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松风月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醉趣楼】醉中趣-----对酒歌(游戏)

  [复制链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1
621#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20:39:33 | 只看该作者
::: 在 秋霜巧枫 的贴子提到 :::
http://www.shici.org/oubb/七绝%20醉薄雾轻寒锁柳梢,林鸦不语早归巢。出墙明朮..
薄雾轻寒锁柳梢,林鸦不语早归巢。
出墙明月羞霜巧,醉眼横波卧北郊。

O(∩_∩)O哈哈~霜巧喝的有点高了。。。。
不过你也是诗词高手,也是酒席宴上的高手。。
给你在敬一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1
622#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20:49:41 | 只看该作者
                   【对联故事】----煮酒王妃提供

[green]
杨继盛巧对趣话
[/green]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
     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
     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
     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
     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
      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
      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green]
   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green]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你。”张合宪出的上联是: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笑嘻嘻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子,可难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全符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只好让他进私塾念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1
623#
 楼主| 发表于 2011-9-24 19:32:12 | 只看该作者
                    【对联故事】---------煮酒王妃提供

     八
[green]切瓜分客[/green]

明代年轻文学家蒋焘,小的时候,才思敏捷,对答如流,蜚声乡里。
    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
      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
      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赞好。
    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他们围坐在客厅吟诗、联对,忽然乌云密布,接著,括起大风,一会儿,就下起大雨,雨点“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户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见窗户纸上的雨点印儿,触景生情,出一上联求对: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这会儿,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窗户上有雨点,西边窗户上也有雨点。从文字上讲,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这样,联意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这样,下联就不大好对。要求后半句说的事,与前半句说的事,互有关联,还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两个字,可真够难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难以应对,客厅一时沉默。
    这时,仆人送上瓜来,蒋焘的父亲,连忙切瓜分片,请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亲切瓜,客人们吃瓜的蒋焘,即景生情,高声说:“我来对下联”。接着吟道: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一语既出,满座惊叹。蒋焘对下联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说的是当时吃瓜的事。后半句“横七刀”、“竖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关系。同时“七”、“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着,合起来是第三个字“分”。真是妙语双关,兴趣盎然。客人们皆赞叹不已。

    九

[green]小于谦答对显文才[/green]

  于谦,(一三九八——一四五七)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水乐进土,著名的民族英雄(1)。他幼年时就勤奋好学,志向高远。读书过目即诵,对句出口皆成。有一次,于谦的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上学,一天,被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了。兰古春针对他的模样,就戏弄他说:
      牛头喜得生牛角;
    于谦立即应对:
      狗嘴何曾出象牙。
    兰古春自讨没趣,匆匆而去。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今后不能再替我梳双髻了。过了数日,兰古春恰巧又路过学堂,看到于谦的头发梳成三岔,于是再次戏道:
      三角如架鼓;
    于谦随声就应:
      一秃似擂槌。
    兰古春赞其才思敏捷,对于谦的老师说:“这孩子长大后,必定是国家的楝梁。”

        有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
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
      今朝同上凤凰台;
    于谦马上应对:
      他年独占麒麟阁。
    大人们听了,对这一抱负甚大的对句惊喜不已,他的叔父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
    扫墓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座牌坊,上面写著三个字:
      癸辛街
    于谦的叔父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前面两个字属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要对个地名对,恐怕不容易。”不料,小于谦用(三国演义)中,所写到的陕西地名,对道:
      子午台
    他的叔父和族人们,听了更加惊讶欣喜,因为这一地名,前两字正好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中的两个字,与(癸辛街)恰成一佳对。
    过了两年,于谦成了县学生员。当时,有一巡按,到他家乡的一座寺院游玩。随从官员中,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道: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一时无人对出。于谦刚好也在场,他随口应道:
      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
    众人无不拍手称妙。
    注:(1)明正统十四(一四四九)年秋,瓦刺(蒙古一部落)入侵,英宗被俘。当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并亲自督战,击败瓦刺军,使当时局势转危为安,故称其为民族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0

主题

3011

帖子

302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25
624#
发表于 2011-9-25 08:52:10 | 只看该作者
王妃好心肠,私藏颇多。再学习,受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1
625#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22:09:25 | 只看该作者
转堂泊虎  对联
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含十二味中药)==
白头翁手托玉竹杖,脚踏浮萍,堪菊花灵芝伯百长,连翘蒲黄,从地骨庵许愿,直蓄案后,请神芦地谨迟逢贞女(同样12味中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1
626#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22:3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623) :
王妃好心肠,私藏颇多。再学习,受教!
皇叔你要多来喝酒啊。。。
王妃在等你对杯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703

帖子

117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71
627#
发表于 2011-9-28 19:29:24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来了,路过看看,这里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啊!
松风老师把【醉趣楼】办的有声有色,文人雅士休闲的好去处啊!
支持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703

帖子

117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71
628#
发表于 2011-9-28 19:45:37 | 只看该作者
给【醉趣楼】【笠翁茶苑】献五副对联

1  埋得风流花半露-
    说出道理月凝霜
2  玉盏浮光收月满
  苍松傲雪笑天低
3  寒秋醉卧非因酒
  盛夏闲游只为茶
4  花间把酒蝶同醉
  月下听风谁共鸣
5  鸣蝉切切嘶秋露
  悍马悠悠醉晚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1
629#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2:16:06 | 只看该作者
欢迎紫剑常来【醉趣楼】【笠翁茶苑】喝酒品茶。。。
祝国庆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1
630#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2:23:52 | 只看该作者
  【对联故事精选】----煮酒王妃提供


[green]焉知鱼不化为龙[/green]

明代学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九五)字仲深,琼山(今广东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接着念道:
      细雨肩头滴;
    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竹地,对道:
      青云足下生。
    老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
    显贵的儿子不服气,放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哭诉。显贵听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一见面,就气急败坏地喝道:
      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视一笑,从容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显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有出息,无话可说,只好放他回去。
    邱浚长大后,果真大有出息。他于景泰年间中进士,授编修,成化年间为国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他天性好学,反对“文尚险怪”,熟悉国家典故。他认为真德秀编写的《大学衍义》中,治国平天下的条目不够完备,于是博采群书(1),加以补充,称为《大学衍义补》。晚年右目失明,乃坚持阅读,披览不辍。
    注:(1)夏德秀(二七八--三三五)南宋大臣,学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庆元进士。其哲学观点继承二程、朱熹之说,主张:“收放心,养德性”。著有《西山文集》、《大学衍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2 15:53 , Processed in 0.2246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