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古月求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霜天第十期作业《重阳》

  [复制链接]

282

主题

2726

帖子

27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90
261#
发表于 2010-11-3 08:40:11 | 只看该作者
::: 在 疏帘淡月 的贴子提到 :::
创作原本就是随性的事,若照我这样生吞活剥,那做出来的就是缺少人情味儿的诗词机器了,呵呵。不过这样...
呵呵,您的点评很有意义的,看了不能说立马就有所长进,但肯定是能打开眼前另一重天地。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262#
发表于 2010-11-3 10:16:12 | 只看该作者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小院石阶残叶榻,——榻,狭长的矮床。动词为睡的意思,此处似乎用作动词。
窗前藤蔓任其爬。
乡愁重重何时弃,——弃,舍去,丢掉。此字中性偏有贬义,如抛弃、弃妇。乡愁用这个字是不合适的。例如可...
冷意丝丝脚下划。——“脚下”不如“脸上”给力。除非说明自己坐在树上,否则常人的思维中脚都是踩在地上的,...
凑呗,为了白衣的精彩点评!
曾有灵犀通旧梦,
断无紫蝶恋新花。——这两句诗写的很好。
西风不解登高意,
别处茱萸更念家。——结转也非常好。

或许是故意而为之,或许是推敲用功不均,给人感觉前四句和后四句不似一人手笔。
怎么会故意,才尽了呗!也许是后边来了灵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6306

帖子

6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4
263#
发表于 2010-11-3 20:58:44 | 只看该作者
::: 在 春风燕来 的贴子提到 :::
七律—重阳晨南岳山看日出

梦醒烟飞境渐开,高峰极目意萦怀。
风云聚散非人计,物事沉浮是雾霾。
眼下嚣尘愁或喜,嗟余慨世命和才。
一轮旭日千祈愿,寸寸心晖九九台。
七律—重阳晨南岳山看日出
春风燕来
梦醒烟飞境渐开,——梦醒,指山峰晨雾散开后现出,如人梦醒。
高峰极目意萦怀。
风云聚散非人计,——近几警句。
物事沉浮是雾霾。——这一句对仗低了些。一般来说对仗下联以在立意文字上高于上联为佳。
眼下嚣尘愁或喜,
嗟余慨世命和才。——这两句还是对仗的问题。“眼下嚣尘”和“嗟余慨世”结构词性相差都较大,不宜用作对仗。
一轮旭日千祈愿,——这句很好,从山峰醒来到风云聚散再到红日初升,层级递进井然。
寸寸心晖九九台。——晖,日光,也同辉,泛指光芒。所以朝晖、春晖可以组词,心晖则令人不解,有颗金子一样闪光的心也不合适。台,高平之处,指山顶。
这首作品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一、三、五、七句比二、四、六、八句写的好,而相邻两句之间一般都是有承接关系的,这说明作者在整体脉络的组织上尚好,唯填充接续方面需要加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6306

帖子

6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4
264#
发表于 2010-11-3 20:59:56 | 只看该作者
::: 在 兰室清风 的贴子提到 :::
五律:重阳
事多难忘节,
弹指又相逢。
柳瘦秋江水,
亭闲桂子风。
南山虽有约,
北雁已无声。
但结东篱友,
身心可素诚?

《迟到的修改,恭请指教斧正!》
五律:重阳
事多难忘节,——节,节气,也有可能指节日。挑点小毛病,人们形容“事多”一般会说废寝忘食,连睡觉吃饭这些必须的生理活动都能忙忘,而你一边事多一边却还记得节气(或节日),可见还是不够忙
弹指又相逢。——弹指,极快的时间。如“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毛泽东】
柳瘦秋江水,——瘦,指树木因叶子凋零而显得像人一般“瘦”。
亭闲桂子风。——这一联极佳!七言诗点评中提到过缩银法,即省略句子中必要的连词介词动词等,让读者自由发挥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五言诗因为句子短,这种现象更普遍,甚至有时是一种刻意追求,以获得高古令人捉摸不定的境意。这两句实际意思是“凋零的柳树傍生于秋江的流水,小亭无人,吹满了桂子香风。”略了两处动词。
南山虽有约,——南山,终南山,此处泛指山,甚至哪边都不重要,主要是应陶潜采菊典。
北雁已无声。——无声,北雁已南飞。
但结东篱友,
身心可素诚?——身心,肉体和精神,也有心思,品德修养的含义。素诚,名词性,即内心的情意。汉典解释为“一向蓄于内心的情意”,如“众散扃朱户,相携话素诚”-【刘禹锡】。这句话如果在古代没有句读,“可”解释为“应该,可以”,全句仍然是通顺的。但现代汉语中句尾加上问号就有问题了。“可”这种情况下解释为“是不是、有没有”,后面要连接动词性的词,否则就成了“可苹果?”、“可面包?”一类的病句。

总体来说这仍不失为一首佳作,尤其是颔联,风采不逊唐人。只是对于过完词句这一关的作者来说,追求整体的和谐和细微处严谨应作为下一个进取的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918

帖子

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8
265#
发表于 2010-11-3 23:53:03 | 只看该作者
::: 在 历阳勒氏 的贴子提到 :::
连日秋雨闲诗书(恳请点评为感)
2010、10、14

懒碾烟松怨雨刮,

开轩碧竹弄寒鸦;

幽香一段闲无忌,

怜落墙根月桂花。

{}词林正韵:
  刮 一麻 a ia ua (平)}
此首结句稍有意味,但毛病在于生涩和堆砌。生涩是因为一些动词用得不顺,如“碾”、“刮”和“弄”,“碾烟松”这个搭配很令人费解,如有别的用意,请告知。而为何“怨雨刮”除了回应了题目秋雨外,并没有其他的着落,让人不知为何而怨。“弄寒鸦”也很奇怪,常说弄影、弄梅、弄月,这里最多可以理解为“鸦弄竹”,但写成“竹弄鸦”就会觉得凑韵而语拙。

下两句文意较好,亦有意境,惜与前文的承接、题目的呼应不大。结句其实还可以更有余味些,比如改“怜”字为“零”字,化有我为无我,怜惜之情自会随着境界油然而生。最后要指出的一个问题,本次作业题目为重阳,但这首七绝除了点到秋意外,与重阳几乎没有关联。虽然常说不要为题目而写题目,不要受到字面的局限,但是这类命题作业,练的就是借题发挥、托物起兴的功夫,该关联的地方还是要关联到的,否则就不是命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918

帖子

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8
266#
发表于 2010-11-3 23:53:51 | 只看该作者
::: 在 不会飞 的贴子提到 :::
   重阳
月落重宵泪几行
秋风秋雨病秋光
而今只影难为梦
漫道浮生今夜长
学习来了
不会飞的这篇作业写来风格与建辉、遇酒须倾的作业相象,所以毛病也是类似,用字太重太直如一上来就“泪几行”“病秋光”,还有就是不出前人俗套。另外“秋风秋雨病秋光”一句,前面已有秋风秋雨,后面如非峰回路转又或是别有深意,简单地再用“秋”字会弄巧反拙,显得累赘。 不会飞现在格律基本上已经没问题了,语句也大体工稳,接下来应该注意学习一下如何更进一步地提高诗笔,使作品写得更有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0

主题

3011

帖子

302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25
267#
发表于 2010-11-5 09:17:23 | 只看该作者
谢白衣客先生辛苦指教。一直从开头细看下来,在学习这一《专题》中,读到在下拙作,试释之:1、“片片新花随手撒”中之“新花”,是我们南方秋天山上野花,片片丛丛的,既不成大的“朵”,又不成连续的“片”,且开凋的时间是较短的,过几天一冻就没了。故用“新”字言其“存在之速”,二来随手所指才会细看,以瓣英较大的“野棉花”(瓣英径不过2厘米,花朵直径不过5厘米,株高多大60厘米左右),不经意间,远远望去最多数个“小白点”而已。故用“撒”字,一指一见,一指一见,有“出手撒花之妙含”;2、“老”是“蝶生虽短,以夏生秋老而相对言之”,秋之深也。3、“儿孙趣”是“从高处面对起伏波连的群山,如儿孙跳跃相戏之趣”,“形象动态化”了它们。是嚼用杜甫诗“群山罗列如儿孙”的“沫”;有了上面赘述,接下来“曲韵骚”就好理解了:儿趣、孙趣,曲骚、韵骚,儿孙趣重、曲韵同骚。解释虽通,终自以不能“不隔”而自惭。还请多多帮助!
也谢谢并问候其他几位老师辛苦,知识广博、理解深刻、点评细致、说理精到,而校不实力的诸位同事,则鼎力支持、多上作品、学问互答,不止作者受益,也使听者受教。一并谢了!情中皇叔顿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6306

帖子

6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4
268#
发表于 2010-11-7 22:01:09 | 只看该作者
::: 在 情中皇叔 的贴子提到 :::
谢白衣客先生辛苦指教。一直从开头细看下来,在学习这一《专题》中,读到在下拙作,试释之:1、“片片新...
也谢谢并问候其他几位老师辛苦,知识广博、理解深刻、点评细致、说理精到,而校不实力的诸位同事,则鼎...
多谢皇叔释疑,白衣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269#
发表于 2010-11-8 23:11:16 | 只看该作者
::: 在 东江秀士 的贴子提到 :::
多谢秀士兄细致雅评!
本调描写了一位思念远人的少女。发端一韵,“倚秦楼,垂凤髻,无语凝睇。”少女盼望远人归来的生动形象呼...
——本来是夏季时的作品,临时换了重阳 难免有不协调地方呢,让秀士兄见笑了~~~
下片从秋梦无凭,重阳独醉,到谁会凭阑意,再到一声玉笛伴一巾清泪,进一步描绘了少女思念之苦。
评语:格律把握准确,但用词有待商榷。
1、恁:这样,那样,怎样的意思,此处用得不十分贴切。
——字的意思确实是那样,如此;惟花间词中有“只恁偷瘦”,一样用法,恁可以作副词的;另外,无语恁凝睇,也同时有倒装的意思——恁无语凝睇,
2、起时初霁,望缥缈、广寒清桂:秋雨刚过,一般应该见不到月亮的。如从“起时初霁”看来,应是晨起时候,...
——是半夜一直没睡着,“听尽芭蕉”么;雨停了,起来看 实际还没到早晨的;
3、禁笛:从古到今,无此用法。也许是我涉猎不广之故。
——那禁笛 是哪里禁得的意思 此处非连读的;
另:“更不问谁会”,读来拗口,与词谱句读不一致。当然这不是问题,古往今来,改变句读的数不胜数。
——此处恰与上相反,“更不‘是连读的,联合起来修饰是否“问谁会”的情态的;当然,作类似清照的“有暗香盈袖”看也可;
不失为一篇好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7-31 13:59 , Processed in 0.1298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