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万古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宽韵说略

  [复制链接]

125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5553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0:15:48 | 只看该作者
::: 在 青衫客 的贴子提到 :::

对于刀刀所提出的“宽韵”也是“旧韵”,更加诧然。

就算按赵京战说的“宽韵”,也和“旧韵”是风牛马,各不相关。

譬如中华新韵这样的韵书,是在普通话四声的基础上,归纳的韵表。
而且,新韵取消入声字,还把很多古仄字,纳入平音字。
由此,得出所谓的:“用韵至宽,诗韵与词韵相通用。”

这是新韵的特点。和“旧韵”有何干系?

现代人习作诗词,总觉得新韵较容易入手,古韵相对困难。

才给这些新韵有立足与发展的空间。

其实,新韵与古韵有很多冲突、矛盾的地方。

本来,古诗词中,作仄音的入声字,在新韵里作平音用,格律诗还弄来押韵。看到都难受。

古韵的陌生和不解,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知识教育,这是教育制度的弊端与不足。

是对古诗词的扼杀、亵渎。
在旧韵的使用上,诗韵改革仍有未完成的工作。

目前,广大诗词爱好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作者在诗词创作中,突破了《平水韵》的限制,基本上按照比《词林正韵》还稍宽的韵部,作诗和填词。从《中华诗词》杂志收到的诗稿可以看出,这在全国诗坛已经成为较普遍的现象。《中华诗词》杂志在审诗、选诗、诗词大赛评奖等项活动中,在用韵问题上也是基本上按照比《词林正韵》还稍宽的韵部来掌握的。自从《平水韵》问世以来,古人除了科举考试中严格遵守《平水韵》,不敢越雷池一步外,真正的诗词创作中也大量的存在着“以词韵入诗”等摆脱束缚、拓宽韵部的现象。

    既然事实如此,我们就应该承认它存在的合理性。循其实而责其名,实既至而名应归,这是自然合理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顺应潮流,堂堂正正、理直气壮的对旧韵韵部作出适当的合理的调整,正式向诗坛宣布它的合法身份,使它名正言顺的为韵书所承认、作者所采用、读者所接受。

    我们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呢?

    第一个道理就是承认事实、顺应潮流。前面已经谈到了古人、今人在诗词创作中对旧韵的突破和拓宽,我们只是把古人、今人的创作实践归纳总结,正式给以肯定,给以合法的身份和地位。

第二个道理就是,旧韵在划分韵部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某些不合理性。这也是古人今人对它进行突破和拓宽的根本原因。对于旧韵的这些不合理性,我们现在有可能也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调整。

旧韵特别是平水韵,在韵部划分上的不合理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科举考试的需要,旧韵韵部存在着“强硬划分”现象。如“一东”和“二冬”,古人也认为没有任何差别,却硬划为两个韵部。虽然注明可以通押,但这样划分,连古人也认为没有充足的道理,故《词林正韵》便把两部合并。再如“十三元”,清人都说其“该死”,可见其不合理性连古人都认为不可容忍。

2、由于古代没有注音系统,用“反切”、“读如”注音,很难找到统一的划韵标准,因此,旧韵韵部存在着“划分混淆”的现象。如“九佳”、“十灰”、“十三元”、“十贿”、“十三阮”、“九泰”、“十卦”、“十一队”“十四愿”等,到了《词林正韵》,便被一分为二,分别划到了不同的韵部。这是不是因为语音变迁所致呢?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因为,《词林正韵》虽然成书于清季,但它所反映的并不是清时的语音,而是以宋词为主体的音韵状况,这与《平水韵》基本是同一年代。因此,它所反映的应该是宋词用韵对平水韵的突破和拓展。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平水韵》韵部划分的某种不合理性。

那么,元曲的音韵是不是也是对《平水韵》、《词林正韵》的突破和拓展呢?不是。因为《中原音韵》(曲韵)所反映的是元代的实际语音状况,语音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由原来的“平、上、去、入”四声发展为“阴、阳、上、去”四声了。质言之,曲韵是基于不同语音的全新的音韵系统,它就是当时的 “中华新韵”。由此也可知我们建立《中华新韵(十四韵)》的历史必然性。

3、诗词不同韵,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很合理、不太必要的。看不出它在诗词发展史上起过什么积极的作用。《词林正韵》的韵部,以《平水韵》为基准,进行了一些合并、拆分,拓宽了韵部,纠正了《平水韵》的某些不合理性,这是积极的,虽然并不彻底;但是只是解决了词韵,并没有触动诗韵,没有把诗韵和词韵统一起来。这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在当时也可能是原因的。古人今人在创作时大量的“以词韵入诗”,只是在行动上进行突破的尝试,并没有在理论上明确提出来。现在我们正式的统一诗韵词韵,应该是有必要和有可能的。

对于旧韵作出适当的调整,主要是以《词林正韵》为基础,参照“同身同韵”的原则,适当合并韵部,暂名为《宽韵》
                           -----赵京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5553
3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1:08:42 | 只看该作者
::: 在 青衫客 的贴子提到 :::
网上看到一些台湾、香港的诗词赛事作品,要求或注明::
诗韵按【平水韵】,词韵按【词林正韵】等。

国内很多诗词论坛、文学网站,都如此。最多,加个:【中华新韵】。

没见加个:“宽韵”。
青山兄:没见到不等于不存在呀,我们没有看到氧气,但我们却还活着;我们没有看到电磁波,但我们的手机却是通畅的;我们没有看到时间,但我们的青春却是悄悄地流失着。
您说:“没见加个《宽韵》”。
我想那是因为写《切韵》的隋代陆法言没有看到《广韵》;写《广韵》的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陈彭年与丘雍没有看到《平水韵》;写《平水韵》的南宋平水刘渊没有看到《词林正韵》;所以写《词林正韵》的清人戈载不可能看到今人赵京战整理的《宽韵》。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31 00:39 , Processed in 0.1774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