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松风月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醉趣楼】醉中趣-----对酒歌(游戏)

  [复制链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69
36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3:34:35 | 只看该作者
::: 在 挥觞流月 的贴子提到 :::
哈哈,早就闻到酒香啦……啧啧,馋死我了(*^__^*) ……
流月无才,乱酌一联喽:

月照梳青临古井
风弦点绛伏茅台
哈哈!!流月驾到,乃酒楼幸事,要喝好,来个不醉不归。。。。古井、茅台我库房都有,尽情畅饮吧!

献花。敬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69
36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01:57 | 只看该作者
                酒令≥ 对句 ≥对联
                                              兆  绳


《云麓漫钞》云:陶穀使越,越王因举酒令曰:“白玉石,碧波亭上迎仙客”。陶对曰:“口耳王,圣明天子要钱唐”。

《拊掌录》云:欧阳公与人行酒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人曰:“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一人曰:“持刀逼寡妇,下海劫人船”。欧云:“酒粘衫袖重,花压帽檐偏”。或讶而问之。公曰:“此时‘徒以上’罪亦作了。”

愚按,欧阳公是谨守礼法,深知“酒能乱性”,故以寓劝戒。此令均用五言诗的律联。

《古今笑·谈资部·沈石田酒令》云:沈石田行令云:“取上一字,下拆二字,字义相协。”倡云:“山上有明光,不知是日光、月光。”文衡山云:“堂上挂珠帘,不知是王家的、朱家的。”陈白阳云:“有客到舘驿,不知是舍人、官人。”王雅宜云:“半夜生孩儿,不知是子时、亥时。”

高丽一僧陪宴朝使,戏行一令曰:“张良、项羽争一伞。良曰凉伞,羽曰雨伞。”朝使信口曰:“许由、晁错争一葫芦。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

清俞敦培帖辑《酒令丛钞·属对令》云:《蔡宽夫诗话》: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乐天所谓“闲征雅令穷经史”,今犹有其遗习也。尝有人举令云:“马援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答者曰:“李耳以李树为姓,生而知之”。又“鉏麑触槐,死作木边之鬼”,答者云:“豫让吞炭,终为山下之灰”。复有举经句字相属而文重者,曰:“火炎昆冈”,乃以“土圭测影”酬之。此亦不可多得也。

愚按,“马援”一联,以“尸、死,姓、生”字互相脱卸,昔人所谓“藏头格”也。

由此观之,“酒令”是一个大类,是上概念,其中包含“属对”(即“对句”或“对对子”)。这类“对句”(“对子”)都是口头作品,并非书写贴挂之“楹联”(“对联”或“对子”)。“对句”作动词用,指“属对”,作名词用指“属对”的产品,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而“对联”,特别是“楹联” 更宜用来专指书面产品。如今联界著述多以此类酒令为“对联”,未免笼统;或以为“对联”始于五代后蜀以前,甚至唐代或以前的重要依据,未免有归类欠妥之嫌。为准确表达计,还是把这些酒令类的口头属对产品,称为“对句”好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69
36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28:17 | 只看该作者
                                              【  酒令举胜】1----转帖

        七星赶月令
  又名"流星赶月令"。行令方法:备七支小杯,一支大杯;小杯叫"星",大杯为"月"。斟
  满各杯,先由小杯起找人划拳,胜则对方饮,负则自饮。最后负者饮大杯。见清代俞敦
  培《酒令丛钞》卷三。
  五月掷骰令
     花花令
  行令方法:每人吟古诗两句,要文意相连。不连或吟不成者皆罚酒一杯。若能吟一句而
  带两花,赏一杯。合席依次轮吟,一巡令毕。如:"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花司染作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只道花元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陂春
  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以上都是每句一"花"字。一句比花的如"紫花不以白花妆
  "、"花开花落二十日"、"好为花王作花相"、"似花还似非花"。见清代杨世沅《绘芳园酒
  令》第九十六采"少妇古庙卖俏"。
      猜花令
  射覆类酒令。行令方法:根据合席人的酒量,均分为两曹;以覆的一方为上曹,射的一
  方为下曹。将十个酒杯扣在盘中,上曹把一朵花覆在其中一个酒杯中,将盘置于桌上,
  令下曹射。射毕,揭开酒杯。若揭得空杯,则斟满这杯酒,下曹分饮。饮后,将该杯另
  置盘外。一连九杯皆空,叫“全盘不出”。射中得花,将该杯及盘中所余之杯斟满酒,
  由上曹分饮。见清代俞敦培《酒令丛钞》卷三。
  一品当朝令
  骰子类酒令。行令方法:合席用一枚骰子依次轮摇。“幺”为“一品”,先得“幺”者
  为“当朝一品”;再有摇得“幺”者,赏“当朝一品”者一杯;得余点,摇者自饮,见
  清代俞敦培《酒令丛钞》卷三。
     一色令
  骰子类酒令。此令有两种行令方法:
  一.用一枚骰子,合席依次递摇。得“幺”,上家饮酒;得“二”,下家饮酒;得“三
  ”,与顺数第三位者猜三拳,输者饮酒;得“四”,自饮;得“五”,顺数第五人饮酒
  ;得“六”,与顺数第六人猜六拳,输者饮酒。每次行几巡,由令官临时酌定,每次饮
  酒数量,也临席公议。
  二.在一枚未经刻采的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镌刻上“不饮”、“缓饮”、“快饮”、
  “少饮”、“笑饮”、“代饮”。行令时,合席用这枚骰子轮摇,每人每次摇一回,再
  按所得之采行酒。凡按采当快饮而不快,当缓饮而不缓,当笑而不笑者,均罚酒。遇“
  代饮”,摇骰者可任指席间一人代替他饮酒,被指定者不得推却。
  见清代俞敦培《酒令丛钞》卷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69
364#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33:08 | 只看该作者
                    【酒令举胜】2------转帖

            纸帖子
  牌类酒令。宋代陈述古编制。宋代赵与时《宾退录》卷四:“陈述古亦尝作酒令,每用
  纸帖子,其一书‘司举’,其二书‘秘阁’,其三书‘隐君子’,其余书‘士令’。在
  座默探之,得‘司举’则司供举,得‘秘阁’则助‘司举’搜寻‘隐君子’进于朝,搜
  不得则‘司举’并‘秘阁’自受罚酒。”做纸帖子若干,分别写上“司举”、“秘阁”
  、“隐君子”、“士令”等。在席众人,每人摸一张帖子,隐而不露。“司举”,任务
  是选拔人才,须亮帖子,并在席间寻觅隐居者,选拔入朝。“秘阁”协助“司举”寻找
  。席间不及二十人时,只可寻三次;二十人以上,可以寻五次。寻到“隐君子”,赏以
  酒并宣召入朝,令毕。寻觅不到,则罚二人饮酒。正值寻觅时,其他人有妄语者,罚一
  大杯。后来,有人在此基础上增加“聘使”、“馆主”各一帖,搜出“隐君子”之前,
  持此二帖的人不许暴露身分,违者罚双杯;寻得之后,则二人陪“隐君子”饮酒。
     指摇摊令
  一种哑剧游戏式的酒令。行令方法:合席从行令开始,便不许讲话。令官用手指席间某
  人。该人须立即摇手作答,令官双手摊开,被指者仿令官的样子再去指另外一个人,谓
  之指、摇、摊。行令过程中,若有人说话,或动作迟缓,均罚一杯。以全席各人均被指
  遍为完令。见清代莲海居士《红楼梦觥史》。
    “酒”字令
  口头文字类酒令。清代郎廷极《胜饮编》卷八:“《过庭纪余》:先人家常宴集,喜举
  经史诗词及古人古事为酒令,以征后生学问。偶行‘酒’字令,各拈一句旧诗,取其与
  酒字联属者,转换之间,多所开发。”在席众人每人一句,轮转下行,要求诗句中有“
  酒”字。不成则罚。如“酒敌先甘伏下风”、“列筵邀酒伴”之类。与此相类的,又有
  要求将“酒仙”、“酒史”、“酒圣”、“酒魔”嵌入诗句中者,诸如“自称臣是酒中
  仙”、“酒场”等表示地点的词嵌入诗句中的,如“微风酒市旗”、“细细绿波通酒巷
  ”之类。也有规定将卖酒之地如“酒肆”、“酒楼”等嵌入诗中者,如“客舟秒可渡,
  东行上酒楼”等。还有将“酒债”、“酒资”、“酒法”等嵌入诗句中的;也有将“酒
  瓶”、“酒帜”、“酒车”、“酒坛”等嵌入诗句中的。以上各法,既然事前有规定,
  吟诗句中未带出所要求的词汇的,均罚酒一杯。
      哑乐令
  无实物表演式的酒令。又叫“无声乐令”。行令时,席间本无乐器,然而每人要作出弹
  奏一种乐器的动作,要求与席众人只许动作,不许说话,犯则罚。行令方法:每人备一
  条绳子,作为挂鼓的绳子。令官项上先挂好一条鼓绳,作打鼓状。他忽然取下鼓绳,做
  某个人弹奏乐器的样子。这时,被令官摹仿的人必须立即把鼓绳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做
  击鼓之状,意思是说,已和令官换乐器了。余皆仿此。如果被令官摹仿的人没有觉察出
  令官已和他换了乐器,而没有作出挂绳击鼓之状,便要喝罚酒。忘记挂绳或忘记取下鼓
  绳者,也罚酒一杯。见清代俞敦培《酒令丛钞》卷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69
36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38:24 | 只看该作者
                  【酒令举胜】3-----转帖

               三奇令
  口头文字类酒令。行令方法:每人举一个字,要求此字可分为两个字,而且分开的两个
  字与本字均在同一韵部,合为三奇。合席轮说,不成辄罚酒一杯。如:
  虹:分为“虫”、“工”二字,三个字均在上平声“一东”韵。
  璜:分为“王”、“黄”二字,三个字均在下平声“七阳”韵。
  琅:分为“王”、“良”二字,三个字均在下平声“七阳”韵。
  以上各例均依“平不韵”,此法对今人来说太难,行此令者若按今天的声韵举字,就容
  易多了。见清代杨世沅《绘芳园酒令》第九十四采“少妇古庙刺绣”。
        三合五行令
  口头文字类酒令。行令方法:每人举出一个字,这个字必须是由三个字组合而成,同时
  ,这三个字又都是“五行”中的字,即金、木、水、火、土。合席轮说,不成辄罚酒一
  杯。如:“鑫:音xin, 由三个‘金’字组成”;“淋:音lin,由一‘水’、二‘木’
  组成”;“垚:音yao,由三个‘土’字组成”;“焚:音fen,由一‘火’、二‘木’
  组成”。见清代张潮《下酒物》卷下
      美女寻夫令
  牌类酒令。行令方法:座客总数若是单数,需以抓阄等方式减去一人,使人数成双。根
  据人数取骨牌对若干(天、地、人、和、长二、长三、长五、幺五、幺六、四六、五六
  各牌均有对儿),牌扇数须与人数相合。每人各抹一扇牌,秘而不宣。令官指其中一人
  ,令其持自己的骨牌在席间寻对。得对,合席共贺一杯;寻错则罚酒。见清代莲海居士
   《红楼梦觥史》。
        揭彩令
  射覆类酒令。又叫“贴翠令”。行令方法:令官将一张写有数字的纸条用杯子扣在桌子
  上。合席诸人除令官之外均不知道这个数字。要求这个数目字必须在6~36之间。令官饮
  过令酒,口中说出“6”这个数字送给席间任何一人;该人随意加上一个数字后,再送给
  另一人。依此类推。如果所加之数的和正好与杯内所覆之数相等,叫作“得彩”,则该
  人饮一杯酒。假若又轮到令官而数字又未超过杯中数,则令官只许加“1”再送与他人。
  如果累计数已超过杯中的数,那么该人与接者猜拳;过几个数猜几拳。输者饮酒。比如
  ,纸条上的数字是“7”,令官说“6”送给甲;甲说了个“1”,恰好得甲饮一杯。如果
  甲说了个“3”,那么令官和甲猜两拳。见清代俞敦培《酒令丛钞》卷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69
36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41:36 | 只看该作者
                    【酒令举胜】4-------转帖

           觥筹交错令
  筹子类酒令。此令收入清代俞敦培《酒令丛钞》卷四,署“晋砖唫馆订“,未知其为何
  人。此令需筹子四十八根,分为甲乙两组,每组二十四根。甲乙两组筹的方式、所刻写
  的内容各不相同,用法也不同,下面分而述之:
  甲组:筹的顶端刻为凸形,筹子通身涂为红色,筹上刻写应该有谁饮酒以及斟酒的数量
  。
  乙组:筹子顶端刻为凹形,全筹涂为绿色,筹上刻写饮酒的方法。
  甲乙两组酒筹同装在一个筹筒中。
  行令时,令官先喝过令官酒,然后举筒向客,一般来说,从他的下家开始,请客掣取一
  根红筹。掣筹后,掣者向席间公布筹上的令辞。假如筹上的令辞是“酌首座者一杯”,
  那么掣筹者斟满酒敬座在首席的人。坐首席者接过酒杯,置桌上,在筹筒中掣取一根绿
  筹,最后按绿筹上所刻写的饮法饮酒。筹谱如下:
  红筹二十四根:酌首座一杯,酌尊者一杯,酌年长者一杯, 酌年少者一杯,酌胖者一杯
  ,酌瘦者一杯,酌身高者一杯,酌身矮者一杯,酌先到席者一杯,酌后到席者一杯,酌
  后到席者两杯,酌后到席者三杯,酌左邻一杯,酌左第二人两杯,酌左第三人三杯,酌
  右邻一杯,酌右第二人两杯,酌右第三人三杯,酌对座一杯,酌量大者三杯,酌默坐者
  一杯,酌主人一杯,酌学子一杯,自酌一杯。
  绿筹二十四根:左邻代饮,与左邻分饮,右邻代饮,与右邻分饮,对座者代饮,与对座
  者分饮,后到者代饮,与后到者分饮,量大者代饮,与量大者分饮,多子者代饮,与多
  妾者分饮,兄弟代饮(年世、姻盟、乡谊皆可),与兄弟分饮(同上)。
     打擂令
  射覆类酒令。参加人数不限。行令方法:假如一席共计八人,令官手中握松子或瓜子等
  ,从一枚至八枚,数目不拘。然后问本次酒宴的主人,共喝几杯酒。主人应说共喝八杯
  酒。则本次聚会总计消八杯酒。但每一杯可化出若干杯,化出的杯数也由主人定。在行
  令之前,令官首先要向主人请示这一至八杯酒中每一杯化出几杯,以及行什么令。比如
  ,主人说第一杯酒可化出三杯,行“猜子令”;第二杯可化出五杯,行“走马拳令”等
  。请示完毕,令官从第一人起逐位请猜其手中所握松子数,猜中则过;不中,就按主人
  事先讲明的,行令饮酒。见清代俞敦培《酒令丛钞》卷三。
     水中捞月令
  行令方法:桌上放一盆,盆中置一个小酒杯,将杯斟满。令官指一人为"桩",从桩的下
  家起,合席轮流与之划拳,每人一战,叫"打桩"。桩胜,打桩者饮一杯,打到桩败为止
  。见清代莲海居士《红楼梦觥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69
36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45:26 | 只看该作者
              【酒令举胜】5------转帖

 藏花令
  射覆类酒令。行令方法:按合席人数,择《红楼梦》中人物若干(宝玉、黛玉二人不可
  不选)写在纸上,作成阄,每人抓一阄,以定身分。得“黛玉”阄者为令官,藏花令人
  猜。其法:用四个酒杯,秘密地将花任意覆于一个杯下,令人猜花在哪里,每猜一次,
  合席依次轮猜。猜中则重新覆花。若“宝玉”猜中,合席共贺一杯。其他人猜中,按理
  该“黛玉”饮,而由“宝玉”代饮。“宝玉”代酒时,“黛玉”须说:“莫喝冷酒。”
  忘说则罚。“黛玉”得贺酒或受罚时,“宝玉”无需代饮。见清代莲海居士《红楼梦觥
  史》。
  状元游街拳
  酒令中另有"状元游街令"一种,二者不同。"状元游街令"是骰子令一类的酒令,它们在
  行令工具、行令方法上都有差异。
  本令的行令方法:将不同大小的九个杯子置于席间。另备十扇牌,这十扇牌上分别刻写
  "状元"、"榜眼"、"探花"、"传胪"、"翰林"、"主事"、"中书"、"即用"、"归班"、"前辈
  "。根据席间人数决定牌的使用数量,若座上八人,则只斟八杯清醒,并删去"归班"、"
  前辈"两扇牌。若座中九人,则删去"前辈"一扇牌即可,余皆效此。数量既定,将酒杯斟
  满,将当用的牌覆于一个盘中,合席诸人依次轮流各抹一牌,抹得某牌,便是某官。"状
  元"、"榜眼"、"探花"分别与各"官"划拳,输者饮酒。唯独至"前辈"处,"状元"等不得与
  之划拳而自饮过关,状元自认有量,不游街而自饮酒亦可。见清代佚名《令仪》。
  一字化为三贯谚语令
  口头文字类酒令。行令方法:每人先说一个字,通过增减撤换该字的某些部分而使之变
  成另外两个字;再说一句谚语,使全句上下连缀起来,并要求文意贯通。如:“‘同’
  字添‘金’即是‘铜’,将‘同’易‘童’便成‘钟’(金+童)。俗话说‘现钟不打
  ,倒法炼铜’。”“‘禾’字添‘口’即成‘和’,将‘口’易‘斗’便成‘科’。俗
  话说‘宁赠一斗,莫增一口’。”见清代俞敦培《酒令丛钞》卷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69
368#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6:48:55 | 只看该作者
   【佳作撷英】1
             李白的

          李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69
369#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7:42:58 | 只看该作者
                     【酒令举胜】6-----转帖

有些酒令确实很难,但都能中见才情,令人叹赏。比如小说《西湖佳话》中载有苏轼、秦观、黄庭坚、佛印和尚四人在湖舟中会饮,苏轼出一酒令:要一种花落地无声,接一个与这种花有关系的古人,这古人又须引出另一个古人,前古人和后古人一件事,后古人要用唐诗作答。要求前后串连,不许硬凑。

苏轼令道:“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雪是白色的)。白起问廉颇(两人同是战国时的武将):为何不养鹅(鹅又是白色)?廉颇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秦观接令道:“笔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城子是笔的别称)。管仲问鲍叔(同是春秋时齐桓公的大夫):如何不种竹(竹是制笔管的)?鲍叔曰:只须三两根,清风自然足。”

黄庭坚应令道:“蛀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孔子(虫蛀的地方必有孔)。孔子问颜回(两人是师徒),因何不种梅(梅花有色,和“颜”相接)?颜回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支开。”

佛印禅师接令:“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天竺佛名),宝光问维摩(有名的居士):斋事近何如(居士是常要设斋施佛的)?维摩曰:遇客头如鳖,逢僧项似鹅。”
四则酒令构成一个的意象,具有自然的韵律,堪称妙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1

主题

4720

帖子

56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33
370#
发表于 2011-8-23 06:20:36 | 只看该作者
掏尽囊中钱

酤得老白干

酒香难入睡

瓶横易催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5-18 00:57 , Processed in 0.0760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