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 这是剑 的贴子提到 :::
老师 我是新人 不小心把这个发到外面了 我不知道 请老师原谅 我把这个贴回来了 请老师多多批评 你的指...
苑外西风寄隐思,
孤芳常伴夜残时。
清霜怎抹心中怨,
晓露难消骨里痴。
靧面如花花渐少,
归期似梦梦方迟。
鎏金几度恨多少?
月缺月盈应有知. 这首作品通体较为流畅,见比兴、虚实之照,合律。颈联后句颇有余味。不足之处是炼句方面和造境方面有瑕疵。
苑外西风寄隐思,——结合次句,这一段作者(孤芳)应是在局中的,隐思一词不考虑韵时作幽思解更合。
孤芳常伴夜残时。——常伴的“常”如果用来联系“孤芳”和“残夜”感觉多少有点偏。孤芳也是芳,夜残还是夜,“花”(无论虚实)可以反衬情感说“芳犹到夜”而非“芳常到夜”。
清霜怎抹心中怨,——清霜本来只能助长哀怨,不能抹(消除)怨,因此反问就不合适,或者说在主语“霜”和宾语“怨”之间“抹”不宜做谓语。
晓露难消骨里痴。——大抵同上,也是谓语的问题。
靧面如花花渐少,——靧,动词,专指洗脸。靧面,即洗脸。古人有用花瓣和雪水洗脸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使容颜有光泽,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抹鸡蛋清和贴黄瓜片,美容。但是“洗脸如花”就不对了,“花渐少”的少表示花渐渐减少没有任何问题,但关联到前面的洗脸或脸上这句话就容易让人糊涂,莫非人面很多? 实际上没有必要用这个生僻字,说人面即可,这样既和下句的“归期”有了同样的属性(名词词组)也更好理解。至于“少”,不妨改为“老”,“人面如花花渐老”容易理解也更贴切些。
归期似梦梦方迟。——这句非常好!不直接说归期而用梦转嫁,梦与归期共同迟。很有境味。
鎏金几度恨多少?——“少”和上句用重了,“鎏金”一词个人没有看懂。如果指岁月应该是流金。
月缺月盈应有知. ——这句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