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7|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遇乐(游北海市普度震宫)

[复制链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16:2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雨茶亭,香云神殿,菠萝蜜树。
梵曲飘摇,磬声清越,招惹游人顾。
满枝红带,拴人虚梦,不过世人痴语。
有谁见、诸多罪孽,便能巧言消去。

记得初日,前人心意,欲度羸民困苦。
一点慈悲,神天佛路,修在凡尘处。
休迷空色,多行善举,胜似诵经无数。
让人世、终非苦海,菩提遍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16:25:56 | 只看该作者
北海普度震宫亦号普善堂,乃北海地方人士自筹自办自给的宗教慈善团体也。
        清光绪二十三年,北海有慈善界梁超振、黄日章、陈觉裕、蔡卓琛、曾超广、王恒世等多人,集资于北海镇东郊建立茶亭一座,方便往来旅客,避雨乘凉,暑夏炎热,专于亭上设备茶水,免费供给,严冬寒冷,更办羌粥棉衣赈助贫困,因此善誉广扬,远近闻声。
        时有罗浮山乾元洞道士吴锦泉(号道章,北海东边洞村人)。返自香港,约集梁超振、黄日章、陈觉裕等人,发起向港澳侨胞募资,创建普度震宫(以下简称震宫)于茶亭对面。
        震宫始创,初建中天殿于头座,震宫大门上额曰普度震宫,楹联曰:“普度宏开劝尔回头登彼岸,震宫演教望民转念出迷津”。
        头座中天殿楹联曰:“普度济生民有意问津招归佛度,震宫通帝阙真心向善选入仙宫。”
        中天殿奉祀玉皇大帝,乃太阳太阴等神像,并设立释迦如来、孔圣先师太上老君牌位,集佛儒道三教于一宫。任从香客自由朝拜,吴锦泉任主持。
        光绪二十七年,震宫扩建金母殿于中天殿后座。
        金母殿楹联曰:“金光照耀,母德宏深。”再有石刻联曰:“斋口斋心斋成佛果,修功修德修到天庭”。
        金母殿正殿祀奉瑶池金母,左殿祀奉三官大帝(上元天宫中元地宫下元宫),右殿祀奉二圣帝君(文昌帝君关圣帝君)。
        中天金母两殿,当时香火旺盛,皈信众多。震宫主持及诸有心向善者,为扩展善途多行利人济物的公益大事,乃附设普善堂,专办理地方公益社会慈善的事业。
        普善堂吸引对象不分男女老幼,凡有志向善,均可加入为堂友。
普善堂经费,由堂友自由捐助。普善堂堂务,由堂友每年选出董事若干人主理进行。
        普善堂楹联曰:“善行公益,善与人同。”
        民国初年期间,经常有成批外省难民流到北海,食宿无着,普善堂为办赈济,特设安良所,从事接待外来难民,供给食宿,并陆续赠给川资,助其返里。当时经办其事者,以蔡广莅为首,出力最多。
        同时期间,钦廉各地乡村,有些无智妇女受坏人拐骗,卖往港澳沦为娼妓,香港设有保良局,从事拔救,特与普善堂合作,救出被沦的妇女,凡籍钦廉者,保良局护送回北海,普善堂接领,招待食住,负责通知其亲人认回。倘无亲人认回,普善堂妥慎听其志愿安置,俾其重复自由,再重新生活。
        越南海防及附近各埠,有籍钦廉的侨胞殁于旅地者,按当时其地规例,就地仅可埋葬三年。屈满必须移出枯骨,运回故土。海防华人善团与普善堂承办其事。枯骨由海防华人善团付出,普善堂接收,并负责通知其亲人领回安葬,倘无亲人认领普善堂专立义基,妥为埋葬。
        普善堂堂友梁超振、黄日章、陈觉裕等感到当时有外来北海的旅客及本地有些贫困者,遇有疾病,无力就诊,无地留医,因于公元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募资建立爱生院一所于赵屋岭,赠诊赠药,收留无力医病者住院疗治,很是方便一般贫民及来客,后因经费不继,经五年而停办。直到公元一九四二年,爱生院屋宇倾破、形似荒残,再由当时地方人氏黄则林、许富元、卜位堂、黄宗达、陈秀阶、杜寿卿、邓展南、黄益泉等,组织重修爱生院委员会,募款进行重修,复办赠医赠药免费收容留院诊治等善事。
        公元一九一八年,震宫主持吴锦泉移居越南西贡市,由王大廪(号晋修)接任主持。
        公元一九一九年,震宫更于金母殿后进,建立地母殿,楹联日“地藏深固,母范犹存。”正殿祀奉地母元君。左殿祀奉观世音菩萨,右殿祀奉李铁拐,吕洞宾两大仙,殿左有厅祀奉贞烈圣母。厅旁再有厅,祀奉震宫创办人及历年加入普善堂办善事堂友的祖先牌位。
至该时期,震宫拥有三座殿宇,兼有园林布置,宿舍、厨房、客厅、书室均具,堪为北海名胜矣。
        公元一九二八年,震宫遭到军队长期借住,全部占用中天金母两殿,神像牌位及法器用具均被毁坏,普善堂办事地址原在中天殿右厅,至此被迫移上地母殿了。
        公元一九三五年,合浦白沙人林国佩当时担任广东省参议长。到北海寄寓,目悉震宫被军队强占情况,乃出面与该军队交涉。得到军队移出震宫,收复中天金母两殿。两殿虽得收复,但建筑多被损破,林国佩倡募重修,两殿幸复原貌,但神像牌位,未及重塑了。
       公元一九三六年,林国佩约集合浦及北海知名人士李仲平、林义山、吴炳荣、黄耀之、黄万镒、陈达震等,设办布道善坛于中天殿。
       布道善坛以宣扬孔孟学说,提倡仁义道德,演讲善恶报应的因果道理为宗旨。当时参加入坛者颇众,但仅办两载,因经费无着而停。
抗日战争时期,北海居民疏散,震宫及善堂活动均停。抗战初起,北海有些关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青年。组织北海青年抗日救亡工作团。借震宫天殿右厅为团址,进行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工作。
抗战胜利后震宫宗教活动,善堂公益事业,陆续次弟恢复。但规模比前缩小了。震宫主持王大廪亦去世。震宫事务,由普善堂负责选人主持。
震宫历年均印刷有劝善书籍传布,但均是一般宣扬善恶因果报应的小册子,未有宗教正式入门的典籍,公元一九四二年苏州弘化社及四川威远中峰寺印书弘化社寄来大量的佛教初机入门书籍在北海流通。引起普善堂堂友及来往的善男信女向佛教起信,按照佛教仪规,礼请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寺虚云老和尚及江苏、苏州、灵岩山寺德森老法师,授受佛教的三皈依法,此是北海有正式信仰佛教居士的启始。
        北海佛教居士于珠海西路开设振化书馆,流通佛像经典并印刷劝善书籍发行。
        公元一九四三年北海佛教居士于中天殿左厅,设立念佛堂,供奉西方三圣像,定期集合念佛,修持净土法门。
公元一九四五年四月,北海佛教居士组宏善汇社于震宫,每月发行宏善汇刊,至十八期停办。
        公元一九四五年秋北海佛教居士合议于震宫右边基地,建立北海佛教居士林,因受阻力,莫能实现。公元一九四六年二月,合浦、钦州、灵山、防城、四县佛教僧尼居士集议于震宫,发起组织中国佛教会广东省合钦灵防联县支会,会址:附设于震宫。
        普度震宫现被列为市管文物,得到保护重修。其过去历史虽为陈迹,但其“普行公益、善与人同”的精神,堪可为后人的回忆和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4

主题

3972

帖子

588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884
板凳
发表于 2006-8-7 19:02:04 | 只看该作者
休迷空色,多行善举,胜似诵经无数。
让人世、终非苦海,菩提遍布。
吾人看点佛教典籍,甚至家中也供佛,其原因正在这里。我想,如将菩提遍布,改为 和平遍布,可能更符合当代佛教之心愿。现在中外作大法事,在于祈求世界和平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2

主题

4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216
QQ
地板
发表于 2006-8-7 19:41:48 | 只看该作者
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5#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21:16:2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既然叫Amonk,理应写一篇有佛理性的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6#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21:20:21 | 只看该作者
::: 在 五更寒 的贴子提到 :::
休迷空色,多行善举,胜似诵经无数。
让人世、终非苦海,菩提遍布。
吾人看点佛教典籍,甚至家中也供佛,其原因正在这里。我想,如将菩提遍布,改为 和平遍布,可能更符合当...
当时也考虑了好几个词,最后觉得“菩提”的含义更深刻一些,然而毕竟是佛家用语,很多人难以理解。
将最后一句改为“均沾雨露”,五先生觉得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4

主题

3972

帖子

588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884
7#
发表于 2006-8-9 22:20:31 | 只看该作者
                                     佛教圣树----菩提
    菩提树又叫菩提榕,是桑科榕属的热带乔木,具有速生、长寿两大特点,树形优美,高大挺拔,“冬夏不凋。光鲜无变”,给人以神圣、肃穆之感。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迎牟尼在印度迦耶一棵半钵罗树下,敷一草垫结跏跌座,发誓说:“不成正觉,终不起此座!”经过7日7夜冥思苦想,终于大彻大悟,成了佛陀。那棵毕钵罗树及其同类都被称为“菩提树”。菩提是觉悟的意思。由于“佛坐其下成正觉”,故菩提树被教徒尊为圣树。印度人民自古尊崇菩提树,将其奉为国树。斯里兰卡则在国旗的四个角上,各绘上一片菩提叶,以此表明佛教为该国国教。
            菩提,就是这些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85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8#
发表于 2006-8-10 02:48:23 | 只看该作者
更喜欢“菩提”二字。
“菩提本非树”,在佛语中菩提未必表达具体的意思。用在此处也使诗句更具禅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9#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15:35:06 | 只看该作者
菩提也有佛法、净土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主题

1144

帖子

16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88
10#
发表于 2006-8-10 15:40:23 | 只看该作者
我来补充下: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言。(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树”:又名思维树,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慧能所写的“菩提本无树”这一诗句,大概是从佛家理论“四大皆空”里作了引伸而来的吧!
英语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五更寒先生菩提近身,菩提遍布amonk先生可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9-13 14:21 , Processed in 0.13534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