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古月求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霜天第十期作业《重阳》

  [复制链接]

30

主题

918

帖子

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8
251#
发表于 2010-11-2 00:03:11 | 只看该作者
::: 在 邪魔老奴 的贴子提到 :::
首先万分感谢木甫前辈的评语,给您敬酒了。
在此就浊诗跟前辈讨论一下,望前辈指点迷津,再次感谢。
其一,“篱菊因何乱絮飞?原句为“木叶因何乱绪飞”,“乱绪”因过于直白遂改为“乱絮”,因为“絮”引申“绪”,增...
其二,“百转浮云百岁悠”,是说时光流转,物换星移,浮云也是变换无常,可她却不受任何的束缚,在自由的...
互相交流,但说无妨,不用称我做前辈,小弟愧受。

其一,邪魔兄不妨细味一下"道是无晴却有晴"前面是有“东边日出西边雨”作铺垫的,而作业中以“絮”代“绪”却是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就不稳妥了。而三四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时读者会有一个疑问,重阳自古都是登高作赋,饮酒作乐,为何笔者偏偏选择篱下饮酒呢?后两句做了交代,因为作者不是最怕重阳登高,而是怕登高的时候看见奶奶在远方的村口召唤我回去团聚,而笔者又因远在他乡为生计奔走不能回去,为了不让奶奶伤心,笔者就害怕登高了。

邪魔兄自己的解释也是已经如此复杂了,应该设想一下紧缩成两句十四字是否足以能够清楚表达。又如“怕登高的时候看见奶奶在远方的村口召唤我回去团聚,而笔者又因远在他乡为生计奔走不能回去”这里本身是有矛盾的,如果能在登高时能看见奶奶在远方的村口,又何至于远在他乡呢

其二也是同理,用词方面有欠锤炼,反而令人费解而不能达到邪魔兄想表达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918

帖子

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8
252#
发表于 2010-11-2 00:06:05 | 只看该作者
::: 在 春逝空 的贴子提到 :::

诚谢木兄点评。所指不足之处真的很到位。

矜持确是凑韵了。但“看矜持”是倒装,主语是人。

月也是牵强的。因为这个“月”是我强加进来的。。哈哈。

十分佩服。以后还要向木兄多多学习。也请木兄继续多多指教啊。。敬茶!

春兄客气了,首句以春兄笔力当能更好,即便主语是人,“矜持”还是缺少承托,因为首句就说矜持地在看菊看柳,感觉来得比较突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6306

帖子

6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4
253#
发表于 2010-11-2 00:09:18 | 只看该作者
::: 在 情中皇叔 的贴子提到 :::
也算作业,(另一主题)重阳老人节吟孝字:

秋阑露冷莽山苍,
时令周行天转凉(时令老)。
蚕小无言丝吐白,
儿高过母份为娘(人生老)。
严慈争把糍粑打(老待小。风俗云“重阳不打粑,媳妇不坐家”),
膝下知将药味尝(小待老。《百孝经》有孝子为亲尝药之典故)?
菊酒杯杯杯欲裂,
何人劝我加衣裳?
皇叔这首作品立意很值得称道。在句子方面,我个人也十分推崇白话入诗,但白话不同于“话白”,说好的白话比遣词砌藻更有深意。从这点上说白话入诗绝非易事,甚至需要更高的境界功夫。白话入诗如果不具备以下几种情形是很容易写成梨花体的:1,语句顺畅。即完整地话符合口语习惯,文辞中加入这样一句会让人觉得十分亲切。如:“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天成一处仙人洞”就没有“天生一个”好。一个反面的问题就是使用了白话一定要符合口语,如果话是白话,意思偏偏别别扭扭,人读起来就会觉得有些怪异。2,独特的角度。艾青说过:“(诗)不在于你写什么,而是在于你怎么写,在你怎么看世界,在你从怎样的角度去看世界……”如:“人间万事皆前定,几个筲箕几个螺”-【聂绀弩】。“万物前定”是古人宿命论的核心,按照这个思路话已经说明白了,还怎么写呢。作者这时不写命,角度转到手指头上的“簸箕”和“斗”上,借“一斗穷二斗富……”来表达命运自天生的不同,这个时候白话并不“白”。再如:“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寒梅着花未在唐朝就是一句白话。“故乡事”是个十分大的题材,父老乡亲、儿时记忆,物是人非……等等,用剩下的十个字想写清楚是很难的。而作者是把偌大的故乡凝缩到窗前的一树梅花上,换了个角度用很小的笔力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有点太极四两拨千斤的味道,这个时候白话也不白。3,过渡。如绝句常见的转句,这是一种先抑后扬的笔法。白话是故意安排的,先让读者放松懈怠一下,然后猛地拔高,给人一种过山车般的刺激。“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苏轼】等等。说了这么多,个人感觉皇叔的这首诗如果说有一点小问题就是白的不够随意,文之处也多少欠缺一些工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918

帖子

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8
254#
发表于 2010-11-2 00:10:28 | 只看该作者
::: 在 一溪枫月 的贴子提到 :::
七绝不只是重阳
不解重阳为底愁,诗词写尽只缘秋。
如今遍赏沧桑月,始信风霜染白头。
此首与这次作业的绝句作品风格迥异,写来豪放沉郁,可谓佳构。许多初学的作品有一个通病就是不分时令,不分节气,写来写去只懂得言愁。此篇起句可谓打破常规,令人耳目一新,使全诗基调已不囿于重阳一词,因此能打开境界。次句承写,回归到文人传统的意象“秋”上来,虽然结合全篇来看隐隐然有言愁的意味,但却言得很高明,古往今来无数的诗词都是因秋而起,所谓悲秋、秋兴、秋思,极尽抒发寄托之能,一个“缘秋”便将多少感慨概括其中,亦使诗思显得沉浑。

第三句顺写而下,“遍”与上文“尽”笔力上互相呼应,而写月亦兴寄得法,为结句作了铺垫。前几天在评春兄作业时我说过重阳的诗写赏月有点牵强,但此处例外,因为句中为“沧桑月”,即寄寓了阴晴圆缺的变化,而且头两句已经荡开格局,如题所示诗的主旨已经不只是重阳了,所以用得稳妥。结句点出全诗出题,一个“始”字令感慨一涌而出,见历练,见气度,真气流畅,真警句也。

一点小瑕疵,诗题为“不只是重阳”有点随便,有点刻意,倒不如只用开首二字“不解”更像是一首古诗的标题,来得更有意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6306

帖子

6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4
255#
发表于 2010-11-2 00:11:35 | 只看该作者
::: 在 南山客 的贴子提到 :::
依白衣客兄所提,改七律一首,望指教:
空让霜风占小楼,倚窗悄问几时休。诗成暂取登高意,梦醒还惊入暮秋。
桐叶已从三面落,菊香尚在一枝留。故园千里仍相忆,徒在他乡骚白头。
感谢南山客兄弟每次给予的支持。修改之后改观之处自不必说,如果深入一些可以说说造景、造境方面我个人的理解。诗能实写最好,只要是直抒胸臆观点对不对都没关系,这种诗全身透着个“真”字。可总有一些时候我们需要想象一种场景依附于一种情感,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大男人写闺怨,这就需要造景和造境。既然是造的,就很容易出错误。我觉得“妄”、“虚”、“不合”是几个容易出错的问题。“妄”就是说过了,抒情句子很容易出这类问题。例如有的学生或刚入社会的人喝点酒经常就冒出“仗剑神州”、“青灯古佛”或“两鬓风霜”之类的话,此即是妄,如果换成写《见警察查暂住证有感》就不会犯这个错误。“虚”就是说错了。例如“一江柳絮舞秋风”听起来很美,但忘记了柳树开花在春天这个事实。“不合”不是说错了也没有说过,只是描写和希望表达的思理无关或关系不大。好诗没有一句多余,检点我们自己写的,这方面都差得远。当然这个不像前两者那么明显,它有个度的问题,这方面如果挑不出毛病那就很有功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6306

帖子

6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4
256#
发表于 2010-11-2 00:17:33 | 只看该作者
::: 在 幸运人生 的贴子提到 :::
重阳--乡愁

小院石阶残叶榻,

窗前藤蔓任其爬。

乡愁重重何时弃,

冷意丝丝脚下划。

曾有灵犀通旧梦,

断无紫蝶恋新花。

西风不解登高意,

别处茱萸更念家。
小院石阶残叶榻,——榻,狭长的矮床。动词为睡的意思,此处似乎用作动词。
窗前藤蔓任其爬。
乡愁重重何时弃,——弃,舍去,丢掉。此字中性偏有贬义,如抛弃、弃妇。乡愁用这个字是不合适的。例如可用“淡”、“忘”等。重重这个叠字词组一般不读“众众”,而是读“虫虫”,表示许多、充满。如果作虫虫(音)解则意思对,但韵不对。如果读众众表示很压秤、很有分量,形容“乡愁”则过于现代诗的风格了。
冷意丝丝脚下划。——“脚下”不如“脸上”给力。除非说明自己坐在树上,否则常人的思维中脚都是踩在地上的,那么“脚下”还“划冷意”就不合适。何况总是要穿鞋的,秋天了起码得穿皮鞋旅游鞋,咱又不是日本人穿趿拉板儿,脚下何来呢。还有,上句的“何时”和此句“脚下”对仗是不合。
曾有灵犀通旧梦,
断无紫蝶恋新花。——这两句诗写的很好。
西风不解登高意,
别处茱萸更念家。——结转也非常好。

或许是故意而为之,或许是推敲用功不均,给人感觉前四句和后四句不似一人手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3807

帖子

39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38
257#
发表于 2010-11-2 12:33:46 | 只看该作者
::: 在 南山客 的贴子提到 :::

多谢淡月兄点评,说实话,填词时没想这么多,光想着交作业了,可经淡月兄一评,俺再想想,还真就这么回...
创作原本就是随性的事,若照我这样生吞活剥,那做出来的就是缺少人情味儿的诗词机器了,呵呵。不过这样分析清楚了,也能帮助初学的人找到诗词入门的途径。淡月进来上网时间比较少,哪里讲得不对还望南山兄多多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918

帖子

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8
258#
发表于 2010-11-3 00:08:23 | 只看该作者
::: 在 遇酒须倾 的贴子提到 :::
    重阳思远(新韵)
楚国汉地正重阳,
饮罢菊花泪满肠。
昨夜依稀闻鹊语,
醒来不见梦中郎。
遇酒须倾此首作业在用词造境方面尚欠锤炼。首句是有如流水帐作文般开头,平直少味。楚国汉地用得很涩,难以显出天南地北的对比,楚国是古代国名,跟后文的“正”字不搭调,若要借指现代属于以前楚国之地,可以用楚山、楚天、楚乡等写法。次句写泪满肠亦是太直白了,前面说过写闺情相思一类的句子,太直露就显得浅俗,一般宜以含蓄婉转为胜。末两句用意稍好,有些意思,但结句还是伤于直白,余味不长。而且这种梦中思念、醒来不见的套路前人写得太多了,属于陈词滥调一类,平时练笔还可以,若要出彩,还应苦思怎样可以脱离前人桎梏。妄言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918

帖子

9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8
259#
发表于 2010-11-3 00:11:57 | 只看该作者
::: 在 三江农夫 的贴子提到 :::
重阳,篱前万顷稻穗黄,风梳菽荚金铃响。大荒廖落秋风至,碧空归雁又重阳。
三江农夫的作业于格律平仄方面多有不协之处,请先参阅置顶贴中有关旧体诗押韵平仄方面的介绍进行修改。或可参见我对田心白水作业的简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2726

帖子

27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90
260#
发表于 2010-11-3 08:38:10 | 只看该作者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感谢南山客兄弟每次给予的支持。修改之后改观之处自不必说,如果深入一些可以说说造景、造境方面我个人...
呵呵,白衣版主客气了,不光是看您点评我的拙作,看别的点评也一样是受益非浅。自已觉得有所提高,不知道准不准?再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7-31 13:59 , Processed in 0.1730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