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5|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词律的一点探讨

  [复制链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3:3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词律的一点探讨


        本帖子只限于与认同诗词格律的朋友进行交流。对于认为按律写诗作词是戴着镣铐跳舞、以律害意的朋友,请勿在本帖子讨论这类问题。

        最近看到有些诗友在填词时,能认真对照词谱,反复斟酌、推敲。这是一件好事情,值得大力推崇。
        但是即使如此,在词律上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下面仅以《天仙子》、《桂殿秋》的第二句为例加以说明。
        按照《钦定词谱》,以上两个词牌的第二句格律分别为“◎⊙○◎○⊙●”和“⊙⊙○◎◎⊙○”。于是有些诗友的作品就出现四连平、五连平的情况。
        我们不应忽略一点基本要求——词句应为律句。作为律句,四连平、五连平可是犯大忌的。
        我认为,对词谱中这句的格律应该这样理解:“◎”表示“仄可平”,“⊙”表示“平可仄”;正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里的关键是第二、四、六字,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符合二六仄、四平,或二六平、四仄的规律。
        如果单纯考虑词谱规定的“可平可仄”,而忽略了律句的要求,那么在极端情况下,这两句可以分别出现六连平和七连平,同样与词谱相符。

        以上看法,欢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由于只举了两个句子作为例子,期待通过讨论,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对词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沙发
发表于 2010-8-31 01:46:44 | 只看该作者
诗词的格律,不外乎抑扬顿挫,或低回婉转,或激烈铿锵,各具其妙。平声悠扬,仄声短促,连平连仄,读着都很别扭。比如,将“唯见长江天际流”改为“唯观长江天边流”这样七连平的句子,读起来便索然无味。
记得以前师从北溟鱼学诗,谈到“平仄平平仄仄平”或者“平仄仄平平仄平可行”,“平仄仄平仄仄平”便不可取,是孤平,我许久不能理解,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平声啊,而且也符合1、3、5不论的规矩呀,如果这也不行,不是自相矛盾么?不管北溟鱼怎么解释,我这榆木脑袋就是不开窍,将他气得够呛。后来看的诗多了,再读“平仄仄平仄仄平”这样的句子就觉得声气不顺,这才理解了北溟鱼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板凳
发表于 2010-8-31 07:25:5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什么心态,
你怕啊,不让人来讨论。
你发这贴子不就是招你的志同道友吗
什么心态啊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337

帖子

3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7
地板
发表于 2010-8-31 07:55:2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

所谓一三五不论,是有局限的,比如忌孤平时,这个不论就错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二楼的不明白可自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4210

帖子

430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08
5#
发表于 2010-8-31 09:07:37 | 只看该作者
确实也~古月老师分析的好~~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有时我也会被此给搞糊涂~不过看平平仄仄好看一点,但平平仄仄里是没有这"◎⊙"两个提示的~按二四六来计就很清晰~不过词里面很多没有这么多字的,比如说只有四个字的词,是否按二四计呢?以此类推? 有很多我还不是很懂~~我在此学习学习~~问好古月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2726

帖子

27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90
6#
发表于 2010-8-31 09:12:0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古月兄,具体情况是要具体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5553
7#
发表于 2010-8-31 09:45:32 | 只看该作者
古月兄说得极是,填词时亦应该注意之。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86

帖子

38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6
8#
发表于 2010-8-31 09:54:5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常来看看朋友们的诗词,受益很大,遗憾的是有的一首好词却因为个别关键的地方出律而影响了整体效果。
每种游戏,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会有生命力。诗词格律唐代形成,宋代规范巩固,定下格来。这不是一般人说打破就打破的,你想写诗填词,就应该按律来,如果你也想打破,他也想打破,那就不是格律诗词了。如果觉得“不能以律害意”,那更容易,干脆写新诗就得了。
诗词的格律是容易学的,只要掌握了它的基本规律,再加上丰富的词汇,你不会感到它对你是一种“束缚”的,而会觉得是一种快乐的挑战,你会游刃有余。
上面是本人浅见,希望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2

主题

4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216
QQ
9#
发表于 2010-8-31 10:33:55 | 只看该作者
词本配以乐谱,至明清竟散失音乐,后人只好按词谱填词。个人推想,原谱既合音乐,五音之婉转,可能对词语本身的平仄限制相对会弱一些,也就导致一些词谱里出现可平可仄的现象,在吟唱之际,倒也不会很凸显平仄不调的问题吧。
今人填词,只好依据语音之声调抑扬而为了。所以,大哥所论,有道理。
汉语本是世上少数的有声调的语言,使用汉语说话的人都会在平素的言语中无须刻意就能避免一句话全是一个声调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张三李四,咱就不说李四赵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679

帖子

68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11
10#
发表于 2010-8-31 12:04: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问好楼上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21 23:56 , Processed in 0.0752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