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3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蒋捷与竹山词

[复制链接]

431

主题

2940

帖子

307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7:2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蒋捷与竹山词
白发老翁
                                                                                             一、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硝烟中宋室康王(钦宗九弟)受命割地求和。徽、钦二帝被金劫掳,北宋王朝灭亡。康王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登极后,一路南逃至杭州,改杭州为临安,沦为半壁江山的南宋小朝廷,自此偏安一隅。
度宗咸淳十年(1274),义兴(今宜兴)巨族后裔蒋捷,怀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赴临安参加科举殿试,高中进士。此前他的词作《行香子·舟宿兰湾》、《一剪梅·舟过吴江》中均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名句,当时已广为流传,故当荣登龙泽榜后,人们便以“樱桃进士”相称。不料这竟是宋朝的最后一次“科考”,蒋捷没有作为“天子门生”,等来皇帝的琼林宴,元蒙铁骑便于次年10月攻陷常州,义兴为常州管辖,兵祸波及义兴,蒋捷和普通百姓一样,面对元兵的杀掠蹂躏,只能纷纷离乡避难。他还未及报效国家,恭帝德佑二年正月(1276)元兵攻破临安城,南宋宣告灭亡。“六曲栏杆,一声鹦鹉,霍地花空灭。梦为孤馆,秋笳霜外呜咽。”(《念奴娇》·梦有奏方响而舞者)这是蒋捷在词中借梦境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方响”乃华夏之正声,只能于梦中听到,梦醒后,盈耳是异族的胡乐声,这是词人的现实感慨!
                                                                                                                                          二、

       蒋捷出身世宦之家。据《蒋氏家乘》记载,其世系图从西周初年周公旦第三子姬伯龄为一世,至南宋末蒋捷为九十六世,然两千多年的历史太久远了,伯龄以下数十世名讳无考。还是从蒋氏第九十世北宋名臣蒋之奇(与苏轼是同榜进士)说起吧。蒋之奇曾作《蒋氏姓源辨说》、《蒋氏近祖总要》,载有:先祖东汉大将蒋横遭陷害被诛后,其九子为避祸,流散四方,第八子蒋黙和第九子蒋澄由广陵(今江苏扬州)迁徏至阳羡(今宜兴),隐居滆湖东、西……后横获平反,光武帝将横九子就地封侯,黙为云阳亭乡侯,澄为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亭乡候。苏轼诗:“江南无二蒋,尽是九候家”(《送蒋颖叔幸荣归》,蒋之奇字颖叔)就是指蒋氏的这段历史。而汉史不载,是出于“臣为君讳”之故。又据江南《锡山蒋氏宗谱》、《茗岭蒋氏宗谱》、《武岭蒋氏宗谱》等谱牒查证,蒋之奇是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亭乡候蒋澄之后。蒋之奇育有五子,笫五子蒋玑,玑育一子蒋及祖,蒋及祖育一子蒋夔,蒋夔长子蒋亿,亿之长子蒋惟晃。蒋惟晃即蒋捷之父,字东阳,号文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淳熙五年(南宋孝宗赵昚的第三个和最后一个年号)博学鸿词,授承信郎。有子三:捷、握、摄。有专家认为蒋捷当是自先祖蒋澄—蒋休(澄之三子)以来,蒋之奇、蒋玑(之奇之五子)支系的后人。
这些繁冗乏味的文字,是近现代蒋捷的研究者们考证的成果;当然更是表明自汉至唐,蒋氏代有贤人辈出,例如蒋氏第五十八世为三国时蜀大将军蒋琬,《三国志》有传。蒋琬曾代诸葛亮执政,很有才干。陈寿对其评价“方整有威重”。再如第八十一世蒋防,《旧唐书·敬宗纪》载:“蒋防,字如诚,一作子微。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少负捷才,著有传奇《霍小玉传》。”
历史上宜兴存在有“五牧村”,(旧名“蒋宅村),又称“前五牧”(蒋澄的五个儿子皆官至州牧)、“五贤乡”(唐代名儒,仕至集贤院大学士,也为蒋氏一脉,蒋将明的五个孙儿,即蒋乂的五个儿子,皆为刺史。其中长孙係,官至兵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时称“蒋氏五贤”又称“后五牧”两地名,均在今宜兴徐舍、邮堂、钮家一带。如今“五牧村”尚存,“五贤乡”约于清末被湮没,地名不复存在。
                                                                                                                                          三、
      南宋亡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将统治重心由漠北转移到中原,定都大都(今北京)。当时名士多与新朝有染,如与蒋捷同为宋末四大家之一、身为南宋中兴名将之后的张炎,即曾应新朝徵召。作为南宋宗室的赵孟頫更出仕新朝,只有蒋捷怀着悲愤的亡国之痛,循跡不仕,成为宋代末科进士中唯一没有降元的宋室遗民。其高风亮节,非时辈所可企及。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蒋捷的不事新朝,并非空穴来风的“天植其操”(万历《宜兴县志》卷八“隐逸”),除了蒋捷个人信奉的儒道思想之外,更与宜兴蒋氏宗族的“笃学修行,不坠门风”的爱国传统有关。蒋氏九十四世蒋之奇,任河北转运使、知瀛州时,辽使耶律迪死于使宋途中,宋朝地方官员沿路拜祭,独之奇“祭而不拜”,保全国格……(《宋史》卷三四三《蒋之奇传》)。之奇孙蒋兴祖,知开封府阳武县,“靖康初,金兵犯京师,道过县,或劝使走避。兴祖曰:‘吾受国恩,当死于是。’与妻子留不去。监兵与贼通,斩以狥。金数百骑来攻,不胜去。明日师益至,力不敌,死焉。年四十二。妻及长子相继以悸死。诏赠朝散大夫”(《宋史》卷四五二《蒋兴祖传》)。《词苑丛谈》卷七记载了蒋兴祖女儿蒋贞淑被金兵虏掠北上,途经雄州(今河北雄县)时,在驿站中题《减字木兰花》于壁云:“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的事迹。这些国恨家仇在蒋捷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据永乐《常州府志》卷一二《人物·文学》引《毗陵续志》及《元史》卷一百七十七臧梦解、陆垕传记载:元大德间参政燕公某政礼请,想见蒋捷,蒋不赴。大德九年(1305)宪使臧梦解、陆垕(两人均为蒋捷的同届进士,后降元为官)为讨好朝廷,奉旨登门前来荐官,所谓“交章荐辟”,捷亦辞不就。他也完全可以降元后,摆脱贫穷困苦,去享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的生活,但蒋捷鄙示元蒙人的野蛮,直呼其为“番马儿”(《阮郎归·客中思马迹山》),更视与新朝合作为“人间富贵总腥膻”(《步蟾宫》·木犀,木犀即桂花别称,又叫丹桂),是一位具有文士风骨,抱节终身的爱国遗民。他知道自己的拒绝,会被新朝看成是一种抗旨行为,为避免招来不必要的纠缠和麻烦,不得不立即在“人间蒸发”,开始了长期的隐居、漂泊生涯。
        他曾几番迁徏,行踪不定。从家乡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亭迁居晋陵(今常州)西乡前余,晋陵是蒋捷外婆家和夫人佘素玉(晋陵学士佘安裕之女)家的所在地。从晋陵迁回故里,不久又从故里迁至无锡雪浪竹山(清《开化乡志》、《康熙·无锡县志》),因缺乏知音,又迁回家乡云阳(蒋默封侯之地)柯桥竹山。也因为没有知音,最后只身来到义兴周铁的沙塘港竺山。他漂泊于吴越一带,曾到过龙游(今浙江衢县龙游镇)、金村(今浙江长兴县金村港)、松阳县(今浙江遂昌县)兰湾、杭州、金华……
                     (见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6

主题

3774

帖子

383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38
沙发
发表于 2016-12-26 18:54: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见过前辈,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5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78
板凳
发表于 2017-1-2 16:41: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久违了,问好邓老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7-30 19:23 , Processed in 0.0915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