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本来是人定,他说他的好,
我说我不赖,为何偏听他安排?
格律本依音韵定,皮之绝尘去,
纤毛附何在?空为他守贞节牌。
格律本是前人定,斗转星移快,
飞花逐月来。岂料桑田变沧海。
我歌我独舞,我醉我徘徊;
涂鸦述我志,鼓瑟抒我怀;
格律固我需,自由亦我爱;
难得有雅兴,且放手脚来。
以上戏作,诸君只做笑料,切勿当真。
书接上回。醉翁戏谈格律出笼之后,有人同感,有人扼腕,有人愤慨。可醉翁还要说葡萄是酸的,为何?且听一家之言:其一,格律是人制定的,是谁?无从考证。姑妄猜之,第一个写词的人必无据可依,只是信手写来,又有后作仿前作,好事者归而总之,如此反复。于是有某字为平,某字为仄,某字有歧义则“通”之。既非约定俗成,也无中央下文。你能定得,我便能定得。再者,古人作词谓之填词,因有曲调之故,既有曲调,必考音韵平仄,否则会出现拗口字(音乐中称为倒字)难以吟唱。今那些曲调已经无影无踪,再严考韵律便无实际意义。又,诗词的历史少说也有一千多年,且不论时过境迁,音韵发生了哪些变化,试问格律诗是否要发展,如何发展?固守牛顿的力学原理,哪来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总躲在老祖宗的伞下,怎能见外面的白云青天?愚以为,为格律而格律,写出的诗词很难有新意,亦很难有发展,试问照此写下去谁还能胜得了李白、杜甫、苏东坡?这岂非格律诗的悲哀!当然,醉翁并非全盘否定格律诗词,只是认为格律与抒发情怀若不能“鱼与熊掌兼得”,那格律作些小让步也并非不能。因为两者兼得的只有第一人!
以上纯属狡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灌水、声讨、洗眼、挖耳……悉听尊便。再见!
请欣赏本人原创音乐<白云深处的小山村>
[music]{ulurl}/2967717/20070425081555-__02.mid[/mus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