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邪魔老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贺岁新诗大奖赛——有请竹林幽兰

  [复制链接]

8

主题

73

帖子

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
61#
发表于 2010-12-16 21:17:49 | 只看该作者
哈,飘啊,不带写这么好的。诗意很浓,韵味也很足,寓含在诗中的对时光人生的感悟,也给人触动。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897
6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00:43:55 | 只看该作者
::: 在 雨霁轻尘 的贴子提到 :::

迎冬



春天的那片枫叶
被秋风诱惑
温柔地披上了红色行头
开头提笔着“春天”一词,乍一看,会觉得愕然,实则是写秋天之景,紧紧抓住一“迎”字,为下文做好了铺垫。秋天自古以来多是萧瑟,悲凉等字眼,而在作者的笔下则另有一翻意趣。枫叶被秋风诱惑,温柔的披上红色的行头,宛如一新娘,披上行头,含羞脉脉,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了,冬天还会远吗?。作者开头采用拟人化的语言,给秋天赋予了新的含义。
江南的陌堤
了却了最后一丝牵挂
已荒芜寂寞
作者好像一位摄影艺术大师,我们的眼神总会在其笔端游走,上一段还在写北方的红叶,下一段就把镜头聚焦在江南的陌堤之上,而江南的陌堤一丝牵挂也没有,于是冬天荒芜落寞的景象油然而出,“牵挂”一词给人一种温馨之感,而全然没有冬天那种肃杀的感觉。“荒芜寂寞”其实是作者由景而生的一种真切的感受。
雁子带着北方的音信
向隆冬
作最后一次承诺
鸿雁南飞,在诗中是很常见的一中意象,用来表达思念之情。但在作者的笔下鸿雁更像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男儿,在南迁的过程中,不畏严寒,逆风直上。隆冬,您尽管来吧,哥不仅仅只是一个传说,不仅仅只是雁过留声,哥会把思念带回家。
不要怕时间从身边溜走
不要在意有的人只是经过
来年
陪你围着炉火的人
一定   还是我
最后一段将内容升华,是全诗的高潮部分,“陪你围着炉火的人  一定  还是我”一句简单朴实却给人以振奋的力量,好比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旦旦誓言,来年陪你共剪西窗烛,围炉夜话过去的种种。读以数遍,齿有余香。

愈弟很少给别人写评语,一是不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二是水平实在有限,见笑与大方之家。此次比赛只是鼓励大家练笔,包括俺自己〈偶比较懒哈〉,本来是拜托尘姐姐和弦大哥两位大家来点评的,俺们好偷学,可姐姐非要把愚弟拽上,俺只能免为其难了。以上只是个人读诗的感受,不能算是什么评语,不对的请姐姐和高手们指正,偶低头学习哈

另外大家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之间点评,最后选出大家心目中的好作品,老奴先敬酒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8984

帖子

89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98
63#
发表于 2010-12-18 12:15:49 | 只看该作者
::: 在 邪魔老奴 的贴子提到 :::
开头提笔着“春天”一词,乍一看,会觉得愕然,实则是写秋天之景,紧紧抓住一“迎”字,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作者好像一位摄影艺术大师,我们的眼神总会在其笔端游走,上一段还在写北方的红叶,下一段就把镜头聚焦...
鸿雁南飞,在诗中是很常见的一中意象,用来表达思念之情。但在作者的笔下鸿雁更像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男儿...
最后一段将内容升华,是全诗的高潮部分,“陪你围着炉火的人  一定  还是我”一句简单朴实却给人以振奋的...

愈弟很少给别人写评语,一是不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二是水平实在有限,见笑与大方之家。此次比赛只是鼓...

另外大家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之间点评,最后选出大家心目中的好作品,老奴先敬酒哈
兄弟评得真好!怕是姐姐的诗却没那么好啊!

至于前三段,其实是从大到小的镜头聚焦方式,从季节写到地点,再写到某一件事物,这样想一步步递进,希望能让读者找到共鸣。

再谢兄弟细评!

看来我们大家都应该向兄弟学习,来一个点评,这样活动就更有意义了!

强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10

帖子

11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0
64#
发表于 2010-12-18 22:30:18 | 只看该作者
::: 在 雨霁轻尘 的贴子提到 :::

迎冬



春天的那片枫叶
被秋风诱惑
温柔地披上了红色行头
前两句乍看之下空间一下被拉开了,显得视野开阔境界开阔,细思则存在着缺憾。隔着那么远的一大片夏天,春天的枫叶怎么知道秋风要来呢,怎么能被其诱惑的呢?阿猪和阿狗要结婚尚且得有个牵头的媒介呢。虽然说诗不拘于一格,然也并非信口开河想什么便什么来着吧。结句的“行头”似乎是偏于方言,并非是说方言不能用,但在这里我觉得用的不是太好,“行头”二字先不说分开来看了吧,就是合在一起看韵味也不足,诵读起来感觉也不很爽。按作者的水平来说,在这里其实并非不可改的,想来只能说是在这里的用词有点随意了
而且整节都有点离题太远了(并非说不美,恰恰因为美,才说明了作者的不敢割爱,以至竟然为美而不顾为绕主题来发挥了)。主题迎冬,而首节明显并非秋末,用春天跨至秋初至秋中(因为意重在中间句,所以在这里通常只能说是秋初的),离迎冬尚有一大截,通常我们迎客都是出门迎客的,这下子好了,以后有客人来时我们都得迎过十里坡去了

要下了,后面的留给别人再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8984

帖子

89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98
65#
发表于 2010-12-19 18:35:10 | 只看该作者
::: 在 HE塘 的贴子提到 :::
前两句乍看之下空间一下被拉开了,显得视野开阔境界开阔,细思则存在着缺憾。隔着那么远的一大片夏天,春天的枫叶怎么知道秋风要来呢,怎么能被其诱惑的呢?阿猪和阿狗要结婚尚且得有个牵头的媒介呢。虽然说诗不拘于一格,然也并非信口开河想什么便什么来着吧。结句的“行头”似乎是偏于方言,并非是说方言不能用,但在这里我觉得用的不是太好,“行头”二字先不说分开来看了吧,就是合在一起看韵味也不足,诵读起来感觉也不很爽。按作者的水平来说,在这里其实并非不可改的,想来只能说是在这里的用词有点随意了而且整节都有点离题太远了(并非说不美,恰恰因为美,才说明了作者的不敢割爱,以至竟然为美而不顾为绕主题来发挥了)。主题迎冬,而首节明显并非秋末,用春天跨至秋初至秋中(因为意重在中间句,所以在这里通常只能说是秋初的),离迎冬尚有一大截,通常我们迎客都是出门迎客的,这下子好了,以后有客人来时我们都得迎过十里坡去了




一年四季,春之后是秋,阿猪阿狗都知道的东西,叶子怎么会不知?叶子经过春,自然要与秋相逢,信口开河不怕,就怕不能想像哈。

行头,应该不是方言,但有可能与你那个地方比较远,京剧里演员的穿着打扮都叫行头。韵味不足是有可能的,不过,不要牵扯上什么作者水平,因为作者压根就没啥水平!:+
第一节明显是秋到,第二节的“荒芜”与“雁子。。最后。。”想表达的是秋末,题目是迎冬,并非指冬已经到了,你家客人花半小时路上行走,这季节嘛,估计花的时间得稍长点
要下了,后面的留给别人再评
您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66#
发表于 2010-12-20 17:45:15 | 只看该作者
::: 在 飘在水云间 的贴子提到 :::
不好意思,时间关系,被点到后今天才迟迟回复,一笔拙作,见笑!

《岁末小记》

岁月
在日月间穿梭
星宿般闪耀/失色

四季
轮回了七彩的梦

晕染了四季人生

骄阳下
山之巅
-----放歌
风雪间
霜月里
------低呤

一任蹉跎的沙
流过指隙
匆促时
左手扬散时光
右手挥去青春

行囊里
装满心情悟语
怅然时-----找寻
淡然时-----回味

岁月的年轮
只辗过逐渐苍白的记忆
从未曾见
原路返回

生命之语
展望轮回
怎晓得
再一个征途序曲


下一个点山海风云客
才被提醒看到,实在抱歉啊!多谢飘在水云间雅意(这名字,非常喜欢,很是熟悉),非常优美的诗!待我边欣赏边看规则边构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10

帖子

11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0
67#
发表于 2010-12-21 20:37:24 | 只看该作者
并非怕想像,只是初觉得在这里的用词过于随意罢了。
拿一个不在舞台上的道具来作为诱惑通常都有点漫无边际。这是我之前的想法。

复看过了,收回之前春叶秋风之论及以上想法。
其实你只要说首句是在后两句的意境基础上展开想像即可。
即本来是后两句先出场的,然后推了首句到前面去了,呵呵,混乱,妙哉!
这样一来,首节中的季节的问题就也解决了
不过中间句用肯定句式似乎可酌

“荒芜”与“雁子”自然已经达意,但看一首诗自然要看整体,我既然认为首节有问题了,整首诗自然也跟着受损。像一条河流,上面堵住了下面就得没水,下面堵住了就会全河膨胀,你总不能说只是堵住的地方有问题吧?既然之前我个人认为理论上“堵”住了的地方现在已经经过论证是没有这回事,那就恢复船只往返吧,至于因为本人眼花未及细察而终至引起的航班延误之类的损失,本人通常都只会打个哈哈而后乘人不备,一遁了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10

帖子

11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0
68#
发表于 2010-12-21 20:45:27 | 只看该作者
沉思了许久,忽然想起三编那清翠的耳朵来,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8984

帖子

89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98
69#
发表于 2010-12-21 20:49:22 | 只看该作者
::: 在 HE塘 的贴子提到 :::
并非怕想像,只是初觉得在这里的用词过于随意罢了。
拿一个不在舞台上的道具来作为诱惑通常都有点漫无边际。这是我之前的想法。

复看过了,收回之前春叶秋风之论及以上想法。
其实你只要说首句是在后两句的意境基础上展开想像即可。
即本来是后两句先出场的,然后推了首句到前面去了,呵呵,混乱,妙哉!
这样一来,首节中的季节的问题就也解决了
不过中间句用肯定句式似乎可酌

“荒芜”与“雁子”自然已经达意,但看一首诗自然要看整体,我既然认为首节有问题了,整首诗自然也跟着受损...
有理有据、诙谐大度、意见中肯,你说的我已经全部明白了,不妥之处再坚持就成固执了,呵呵,河道不畅时,还请HE塘来指点,轻尘随时给你备好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8984

帖子

89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98
70#
发表于 2010-12-21 20:57:28 | 只看该作者
::: 在 HE塘 的贴子提到 :::
沉思了许久,忽然想起三编那清翠的耳朵来,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你就是那个用脑袋走路的人,站一旁一直静看世界,无论是人还是诗,你都似乎要看透五成。。。呵呵。。。大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7-31 17:14 , Processed in 0.2387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