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苍雪漫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风而逝的记忆】茗香小筑原创文学大赛

  [复制链接]

282

主题

3250

帖子

32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50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3:34:18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没有跟帖,或者没有标记参赛,且过了编辑时限的参赛作品,请作者将作品链接在本贴发表,以便统计。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8984

帖子

89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98
42#
发表于 2010-5-31 17:20:37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hici.org/oubb/16/62665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897
43#
发表于 2010-5-31 21:26:30 | 只看该作者
59
捐款[参赛]
    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喧嚣的蝉声陪衬着夜的寂静与幽深。一道流星划过,好象瞬间的彩虹一般,美丽是如此的稍纵即逝。茫茫天地,浩瀚无穷,有梦的少女还在做着甜蜜的梦,而不眠的人们时常发出一阵感叹。。。。。。
    一个霹雳,一声怒吼,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划破了少女甜蜜的梦。梦醒了,心空了,带来的却是一种难以敷平的伤痛。亲人不知去向何处,是生还是死。甚至就连自己也不知脚下的路。不!脚下根本就没有路,而是一片汪洋大海。不!脚下处处又都是路,只不过条条都是绝命之路啊!
    天使,我亲爱的天使,这场声势浩大的洪灾难道是你丢在人间的魔杖?你是想借此来戳穿这虚假的世界吗?倘若如此,我很庆幸。如若不然,你可曾知道,你剥夺的是无数乳婴和无数劳苦百姓的生命啊!
    人们常说时事造英雄,我想但凡真正的英雄是不会因生不逢时而苦恼的。他是一个那样平凡的人,从来都没想过要成为一位英雄,只因一次良心的派遣,善心的呼喊,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举动却成了一位真真正正的大英雄。
    他是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一位住在深山里的老人。也许是经时光的洗涤,岁月的雕刻,人世的打磨,他的脸像一座钟,那样的古旧,那样的深沉。或像那深秋池塘里的道道波纹,狂风四起,那秋的苦寂与空灵,那世事的沧桑与艰辛便写在这一来一回的击荡中了。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在大湘南受灾的时候他依然捐出了一个山里人用一生积攒下来的养老金----一千元,并且捐出了80多斤的稻米。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一个慈祥的数字,也是一个痛苦的数字。在山里,没有现代化的机械,他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一点一点的用木棒捶下来。他耳朵聋,眼又不好,80多斤的稻子该捶多久呢?在山里,交通闭塞,再加上受灾山路又极其难走,他。。。。他居然走了三天三夜的路,他是挑着80多斤的稻子潇洒的走出山里的。也许这是他一生当中走的最艰辛最长而又最幸福最短的路了。人生不以岁月苍老而苍老,反越加苍劲而有力。80多斤的稻米,每一粒都洋溢着真爱的笑语,而我们要把这爱的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人都能感受这真爱的力量。
    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真理:在一个人短短的一生中,留一点仁慈和善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也许这是给自己最好的帮助,在别人需要温暖的时候,你甘愿做一只萤火虫,哪怕就这么一点萤火之光足以照亮他人。
    他的名字叫刘才通
    也许这一切是他当作最后告别人世的一分微薄之礼。然而至于它的意义是不可言喻的。还记得前不久名声大震的“诈捐门”吧,还记得春节晚会里搞笑版的“捐款”吧?这些随风而逝的记忆就让它随风而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3979

帖子

397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79
44#
发表于 2010-5-31 22:18:53 | 只看该作者
::: 在 雨霁轻尘 的贴子提到 :::
我已经不能编辑15天以上的帖子了,但已经在此跟贴过了~~~
雪姐姐我与轻尘姐姐一样,我也再把的参赛的链接发上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3979

帖子

397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79
45#
发表于 2010-5-31 22:20:56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hici.org/oubb/16/626741.html

这是我的参赛作品,只是不知为何图看不到了,但下面有文字!

谢谢雪姐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5

帖子

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5
46#
发表于 2010-6-3 11:17:01 | 只看该作者
爱与不爱,都是如此的无奈【参赛】

我用了太多的文字才敲出了这一串风铃,叮当的响声,能否穿越时空的阻隔到达你的身边。季节的风雨沉淀了太多的故事,也遗忘了走过的往事,所能记忆的只是那曾经画卷里的轻歌曼舞。飘飞的温柔,像盛开的喇叭花一样绯红,是思念采撷了沧桑,还是你改变了它的色彩,如春风里的细雨心声。
昨夜西风昨夜雨,桃花飞尽桃花笑,你依然是我最深的依恋,如桃花一样微笑。流年流转,爱与不爱,都是如此的无奈,此刻,手执着思念的画卷,明朗如昔的线条,是你的眼睛,清澈、纯净带着拈花一笑的烂漫。
窗外吹拂的迎春花,舞动了初夏的温柔,似精灵般感叹春天的逝去,滚落了一地的黄花。多雨的季节打湿了思念的萌芽,遥远的北方,你是否何我一样经历了淋淋的细雨,站在雨中,看着模糊没有边际的天边,是否也在期待彩虹。我不会让忧郁凝结,泪珠变成永恒,阳光能否把泪折射出你的倩影,然而一阵风掠过,风干了思念。
我只能躲在城市的角落想你,静静的、也只会是静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9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47#
发表于 2010-6-4 05:06:44 | 只看该作者
生死都在天地大美间 [参赛]
    初秋,夏的余热尚未消除,天气酷热依旧。连日来为了“一盘棋”信息采集,走村访户工作也一直持续着。

傍晚时分,一天的工作接近尾声,我和几位同事被一好客的农户留下吃晚饭。这人山里人纯朴模样,但手艺非比寻常,几个小炒足见其火候精妙,打听之后才知晓,原来他以前是部队上的厨师。我们就在他家的庭院,摆上四方大桌,一壶自家酿的米酒,几碟野味小炒,好不痛快,大概这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吧!

席间,三巡过后,大家便放开了, “龙门阵” 天南地北到处摆。酒正酣时,无意中听到同事高声说的一句话,“我说啊!天地是主,人是客。古往今来,人是一批一批地来,又一茬一茬地走,可是山还是那座山,亘古不变。”正吃得酣畅的我,猛的一震,于是很慎重地抬起头,及其庄重地远眺着对面那些连绵的山,而后俯视良久于屋下那印着余辉,波光粼粼的湖面……

近日来,不慎染了风寒,一月有余不见好转。卧榻之时偶然想起前些日子在那农户家里的听闻,便仔细思量起生与死的涵义。既然人有生老病死,又无法回避的事情,那么想清楚,弄明白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以前,我是极力回避这件事情的,说是逃避也不过分。内心深处根本排斥提及与死相关的事。大学时的一段往事至今留有印象。大学讲堂上,教授、学者走马灯似的换,很多老师现在已经记不起他们的名字,包括一位当时很有名气姓肖什么的教授,他给我们上当代文学时候,其中一个课题就是“死亡文学”。至今清楚地记得,一看到他在黑板上写的这几个字,我就很反感,心里还暗自嘲笑他,好不容易混到个博士后,居然研究这么无聊的课题。

任时光飞逝,流年偷转,现在努力想回忆起当年肖教授在课堂里的点点滴滴,真是遗憾,实在是苍白的可怜。

其实细细数来,对生与死的命题并不陌生,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认真整理,所以至今没有形成系统认识。翻遍记忆,最先想到的是小学时课文里中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类的话。再者是上初中时,在老师的鼓动之下,想做个文学小青年。摘抄本里曾摘抄过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名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与死绚烂与静美,至善至美,至真至纯,生与死两种境界演绎到了极致。我想这样的人生,或生或死,与谁都了无遗憾。

就在昨日,我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母亲告诉了一件使我惊讶的事情,小巷里那个买菜的全叔喝农药死了。母亲说他身体多病,与儿女又有多年宿怨,想不开,喝药了!如今留下一个半路老伴,于人世悲情地活着。

——不该啊!我沉重地叹息。

放下电话,陷入了漫无边际地凝思……

全叔是一个勤劳、勤俭、和蔼的好人。每天天刚刚亮他就推着板车到自家地里摘菜,然后拉着菜到集市上卖,很晚才收摊,卖剩下的老菜叶子从来舍不得丢,拿回家和老伴煮着吃。我们住的地方是城中村,外地租房子的人特多,全叔家又在路边,因此,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酷夏或者寒冬,屋子里都堆满了看电视的人,全叔从不生气,总是乐呵呵的。不管来多少人,他都能解决“座位”问题。有时夏天还摆上西瓜,冬天的桔子更是满屋都是,来人可以随便吃。

怎么就死了呢!

——还是自杀!

也许他活着很痛苦吧!

死者已矣,生者犹存。人应该活着,即使痛苦难当,也应该努力探求一种活着的必要,珍惜上天赐予的人间。

几千年前孔子的学生向孔子请教“死”是什么?孔子回道:“不知生,焉知死?”,我猜季路的本意是想知道死是怎么回事,由此再来决定活着的时候干些什么。遗憾的是季路没能知晓“知死而后生”。然而几千年后史铁生在艰难的岁月里抗拒着沉沦,在地坛中痴痴地思索生与死:生死都是一个不可争辩事实,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因为上帝在每个人出生之时,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

不管是孔子,还是史铁生,还是其他,尽管他们在生死的理解上存异,但其本意都是为了更好的活,殊途同归。

只有看清生与死,生命才能豁达,才能归于平淡。当生命绚烂时不掩饰,静美时不张扬。这正如各家流派传承千年的精华:儒家提倡的世人要活在当下,道家让我们的心举重若轻,而佛教却给芸芸众生种植了一块美丽的彼岸花。因此,留取丹心也罢,身老沧州也罢,都是真实地存在于天地之间。

只有人生大美,才能穿行于天地大美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5-18 09:20 , Processed in 0.0789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