门·春闺

唐五代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

翁元龙

莺树暖。弱絮欲成芳茧。流水惜花流不远。小桥红欲满。

原上草迷离苑。金勒晚风嘶断。等得日长春又短。愁深山翠浅。



谒金门·春半

南宋  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一韵到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35#
发表于 2006-8-14 22:20:59 | 只看该作者
谒金门(镇南关怀古)

边城好,隔境越鸡啼晓。月照蛮风吹故道,镇南关上草。
冯帅当时拒盗,皓首挽刀轻笑。旧事劝人休苦恼,古稀犹未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2

主题

4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216
QQ
34#
 楼主| 发表于 2006-8-13 23:49:38 | 只看该作者
::: 在 小卒 的贴子提到 :::
“但是说实话,我还是欣赏你的。”


哈哈,我降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40

帖子

3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1
33#
发表于 2006-8-13 23:32:09 | 只看该作者
对对,说的好,你这样的语气我太高兴了

声,没有准确定义,越是敏感越会感到声是很不好下准确定义的,参考音乐家的话。
在诗词中单独的字(调质肯定的)
但是诗词中也不会只有一个字的,所以说一个单独的文字只是一个符号是死的,
但是结合另一个字后,就变2个字了,也就是活了,诗中就应该考虑活的文字
怎么调质,所以我以前怎么也弄不懂平仄,拼命的找平仄使我走进误区即使
找到了平仄,加入平仄需要的位置后,我反复读怎么样都感觉别扭,因为这样我才去找书看综合各种办法
得到这个意思,着手处应该在声的质调结合文义,才能给诗创造灵魂,通过读
让人能感觉到诗音的美。
我是从0开始的,而且我很固执。但是说实话,我还是欣赏你的。
这些字是我领会后脑袋中扣出来的,局部可能有误差,但是大意基本就是这样了
要是那里不对,指出来,我也好找到更好的学习方式。
我是最最最虔诚的请求(我感觉沟通类型的话,对爱好者是有很大帮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2

主题

4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216
QQ
32#
 楼主| 发表于 2006-8-13 23:00:4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说“字音协调”并非正途,这个我很早就懂,还懂了很多年。
主要指你分析作品的路子。(这个也是我的感觉)
你用普通话是没办法理解古代音韵的,比如入声。
我的国语很棒,但在习作韵律诗词的时候,它反是障碍。
你完全有权利去感觉,如同我有的权利一样。如果我把“身手赌”换成别的合乎你感觉的词语,那我的思想感情岂不是变了?这不是你一向强调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40

帖子

3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1
31#
发表于 2006-8-13 22:32:2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感觉可以说错
但是字音协调不能说不算正途,我的意思可能表达不详细,但是这个线路可
以准确的认识平仄在诗总起的作用。
当然我是以近似标准口音去读的,如果存在地方发声特点,我的这些感觉
就没有权利感觉你那几个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2

主题

4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216
QQ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8-13 22:21:11 | 只看该作者
古代的诗词往往是用来唱的,很多不大适合读;古音发展到今天有了很大的变化,长江以北的地区改变了许多语音成分,如果真要从音韵的角度去体会诗词,恐怕江浙闽粤的人更有优势。而且,字典、文艺学、美学也不能揭示十之二三。
你的路子不能说是错,但不能算正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40

帖子

3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1
29#
发表于 2006-8-13 22:12:36 | 只看该作者
这泪不干,能不能也带着心不干的意思呢?要是有我就结合字典说的他复杂心理
仔细去琢磨琢磨这个人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40

帖子

3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1
28#
发表于 2006-8-13 22:06:22 | 只看该作者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泪字也是关键声
马上-----相.逢.无.纸..笔,(这句有个上字是关键音)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语言自然而含蓄动人 。这句话是字典说的,我还没仔细研究,全部字意,
你是想我感觉下无纸笔的读声顺溜不顺溜么(泪和上2字读音给我感觉,是关键)
我也不知道我的感觉究竟是不是对,这就是我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2

主题

4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216
QQ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8-13 22:01:20 | 只看该作者
唉。你说“白话”不足以说明,我就找来了唐诗,说明“纸笔”是两个上声连一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9-12 16:31 , Processed in 0.09539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