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7|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用新韵乃势所必然

  [复制链接]

490

主题

2906

帖子

29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0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2:2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优美的艺术境界,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爱.论四声平仄,讲字数对仗,求压韵,重意境,是诗词艺术形式美的四大基本要素,也是诗词艺术赖以独立于中华艺术之林的四大支柱.这其中的论平仄和求压韵则是诗词中的"音乐系统",它的要求在于读音的和谐,在于通过口头诵读以诉诸听觉的一种"律动",即艺术形式上的所谓重复和对称的美,也就是通常的声韵,音韵或简言之"韵".中华诗词的用韵问题,历来为诗词家所重视.
        当代诗词,在用韵上,一如宋,元,明,清历朝那样,主张用唐宋以来一脉承传的<<诗韵>>(也叫平水韵,是南宋人刘渊根据唐诗的用韵情况整理而成的),把"诗遵平水,词依正韵"视为金科玉律,不二法门.我们从近几年所出版的几部<<当代诗词选集>>均概不收新韵之作,便可以看出此中端倪.
       然而古今沿革,声韵大变.或以地域相交,方言芜杂,许多古代压韵的字,现代汉语不压韵了.平水韵"四支"中的期,为,悲,谁等字,"六麻"中的斜,遮,家等字......就是这样.或因声韵混同,由繁渐减.陈彭年的<<广韵>>尚分作二百零六韵;平水韵却只有一百零六韵了;元人的<<中原音韵>>不仅入派三声,也合并了许多韵部;到现代汉语的韵母更已减少到二十九个!还有古语音无所谓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但现在有了.
        古今音韵的极大差别,使我们对于古不易的诗韵产生极大的怀疑.因为,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便可发现诗遵旧韵,弊端太多:
       其一:  时至今日,我们有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了全国统一的现代汉语声韵,但放着现成的当代人声韵不用,而把创作强拉到旧声韵的泥沼中去,到那老掉了牙的韵谱上去寻字索句,这显然是一种创作方法上的舍本逐末.
      其二: 舍本逐末还不说,本来就法度森严的诗词创作,便越发显得繁难了.
      其三:  创作的高难度,使一大批诗词爱好者终因不能过古音韵关而只能徘徊在诗词门外,所以当代诗词创作队伍便基本上限死在少数学者们的圈子里,使诗词创作后继乏人.
     其四:   挣扎在旧音韵的泥沼中的诗词作者,其思维既不能拓展,题材必受到限制,技巧的提高自然可想而知,当今骚坛,貌似繁荣,其容量大,气势恢弘的力作还相当少,道理正在这里.
    其五:   用旧声韵创作的当代诗词,势必蒙上一层历史的尘土,现代人觉得是"假古董",活生生把当代诗词与当代人割裂开来...........
     诸多的弊端归结为一点,只能说明:旧声韵过时了.当代诗词,再不能死守旧诗韵,必须寻求诗韵改革,必须让当代诗词从旧声韵的泥沼里爬出来,投入到现代汉语音韵中去!
       考察一下历史我们发现,古代诗歌的用孕总是紧扣时代的.诗经,楚辞,汗赋里那么多的古风,那么多的地域民歌,哪一首的用韵不是时代语言特征乃至地域方言的产物?就是水平韵,不也正反映了唐宋时期的语音特征?只是在平水 <<诗韵>>问世后,人们对唐诗用韵过于崇拜,过于迷信,才慢慢导致了诗韵几百年少变化,与时代语言严重脱节的现象.即使是在<<诗韵>>笼罩下的元,明,清三代,诗韵也还是有一些小的变化,尤其是元明散曲的用韵便完全是<<中原音韵>>了.
        伴随五四运动而来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把几千年的文言文地位推掉了,实现了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统一,不仅提供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十分优惠的条件,而且同时提出了十分强烈的要求.
          所以,诗词用新韵便是顺应历史潮流之所必然.诗词用新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用旧韵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当代诗词与当代人之间的隔阂,使当代诗词扎根于当代社会的土壤,成为与当代人同呼吸,共命运的真正的当代艺术.在创作上,由于消除了古声韵的障碍,大大降低了创作的难度,一切爱好诗词的人,只要掌握了诗词的格律后,就可以进行自由的创作.这,才是使当代诗词走向真正繁荣,让诗词艺术长足发展的希望所在.

      愿天下有识之士,为当代诗词声韵的现代化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无酒不言情,无酒不言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2978

帖子

302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21
沙发
发表于 2009-10-12 12:24:1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705

帖子

70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05
板凳
发表于 2009-10-12 12:45:48 | 只看该作者
求大同。亦存小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77
QQ
地板
发表于 2009-10-12 13:59:5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读后很受益,
时代在发展,语言也在发展,声韵又岂可置身事外,但个人以为,在无法大一统的情况下,不妨实行声韵多轨制。
不知先生以为如何!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331
5#
发表于 2009-10-12 14:09:49 | 只看该作者
完全同意!
力顶此帖~~~

古韵中,有些字没有注音,古代也没有录音设备。我们根本搞不清楚它当时的准确发音,只能根据其它韵脚来揣摩。泱泱一个大中国,而当时又没有普通话,用一地方的方言来读可能是押韵的,换另一个地方的方言来读就不一定押韵了。每个时期流行的官话也都不是统一的发音。我们分辩古韵的平仄也只是一味按韵书上来的,实际中很很多字跟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发音已经相去甚远,我们为什么还要抱着连我们自己都弄不明白的东西而死死不放呢?当然诗词的格律等等规矩我们还是要讲究的,只是这韵,还是用新韵的好。个人愚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2

主题

4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216
QQ
6#
发表于 2009-10-12 15:54:33 | 只看该作者
::: 在 倚天狂笑 的贴子提到 :::
完全同意!
同意观点,也不反对古韵。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汉语本就博大,未必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看个人的自己的选择吧。
还是那句话:就我个人而言,没有担负什么振兴传承光大的责任,除了业余爱好,不作他想。
古韵中,有些字没有注音,古代也没有录音设备。我们根本搞不清楚它当时的准确发音,只能根据其它韵脚来...
呵呵,倒也不完全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4626

帖子

50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61
7#
发表于 2009-10-12 15:59:12 | 只看该作者
::: 在 才尽更断笔 的贴子提到 :::
同意观点,也不反对古韵。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汉语本就博大,未必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看个人的自己的选择吧。
还是那句话:就我个人而言,没有担负什么振兴传承光大的责任,除了业余爱好,不作他想。
呵呵,倒也不完全是这样。
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8#
发表于 2009-10-12 16:15:57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支持!
不过,旧韵也 保留了很多古文化信息,于个人创作,新旧皆宜的,看个人习惯和兴趣了。至于一些带有宣传和更需要大众化的,用新韵适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2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015
9#
发表于 2009-10-12 17:21:58 | 只看该作者
作诗词并不限制于古韵,用新韵也没有人反对。全凭个人喜好。感觉怎么顺手就怎么用韵,大家只是看到这里用古韵者多,而别的诗词论坛却是用新韵的多,这也许是入乡随俗的缘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7

主题

9547

帖子

954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47
10#
发表于 2009-10-12 17:39:21 | 只看该作者
完全同意,支持!历阳辛苦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27 13:11 , Processed in 0.1280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