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杂感诗一组
【五绝】端阳悲
姓屈从来屈,名平岂有平。
怀沙从此逝,江水日悲鸣。
(下平八庚韵)
【五绝】端阳问
五毒端阳出,家家挂艾蒲。
世风多不善,却用哪般驱?
(上平七虞韵)
【五古】端阳思
治世有良药?举目皆浑浊。
屈子悲投江,帽缨仍不濯。
角黍多人偿,此意无人学。
大道非无常,却莫怪天数。
(入声三觉韵)
【七言】端阳叹
自古端阳为佳节,不知佳节为谁初。
人言荆楚屈三闾,或语东吴伍子胥。
于今莫管确何如,英雄善士仍唏嘘。
(上平六鱼韵)
注:
1、怀沙,屈原临终前所作绝命词,具体可去网上搜索阅读。
2、五毒,指蝎子、毒蛇、壁虎、蟾蜍、蜈蚣,自古端午节挂艾草、菖蒲,皆有驱邪僻、避五毒之意;艾蒲,艾草和菖蒲。
3、帽缨仍不濯,典故出自《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4、角黍,粽子之古称是也。
5、端午节之发始,有多种说法。最主要也是最为被大众熟知的,就是纪念屈原投江,然而还有一种比较有竞争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具体如何,本处不作引申,请众位自行查阅书籍。在此谨引百度上一段关于“伍子胥说”的论述,以供参考: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