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古月求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霜天第十期作业《重阳》

  [复制链接]

22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419
41#
发表于 2010-10-12 08:18:24 | 只看该作者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木甫兄弟辛苦了!敬您一杯好酒!
我遥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2726

帖子

27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90
42#
发表于 2010-10-12 09:00:5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古月先生,呵呵。
1、谁解重阳意,登高共举觞。宁知幽梦里,何处是家乡。
2、东篱新菊傲寒霜,方觉他乡日渐凉。却怕年年重九后,此身独醉梦何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GNIHTAEESTONNACIDRIB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69
43#
发表于 2010-10-12 09:21:14 | 只看该作者
先支持古月前辈。
并为木甫兄鼓掌。
又见精彩诗评。学习再学习啊。
DNIMRUOYNILLAST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2726

帖子

27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90
44#
发表于 2010-10-12 09:47:16 | 只看该作者
再来一个:
玉楼春
枫红菊怒重阳近,杯酒怎消心上闷。登高多是异乡人,只待长空传雁讯。
风寒叶冷诗无韵,过眼秋深霜满鬓。故园如旧梦依稀,前路迢迢君莫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GNIHTAEESTONNACIDRIB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69
45#
发表于 2010-10-12 10:21:07 | 只看该作者
应一首。

《七律重阳思乡》

梧叶飘零乱入池,
秋心落处更谁知。
曾经摩诘登高事,
忽信汉宗折柳词。
蓬饵糕前初忍泪,
菊花酒里又颦眉。
他乡也有重阳月,
不见家窗醒梦时。

[10.10.12.平水韵]
DNIMRUOYNILLAST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4333

帖子

43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61
46#
发表于 2010-10-12 10:54:08 | 只看该作者
小剑交作业  麻烦古月伯父和木先生了

郁闷
脱帽龙山菊已荒,
难寻送酒白衣妆
浮云阻断登高眼,
不许离人望故乡。


不会写胡乱编的 多多包涵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主题

5443

帖子

547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77
47#
发表于 2010-10-12 11:27:31 | 只看该作者
清辉冷月一襟霜,白露花残泪两行。
灯火阑珊人尽处,秋思不绝是重阳。

谢谢大哥指点,我改了一下。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918

帖子

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8
48#
发表于 2010-10-12 14:16:22 | 只看该作者
::: 在 沧海飞语 的贴子提到 :::
交作业
重阳怀友
【一】
斯人一去太湖城,
九月相思别样情。
凉意渐浓添衣否?
但凭雁语寄心声。

【二】
门前桂韵已金黄,
寒露来时更见香。
去岁篱墙空菊艳,
今年莫误就重阳。
第一首语浅而情真,但第三句出律,还要在情景上多锤炼一些方可更上一层楼。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起句诗中常见,但这通常意味着下句都会有起伏变化,才会有铺陈出彩之妙。如清人宋湘《入洞庭》一诗起句“客自长江入洞庭”平直无华,次句“长江回首已冥冥”用一个“冥冥”而境界大开,尤为超拔。所以要是常读古诗的人一读沧海飞语的起句,就会期望看到有一个极佳的承句。但此诗中的第二句却依然是平写,笔力一弱,便会让人觉得泄气。“九月”是扣题目重阳,“相思”是回应起句,那么别样就是最弱的一环,为何在九月相思就是别样呢?显得承托不足,格局也不能展开。沧海不妨细味一下,试试看如何才能写得波澜起伏。

三句以设问作转,是正确的做法,可惜“衣”字该仄而平,出律了,如不想改动意思,可将“添”字改仄救之,如“置衣”“置衫”。结句接雁语寄托心声之举古人多有此用法,虽然没有问题,但略显陈旧,不能出前人桎梏,只能属平稳,而不能出彩。而且,托雁寄声于古人是切情切景,但现代的通讯发达,真有心声可以通过电话、手机、电邮、视频等传达,写“但凭雁语”就有点刻意了。

第二首起承转合已见章法,缺点在于字句欠缺锤炼,削减了诗味的深度。首句“桂韵金黄”已喻秋来,所以下句“寒露来时”可以再生动一些,“更见香”是很浅的写法,两句可以融合写得在细腻一些。转结以去年今日对比,点出怀友主题,惟“艳”字不似“菊”之品格,可再酌。窃以为如果是情景对比的写法,不妨用对仗,更添韵味。比如“去岁思量凭孤酒,今年见说在重阳”之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918

帖子

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8
49#
发表于 2010-10-12 14:42:00 | 只看该作者
::: 在 田心白水 的贴子提到 :::
作业《重阳》
菊倚东篱桂金黄,
怀乡近日酒飘香。
疾笔忧思托北雁,
严慈老境可安康。
新手,渴求木pu先生指点,拜谢。
田心白水此首籍重阳写思亲之情,可见是有想法的,可惜平仄上多有出律之处,建议田心兄先参阅置顶贴。下边仅摘出七绝的一些基本平仄格式,当然还会涉及到一些地方用字的可平可仄和拗救之法,如果新手不熟的话,可以多查看韵书,置顶贴中已列出一些,可供细阅。

仄起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用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用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用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主题

5443

帖子

547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77
50#
发表于 2010-10-12 16:34:22 | 只看该作者
冷雨潇潇寂寂窗,故园秋色几回肠
一年一度重阳日,月桂庭前分外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1 10:06 , Processed in 0.7731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