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古月求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兴》活动词类作品点评公布

[复制链接]

80

主题

6306

帖子

6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4
51#
发表于 2018-10-24 20:30:31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这一组词评让我学到了太多太多!我一向不写长短句,主要是写不好也没有体系去学习。这些词评倾注了风云客诗友太多的心血和热情,点评细致耐心,知识点满满!看得我都想去学写词了让人非常佩服非常感动!谢谢山海风云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3401

帖子

363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638
52#
发表于 2018-10-27 22:34: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工作量太大了!衷心佩服高水平点评,感谢山海风云客的巨大付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53#
发表于 2018-10-28 16:47:32 | 只看该作者
古月求衣 发表于 2018-10-23 21:18
终于圆满完成了!请允许我代表全体诗友向您致以衷心感谢!

古月老兄客气了,本职所在,不必提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54#
发表于 2018-10-28 16:52:10 | 只看该作者
白衣客 发表于 2018-10-24 20:30
说实话,这一组词评让我学到了太多太多!我一向不写长短句,主要是写不好也没有体系去学习。这些词评倾注了 ...

白衣大哥太抬爱了,也太谦虚了。大哥的品评也是中的妙评,兼论创作,评作结合之小贴士确实贴心!
大哥也辛苦了,致以深深感佩与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55#
发表于 2018-10-28 16:54:29 | 只看该作者
九彩鹿 发表于 2018-10-27 22:34
工作量太大了!衷心佩服高水平点评,感谢山海风云客的巨大付出!

老兄久不见面,遥致问候!老兄切莫客气,能为论坛做点实事,职份所在,亦乐趣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56#
发表于 2018-10-28 16:56: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海风云客 于 2018-10-28 17:05 编辑

秋兴活动词作总评

我们这次活动主题为秋兴。兴,《诗经》六义之一,朱熹在《诗集传》解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兴法,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诗词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兴又兼有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兴,最终归到兴发感动之意,叶嘉莹认为:兴发感动之作用,实为诗歌之基本生命力。

具体如何更好发挥这种兴发感动之作用,将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总评——立意,结构与意脉,意境、意象和艺术手法,词句,典故运用,选调,佳句秀句警句,词律八项。

此次总评与条分缕析的分评不同,会时时采用简省的诗话笔记体,以观大略,更显深入直观。

一、立意

陆机《文赋》中云:“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郑板桥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陆机所提之物—意—文,正如郑板桥所论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相应,所以苏轼在《答谢民师推官书》中说“…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杜牧《答庄充书》中云:“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意,即现在所说的思想内容。气,气势,兵卫,卫兵。大意是说:文章以思想内容为主,以贯通全文的气势为辅,以好的文辞章句作为它的护卫。
王夫之《姜斋诗话》有言“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这次秋兴活动中的词作,绝大多数能做到立意清晰完整,贯穿词作始终,“主帅” 领导有方,兵士整饬各安其位;少数词作“主帅” 走神,统制失序,“兵士”散乱游离,四处开花,看似热闹繁复,实际都是散兵游勇,战斗力——感染力就不强,读来如堕五里雾中。这一类是立意不明且不专注。
另外,有的“主帅”头脑不可不清醒有智慧,只惜精神不够充沛、统御力不够强,却期待“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超过十万兵力后,硬要继续招募扩大规模,结果是多而不精,多余的兵士反而干扰了原来兵士的战斗力。此一类为某些中调长调,本来立意内容的容量不够充满长调体制,结果或写着写着意已尽,只好左挪右借添加辅料凑满;或者稀释立意减缓节奏等等。

立意课题,具体在7 23 26 28 34 36词作分评中亦有涉及。


二、意脉结构

金代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七:“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古代不论什么军队,平时训练和征战取胜,其基础都不离初始练兵布阵。此正诗词意脉结构之重要所在。

散乱的成千上万飞机零件,只是一堆金属,不按结构与程序组装,是不会出现能飞上天的。诗词结构意脉决定字的组合能不能成为有力文章。

人和动物美丑各不相同,皮肤大致如此,而骨架结构形状尺寸不同,则终致外貌有妍媸之别。可见,诗词之美不单纯在字词华丽与否,支配字词的背后更重要。

血管泵血于此,彼处无有接收,则此处血管安得不孤不塞不崩乎?彼处器官出现,此处无血管泵血,器官安得不衰竭乎?伏笔照应之法有似于此。

可知,诗词文章不外起承转合,伏笔照应。起如何起收如何收,笔断意连,词连意转,如此诸般,皆在如何实际作用,正如岳飞所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此课题具体在9 12 16 17 18 39词作分评中亦有涉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57#
发表于 2018-10-31 18:42:04 | 只看该作者
三、意境、意象和艺术手法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凡能感动欣赏者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 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

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这一点不但是创作的依据﹐同时也是欣赏的依据。

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1.它们所达到的层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古今诗词多造境,尤其现代。林纾认为“唯能立意﹐方能造境”。但造境必须保真,对于生活的真实提炼,应当符合自然逻辑和情感逻辑,意象不能混杂堆砌,否则,立意亦难保真,难以产生艺术感染力,至少受到影响。
此意在评析11 19 21 26首词作时略有涉及。

王国维《人间词话》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所以,即使是单纯咏物诗词,也往往渗入人类情感寄托(如苏轼《水龙吟》咏杨花,史达祖《双双燕》咏燕),否则纵百般刻画,已落第二义。如同国画和西洋画(大体传统与总体追求),西洋画刻意求真,比例、光线明暗等,此等与照相机用意何异?国画讲究有无相生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形似是第二位的,所以给人以意境、情怀、灵气、哲学意味、禅机~~
兴有时也讲究比兴象征,兴寄寄托。东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於君。……” 自《离骚》后,各朝各代都有用香草美人的笔法写的诗词。所以咏物一类亦是如此,含比兴象征、兴寄寄托为上。
此意在评析7 20 31 33 34首词作时略有涉及。

诗词中情景皆力求交融,和谐统一。明朱承爵 《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此种要求并非一例乐事乐情配乐景,哀事哀情配哀景。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此意在评论1 3 17 24 25 36 38首词作时涉及。

蒙太奇手法以及相关的意象的跳跃组合之解说,具体已见9 10 22首评析之后。

悬想手法,构思的推及具体已见3 18 40首评析之后。

现代语和现代物事入词,如何处理意象上时代方位互容性等问题,具体在25首词作评析中涉及。现在物事入诗,运用的好,不会产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谓“不隔”的问题,“语语都在目前”。
所以,现代诗词的发展和出彩,有必要多融入现代物事,像过去那些早已消失的物事不是不写,而是适当有选择的运用。毕竟历来杰出作品,无不是基于当时历史物事写来的。不然真的容易产生“隔”的问题,甚至产生“关公战秦琼”的尴尬。

四、词句

词中的句子长短不一,平仄复杂多样,其断句组合与诗很不同,文从字顺
清人沈祥龙说:“词中对句,贵整炼工巧,流动脱化,而不类于诗赋。”这话道出了词的对句的特点和要求,对研究词的句法以及填词,对词的欣赏都是有意义的。其中,对于四字对偶要求尤为严格,欲其工巧精炼,极重炼字!

与诗赋不同,词本是合乐的歌辞,其体“要眇宜修”,“诗庄词媚”,风格偏于柔媚,其言长于情致,贵于清新流利,遣词用字不能生硬突兀,否则可能一字一词不妥拖累全篇。

一味堆砌实字,语句便显得淤滞,欲其畅达流丽,须以虚字斡旋期间。尤其长调,讲究起伏跌宕承转有致,虚字运用不好,实字堆砌,则真如古人所言“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了。

词的领字,在词句的开头,有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在语气上短暂停顿,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转承结合,起过渡、递进或联系作用的字,可使声情顿挫跌宕。
领字大都用去声字。清人万树《词律·发凡》云:“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三声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则独异。......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长调特别讲究铺叙展衍,为使词不亢不碎,疏密有致,神韵天然,常用去声字进行转承。周济《宋四家词选》云:“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韵,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这“一二语勾勒提掇”一语,说的便是领字的作用。


具体于2 3 4 5 7 13 14 17 19 22 25 26 28 30 31 35 36 39 40首皆有相关评析涉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58#
发表于 2018-11-1 19:08:34 | 只看该作者
五、典故运用

诗词之所以用典,“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主要的目的。典故具有“简略的暗示”性能和“压缩式历史的运用”功能。“典故”指代功能的发挥,借助于欣赏者对“历史原型(史实)”的领悟而得以实现。典故用得好,能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生动和谐,会收到意少言多、丰富内涵的效果。用得不好,便会把作品弄得生涩晦暗,枯燥乏味。关键在于要出自内容、感情的需要,从内心呕出,贴切圆融;而不是有意堆砌,以典故遮掩内容的单薄。
李清照《词论》中评少游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词的用典外在形式可以概括为用事、用诗句、用成句、用诗、用词五种类型。此词秋兴词作基本都有涉及。

用典手法有明典、暗典和翻典三种: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

明典横亘于路中,尽量用常用的熟典,避免生僻典故。《随园诗话》讲“唐人近体诗,不用生典。”正是指这类用典。绕不过去,只好查注释才能翻越过去,影响阅读效果。暗典藏于地下,暗典之使用,只师取前人典故之意,而不用其辞。即【文心雕龙】所谓“虽引古事,莫取旧辞”是也。
但最理想的是用典进入化境。《苕溪渔隐丛话》记载杜甫云:“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不知,饮水乃知盐味。"《随园诗话》卷七亦云:“用典如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这类多是用暗典。
比如子美一律——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其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但此联人徒见凌轹造化之工,不知乃用事也。《弥衡传》:“挝《渔阳操》,声悲壮。”《汉武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人心不欢,而“鼓角声悲”;人心不宁,而”星河影摇”也。此联豪壮无比,为古今人所称道,多以其用典之无迹。即使不知道典故,单纯读到这两句,也会直觉感受到一种悲苦衰飒的时代气象。

再比如子美另一首五律——
题张氏隐居 第二首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杜酒”一联,几乎口语体,偏又用典故来贴切宾主的姓。杜康为酿酒始祖。“张公大谷之梨”,见潘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他说,酒本是我们杜家的,却偏偏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们张府上的,自然在园中边摘边吃,不必向外找哩。典故用得这般巧,显出主人的情重来,已是文章本天成,尤妙在说得这样轻灵自然。《杜诗镜铨》说:“巧对,蕴藉不觉。”这里即使不知道典故,单纯这两句也不会产生理解的困难,反倒感觉一种蕴藉风趣。

翻典,还用子美一律——
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颔联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把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他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这里用“孟嘉落帽”的典故。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以孟嘉自比,合乎身份。然而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而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反让人正冠,显出别是一番滋味。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这一联用典入化,传神地写出杜甫那几分醉态。宋代杨万里说:“孟嘉以落帽为风流,此以不落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诚斋诗话》)但如果不知道典故,似也不会感觉费解难读,只内涵的理解厚薄稍有区别。

当然,这是诗,词也一样。明典如岳飞“怒发冲冠”一句;暗典如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等句;
翻典如文及翁《贺新郎》“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皆符合上述所言。

由上可知,则善用事者,如系风捕影,岂有迹耶!

此次秋兴活动词作的用典多数是比较贴切圆融的,有的多个典故裁剪熔炼,富有一定创造性,有的运用了典故的多意性,有的提炼简洁省净。少数几首用的不够和谐圆转,或风格与感情色彩不协调,或过于冷僻,或引申意思稍有以偏概全之意,有的相关字词句没有处理好。


具体在13 19 20 22 23 26 34 36 38 39 41首词作中各有涉及。

六、词律
此次活动词作在词律方面的问题,多是在句读、句内结构方面,偶有出韵出律处,于词谱有出入。

有句话叫“苏词伤律,秦词伤典”。意思是说苏轼的词多不协律,故不能歌。
赵令畤《侯鲭录》:“东坡居士曲,…或谓于音律小不谐…自是曲子缚不住者。”
陆游《老学庵笔记》:“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耳。”
李清照《词论》“…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可能有人也依此认为不必过于拘束格律,像苏东坡那样杰出的词人都如此,我们何不偶尔如此?须知:一则,填词所以称填词,是指人们依照音乐或格律,填写能依声诵唱的词,须按照已有词牌之字句定额、声韵安排等格式;二则,此次秋兴涉及品评选优,既然填词,戴着镣铐跳舞跳到出彩并且舞步没有差讹,方是到位,安得不守格律词谱?若是人人都如此偶尔违律,则未免没有统一标准了。

再有就是格律派词人自创的一些词调,这些词人多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词调,作品格律严谨,音调谐美,辞句工巧典丽,开派祖师是周邦彦,代表人物有姜夔、张炎、王沂孙等。他们所创作的一些词调,不仅平仄,连平上去入五音六律都分得清清楚楚,甚至后人依相关词牌填词时,平上去入都亦步亦趋丝毫不差,尤其去声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于词中四音特别着重去声,认为“句中用去声字,最为紧要”。《词律》谓“名词转折趺宕处,多用去声”。“用去声,方可将调激起”。

具体于3 4 5 14 15 18 20 24 28 31 35首评析中各有涉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59#
发表于 2018-11-2 12:49:04 | 只看该作者
七、选调

词,原本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因现代填词已不入乐演唱,风格展现亦多样不拘,只做文本诗词欣赏。同时,有些类似婉约风格的词调,后人也有豪放来填的。但其词调的韵律声情效果仍不可忽视,暗中仍然发挥着特殊的声情作用。

关于选调,每个词牌都有其固定宫调与声情特色,每个词调及宫调各有其风格特色、乐感调性与书写范围。首先考虑词之题意,基本言情、写景、纪事、咏物四种,题意与音调相辅相成,作者确定题目后即宜选择调名。选调恰切,词调与词的内容情感配合的好可以相得益彰,则其音节之抑扬高下刚柔,处处可以助发其意趣。


简练介绍,张炎《词源》所列的只有七宫十二调,共19个宫调。
七宫者:黄钟宫、仙吕宫、正宫、高宫、南吕宫、中吕宫、道宫也。
十二调者: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歇指调、越调、仙吕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双调、黄钟羽调、商调也。我们现在在词中应用的也就是这19宫调。
具体每种宫调的声情特色与适宜书写范围,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百度搜索仔细研究。


有时选调如同吹气球,要选择好气球的大小形状,保证能一大口气吹满,选择过大的,可能吹不饱满,结果这气球的美好颜色、形状等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来,枉费了气球设计人的心思。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立意、题目与内容来相应细选,并非长调就比小令好,也并非就长调难写,小令好写。初始接触填词,似乎都觉得小令好写,等懂得掌握了立意结构意脉等事,可能有时会发现小令比长调难写,这都是可能出现的。所以,长调中调小令代表不了填词的艺术性。

基本多数词作做了选调评析,选得好的和不适宜的详细些,少数的选调特色不明显,属于中间状态,未予作评。


八、佳句秀句警句

佳句,诗文中精彩的语句或美妙的诗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作《天台赋》,成,以示 范荣期 ……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秀句,优美的文句。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奇章秀句,往往警遒。”

警句,指简洁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使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出自《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非明显借用挪用古今名句、格言俗语情况下,出现佳句秀句警句,皆是作者填词神思秀发之处,对于整篇有着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

具体于5 9 16 17 19 24 31 38首词作中各有涉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60#
发表于 2018-11-6 14:0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海风云客 于 2018-11-6 18:21 编辑

综合秋兴活动词作这八方面来看,相对来说,对于结构意脉的把握还是有所欠缺,其次是立意、意象和词句,再次是选调词律和用典。
不论诗词曲赋文,结构意脉如同骨架,如同血脉和神经树,须有分向走向有归结处,这样诗文就有了整体和大体,具体材料如何培植安放就有有着落,不会如同一堆零件。如同绘画,须有布置经营,如同乐曲,要有旋律,如同书法,讲究间架结构,等等,都是相通的,在词作中,无论长调小令,也是相通的。
这是在诗词长期欣赏与创作中需要用心体会和琢磨锻炼的,如同阵法,如何运用,才能发挥最大战力,这是平时我们需要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诗词中最见匠心独运的所在。

其次是词句,这是词艺水平的细节体现。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运用与构造提现着诗词功力,尤其处于这个白话时代,或者把握纯古代语言的诗词创作,或进行纯白话的创作形式,又或者采取两结合的方式,如何做到文从字顺,不突兀龃龉,不晦涩,保持感情色彩与意象的统一,古雅而不诘屈聱牙,通俗而不直白浅陋,两结合而不至于不伦不类,这些都是论坛需要长期学习磨练改善的,这是诗词艺术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最见诗词创作熟练程度创新程度的主要特征。

再次,如立意清晰完整,不能含混割裂。意象等方面要感情色彩鲜明统一,情景交融或情议结合和谐。词律词调的熟悉掌握等。这些一般都可以随着创作的深入尽快领会融通的。

(秋兴活动词作总评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10 23:59 , Processed in 0.0711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