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古月求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兴》活动词类作品点评公布

[复制链接]

61

主题

2687

帖子

269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92
11#
发表于 2018-9-20 21:40:0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评委难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5

主题

3946

帖子

526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60
12#
发表于 2018-9-20 23:10: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错过赛事,下次来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7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86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7:25: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求衣 于 2018-9-22 17:26 编辑

因我的疏忽漏了一首作品,是9月12日投稿的,已补录为41号,特此说明,并向作者致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6306

帖子

6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4
14#
发表于 2018-9-24 12:56:56 | 只看该作者

同感同感,这个评委难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15#
发表于 2018-9-28 23:04:42 | 只看该作者
论坛举办此次秋兴诗词活动,风云有幸被邀为评委之一,倍感荣幸之际,更感到责任与压力尤其重大:
    一则吾知有涯,鲜能备善。谨小慎微评析之余,唯怕管窥蠡测、隔靴搔痒,以致唐突大作有辱大家雅兴,也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则审美评诗之事众口难调各有所见。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亦如鲁迅先生谈《红楼梦》欣赏角度之多。引发热烈评论共同交流促进虽我所期,南辕北辙误导大家却我所忌。

    虽然如此,唯有按照古来赏析所循诸角度、诸模式去含英咀华,细品精思每首大作,力求将作者之词艺及作品之精彩全面展示给大家;并与大家随时交流词作与评析之优劣得失,以期切磋琢磨,共同把握、提升填词艺术。同时,偶尔也本着“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之原则,如同王国维《人间词话》所引申的人生三大境界一般,以期别样角度挖掘作品之闪光点贡献给大家。谨依如上行愿,方不忝此评委之特邀,亦不负我等诗词之雅趣!

    以下将分批贴上近来所做评析,浅陋不足之处敬请时时提点指正!不当与唐突之处万望海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16#
发表于 2018-9-28 23:07: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海风云客 于 2018-9-28 23:40 编辑

9、《满庭芳》(龙榆生先生格律)
(苏轼三十三年)
红叶霜轻,黄花露浅,晚寒归雁声声。自斟窗下,灯火入云觥。回首家山梦远,但赢得、几度飘萍。伤心事,半消诗酒,余半付瑶筝。
嗟惊,犹屈指,前程莫问,鬓已星星。更时近中秋,酒过三更。兴会不堪望月,怕圆缺、空惹羁情。情深处,天涯望断,多少泪偷零。

——此词写秋季天涯羁旅愁绪。
上片开头点名秋季时令物事,有声有色——“红叶霜轻,黄花露浅”对仗工稳,归雁声声,有兴意,真催人也。之后转到自身,自斟窗下,怅望故乡,落得凄冷孤寂,只有在诗酒和瑶筝中寄托情思。

下片用类似电影蒙太奇手段(蓦然转接,却又有内在或外在联系),由瑶筝和屈指岁月同样用指相联系,而意思和画面突转,并以嗟惊开头,引人同感后意。词章意脉极有次第,两片过渡极妙!然后又由岁月流逝转到中秋,进而又转到酒,竟已过三更!“兴会不堪望月,怕圆缺、空惹羁情”,概括到位,自古而然,精警动人,可谓警句!临近中秋之月更不敢望,只因身在羁旅之中,圆缺同样恼人。情字复用衔接,终至怆然涕下~~
整首词立意清晰完整,结构照应紧密极有次第,意象和谐自然,用语典雅精工,很是感人!

词牌宫调与声情特点——
满庭芳,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话桐乡”满庭花“等,《太平乐府》注“中吕宫”(高下闪赚),高拭词注“中吕调”。适宜表达轻柔婉转、往复缠绵情绪。于音蓄顿挫中忽又流动奔放,因用平韵,而且过变处用短韵,使声韵颇为响亮。此调之适应范围很广,可用以抒情、议论、写景、叙事、祝颂、酬赠。
此词选调亦恰切。

注——
蒙太奇(法语:Montage)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电影中进行镜头组合,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写作时采用这种方法写作的方式也叫蒙太奇手法。

10、《皂罗特髻》(钦定词谱)
(苏轼采菱拾翠)
枕河听雨,问一路残荷,可知萍迹?
枕河听雨,滴滴成追忆。
随心去、枕河听雨,笔千毫、信手寒秋色。
枕河听雨,竟尽情倾述。
谁伴枕河听雨,正芦花伤泣。
任由我、枕河听雨,动情处、不觉青衫湿。
枕河听雨,寂寥风萧瑟。

——《诗经》中《东山》有“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东山》的每段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此首亦有类似特色——从开始一句句下来,由问——忆——倾述——伤泣——寂寥萧瑟,情感层层深入至极!其中带句读的枕河听雨,前三字依次为随心去,谁伴,任由我。随心去枕河听雨,则随着枕听,追忆一幕幕随心浮现~谁伴,则泣泪滴下从回忆中清醒,举目眼下终是孤独。任由我枕听,则昔已如此,忆寻皆已如此,索性“未妨惆怅是清狂”,全寄予枕听之中罢~~
全词“枕河听雨”回环复沓,读来恍然如入江南乌篷船,雨中篷内凄迷听雨~~意象结构颇类现代诗《雨巷》。

词牌宫调与声情特点——
皂罗特髻,苏东坡首创,两宋仅此一首,后来元代、明代也无人以此词牌填词,直到清代才有人仿作。词中“采菱拾翠”一句重复七遍。“皂罗特髻”本就是北宋某地的民歌曲调,苏东坡偶听此歌,便记下曲调,后来以此曲写下了这首游戏之作。当时文坛并不知其曲,故而无人以此词牌填词,后来词曲分家,方才有词人根据苏东坡词的格律效仿而作。词中凡七见“采菱拾翠”。其“采菱”“拾翠”,大约分别是苏轼的侍女名,遂成是固定的格式。
此词与选调配合颇妙。

11、《小重山》(新韵)
月至深秋客至门,酥油灯下坐、问前尘。
转轮忽断黯凝神。焚香起、半世已无痕。
沧海换星辰。何人曾似我、立晨昏。
遍行南北血难温。终也忘,最后是天真。

——此词自抒生世悟世心绪。
上片,秋月夜,“客至门”之客字很是突兀,联系上下文,似称自己为人间之客,自语自问前尘,或者赴某地特问前尘;又似来客至门,特向其问人生事。然细读之下,联系“半世”“遍行南北”,“酥油灯”“转轮”,再品味此词风格基调,应是称自己为客赴藏地的情景更符合词境。酥油灯多见于蒙藏地区,转轮,应指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转经桶等,藏传佛教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月夜灯前问前尘,转经轮下黯凝神,继而焚香,情景恍如镜头播放眼前~~问的结果如何——半世已无痕,是怅怨?淡寂?是探寻?~~

下片,回首不尽感叹——半世仿佛星天旋转沧海桑田,谁人曾似我一般立尽无数个晨昏?走遍多少回南北东西?可是冰冷的心与血总难得到一丝温暖!“终也忘”,此句虽按词律为下一句内容,但按照词意,应是总结以上,如同说主席的“俱往矣”,呼应上片尾句“半世已无痕”。“最后是天真”,此处的天真,颇有返璞归真之意,已非单纯率真之境,应似“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之级的那种天真。
此种书心之作,一无作者信息,二无小序解说,只能深入每一句每个字词去品味参究,很难完全符合作者心绪,但就作品的赏析角度还是可以如此进行的。

通过此词意象等可以看出作者纵非亲身实地,也是经历人生悲欢后,联想实地实物结撰,造境较为和谐。此时再看开头“月至”二字,与后面客至同用,拟人化为一,二则月在佛教中有明照明示之特殊寓意,联系结尾“天真”,此月之“至”似为作者特意安排。


词牌宫调与声情特点——
小重山,又名“小重山令”“小冲山”“柳色新”等。调见《金奁集》,又名《小重山令》、《小冲山》、《柳色新》、《群玉轩》、《璧月堂》、《玉京山》。相传这个词牌是韦庄所创。据说韦庄有一个心爱的侍妾,貌美如花且禀赋词翰,却蜀主王建夺去。身为人臣,韦庄只好压抑了自己的思念,作了一阕《小重山》。曲调一经唱出,凄婉异常,侍妾听后,竟抑郁而终。侍妾去了,因她而来的小重山调却渐渐被人们永久地记住。从此,《小重山》成了凄苦思念的代名词。
小重山,双调唱,声容极掩抑低徊之致,恰宜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感,唐人多写闺怨,故其调悲。
此词选调较为符合。

12、《浣溪沙   秋意》
黄叶飘摇又一年。无情衰草总绵延,断肠人在落花前。
好梦渐随春色尽,芳心竟逐月光寒。奈何瘦损旧容颜。

——此词所写秋意,实是心灵的秋意。
上片状景,黄叶衰草,以“又“”总”修饰,很有难禁之意,此为背景,或者说为远景,断肠人特写出现,落花为近景,状景有布置,并蕴含秋绪。(南方落花或许接近秋?)

下片,好梦渐随春色尽,承上;芳心竟逐月光寒,启下,两对句心绪道尽。结尾补充渲染,容颜瘦损,如花凋零,呼应黄叶衰草衬托下的落花。

此词意脉清晰,讲究结构,选调亦恰。

词牌宫调与声情特点——
    浣溪沙,又名浣纱溪、小庭花。《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黄钟宫(富贵缠绵)中吕宫(清新绵邀),上半阕急,下半阕缓和,音节流丽谐婉,可表答各种忧乐不同思想感情。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13、《生查子    秋思》
坡前几树红,一叶藏于袖,研墨欲题之,又恐人看透。
徘徊犹自痴,待晚溪边又,鱼且寄于他,悄问君知否?

——此词意演化红叶题诗典故成篇,后半部又根据鱼雁传书典故幻化新意出之,二合一,却又各不拘于原典,推陈出新,流丽工巧,以篇章胜不以句胜,颇有思致!

上片“坡前几树红,一叶藏于袖”,红叶几树,却只取一叶藏,颇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意。欲题,未言题何语,然恐人看透,则又微露题意,说破不说破之间,诗情更为细腻传神!

下片待晚溪边,又似回到典故,然却最终托鱼暗寄,推想是否收到,一问句引人遐思~~鱼且二字衔接稍有不适,换作“托鲤”二字更好些。

词牌宫调与声情特点——
《生查子》词牌,双调唱,宫调健捷激袅。声情比较比较谐婉、怨抑。
此词选调较为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17#
发表于 2018-9-29 20:32: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浣溪沙    秋思》
万里尘烟一梦收,如沙岁月指间流。落花心字不禁秋。
江海情思生酒底,云英消息隔山头。而今真个怕回眸。
——立意如题。
落花心字不禁秋,点“秋”字,云英消息隔山头,点“思”字,其余四句皆为烘托渲染。“落花”句唯一景语隔开五句情语,结构别致!开头“万里”“岁月”,从空间时间两方面拉开帷幕,见思之久远。然皆收于梦,皆流过指间,可见思之奈何之无益!
“江海情思生酒底”,酒后的情思翻涌如江海,暗示平时虽风平浪静,而实心底潜藏,借酒后才发现仍如此深广!《诗经 汉广》中有“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并且后四句在三段结尾重复出现,展现了企慕情境,可见而不可求;而此则非唯不可求,亦且不可见——“云英消息隔山头”,此句正与前句相对而发,相互烘托,越发显得秋思如江海浩荡难抑,却又奈何梦幻破灭。所以,结尾一句“怕回眸”落到实处,亦概括精致。怕,承上片而怕;怕,实际就是仍在思,思又如梦如流沙,可见秋思之恼人!

此词景语不多而景蕴情语中,情景交融,意脉清晰,结构照应完整,用语自然有致。

词牌宫调声情特点——
《浣溪沙》词牌,《金奁集》入“黄钟宫”(宫调富贵缠绵),《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宫调清新绵邀)。此调上半阕急,下半阕缓和,音节流丽,谐婉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可表答各种忧乐不同思想感情,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此词选调较为适合。


2、《南乡子    登高》
谈笑约同俦,快踏霜天竞自由。闻说南山花更好,回眸,开在东篱意未休。
草字叠成秋,采束心香到笔头。但把浮名轻放下,风流,万里云霞一并收。

——立意如题,秋季登高,天清高深净而地寥落苍茫,往往激发人别样情怀。
整首节奏轻快,情怀洒脱!“采束心香到笔头”,情致有似“菊花须插满头归”,风格一淡泊醇雅,一旷达风流。
“闻说南山花更好,回眸,开在东篱意未休。草字叠成秋,采束心香到笔头。”南山花——开在东篱,草字?——叠秋,两处词句衔接和部分词语稍嫌含混。

南乡子属黄钟宫(富贵缠绵)中吕宫(清新绵邀),音节流美。
此词选调恰切。


3、《水调歌头---中秋》
窥见一轮月,正压素云头。
一樽惆怅,只觉羁旅黯心畴。
吴郡风光皆好,可惜梁园别处,锦绣病双眸。
有桂子香透,于我泪频流。
思故里,望村囗,老娘愁。
一双儿女,倚门惟羡灯火楼。
算有经年迫切,总是归程应允,满嘴尽胡诌。
此刻扪膺痛,对镜鬓先秋。

——此词写中秋时节羁旅异乡思亲之感。
上片,窥见一轮月,正压素云头。开头两句布景,却用了一个“压”字,即给人一种苦闷而非团圆的气氛,基调定下。以下直抒胸臆,吴郡风光皆好,可惜梁园别处,锦绣病双眸——以乐景写哀,“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此事只堪哀,纵对美境亦难排!“锦绣”二字概括眼前景致之美,“病”字暗示此绝美景致于我只觉刺眼,只惹哀愁,仿佛见仰天长叹:“人有病,天知否?”

下片,以悬想手法来描写老娘与一双儿女念我之情形,如同子美之《月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且细致悬想了地点情状——望村囗,倚门羡。灯火楼三字演映出万家中秋夜灯火团圆之温馨画面,然而这只属于别人!这种悬想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为曲折深厚。接下责己,责己越深,则反衬出羁旅之情更浓。

整首词情感描写是很深刻的!其中念母之情尤令人感动,颇有清代黄仲则“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之悲叹!

唯遣词造句稍欠圆熟,有些地方字句过于用力,时有重复直露。如“扪膺痛”,惆怅又黯等处。“有桂子香透,于我泪频流”,前句五言句节奏不协,“于我”二字衔接不畅。“倚门惟羡灯火楼”,句律应为中仄中仄仄平平。

此词写羁旅乡愁与思亲,情调颇为悲戚苦闷,而水调歌头气机流畅,声情昂扬跌宕,在选调上稍有不适。

注——
悬想手法,也可以称为构思的推及,指诗作者对某种情状或以后情景作设想或悬拟,这种创作想象的手法称之为“悬想”手法,在古典诗词中运用较为广泛。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形:
悬想(推及)以后情形——诗人在描写此时情景时,忽而神思飞越,想象以后情形,这种想象多为眼前苦况愁绪所激发的对未来欢乐的憧憬。这种悬想侧重时间转移,又兼有空间跨越。
以梦境来悬想(推及)——梦境往往给人迷离惝恍之感,以梦的形式想象,虚虚实实之中会产生一种哀婉动人的艺术效果。
悬想(推及)对方情形——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思时,却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叙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这种悬想侧重于空间转移。

词牌宫调声情特点——
词牌《水调歌头》,截取《水调歌》的曲首部分,“另倚新声”而成。《水调歌头》调入中吕调。唐人水调凄凉怨慕、声韵悲切,属商调曲,今不见词作;宋人《水调歌头》则为中吕调(宫调声情高下闪赚),作词牌最早见于北宋苏舜钦,宋人昂扬酣畅、豪放潇洒。所咏有:吊古、登览、赠别、庆贺、感时伤世等。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放雄浑激情的词。一般不宜写委婉柔情的思想情感。


4、《行香子----中秋》(新韵)
蛩吼檐沟。白露新流。便推窗霜映双眸。轻云淡雾,隐入高楼。有满杯酒,满杯月,满杯秋。
细数心筹。羁旅白头。就腔腔热血难休。空囊陈旧,雪鬓缠揉。但泪盈睑,鼻盈涕,咽盈喉。
——以中秋为题。上片览境,下片生感。满杯二字隐逗下片心筹。领字运用不够圆熟恰切。其中“便”“就”一则意近,二则衔接意味嫌硬涩。用字有突兀生涩处,如“蛩吼檐沟”“腔腔热血难休”“咽盈喉”。结尾三句只归一哭,略显单薄刻露。“霜映双眸”,一句之中霜双完全同音,可调换双字。

下片,开头两句“细数心筹。羁旅白头”如选择都押韵,按龙榆生词谱应为中平中仄,中仄平平。按《钦定词谱》则为另一变体但另一变体无可平可仄之字,所以这两句接连用韵是不当的。

此词情真意切为其佳处,上片较为入境,下片较为入情!遣词用字稍欠琢磨。

词牌宫调声情特点——
行香子,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音节响亮流美,具语意回环之艺术效果,特色显著。纵观宋人之作多表达感慨、嘲讽、轻快等情意,苏轼多用于咏物、写景、酬赠、感叹人生。


5、《惜红衣》
桂蕊飘香,黄英始绽,小园闲步。
把酒流年,红衣染风露。
三分月色,还黯照、离人愁苦。
朝暮,尘梦醒迟,剩清秋如故。

疏棠不语,孤影幽怀,樽前与谁诉。
韶华白首几度,一生误。
可惜灞桥烟柳,折却世情无数。
逝水天涯去,曾送落花回顾。
(姜夔《惜红衣·簟枕邀凉》)

——此词不离离愁秋悲,进而慨叹人生韶光易逝。
上片,以景开头,桂香菊绽,小园闲步似乎清新适意,然接下即“流年”“染风露”,纵然景致如此美好,却终会像过去美好时光一样匆匆流逝,眼前的美景也会随即“染”上风露。一个“染”字很到位,像刷子一样把前面美好图画抹掉,像阴云一样把万里碧空逐渐遮蔽~~以上是“朝”时。接下“月色”“黯照”为“暮”时。“朝暮”二字承转,一天过去,离愁别绪,空有一梦,再美好秋景也只得“剩”却。
下片,借景以抒怀为主。“韶华白首几度”,几度二字似不调。种种一切,似乎皆“误”,最终也只“逝水天涯去”,流水落花春去也~~

上片“把酒流年”,下片“樽前与谁诉”,上片“离人愁苦”与下片“可惜灞桥烟柳,折却世情无数。”,皆有照应。“可惜灞桥烟柳,折却世情无数”,可谓秀句!

“逝水天涯去”,此句结构应为一字领后四字。
另,白石词极为讲究去声字的运用。宋沈义父《乐府指迷》于词中四音特别着重去声,认为“句中用去声字,最为紧要”。《词律》谓“名词转折趺宕处,多用去声”。“用去声,方可将调激起”。所以“红衣染风露”之染字,“樽前与谁诉”之与字,“韶华白首几度”之几字,不仅要仄声,还要用为去声,历代基本沿用去声字,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词牌宫调声情特点——
惜红衣为姜夔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无射宫俗呼黄钟宫,词牌声情依姜夔词作。

6、《行香子》
岁静云悠,凉染霜秋。经行处,鸿影栖留。清芳始露,谁占风流?爱长安花,梁园月,楚天楼。
初心不老,未敢言愁。任逍遥,浪迹神州。白衣卿相,诗酒王侯。纵来时歌,去时舞,醉时游。
(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

——此词书清秋意兴。
上片写景,谁占风流的设问带动一字领三字句,很是潇洒流丽。前四句的写景意象组合不够和谐有序。长安花就得理解为菊花了,或者作泛指。

下片抒怀,初心两句跳开一笔,定下基调,逍遥浪迹神州承上片尾三句来渲染。“白衣卿相,诗酒王侯”又前应开头初心继续抒怀,直至结尾,来时去时醉时收束全篇。

词牌宫调声情特点——
行香子,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音节响亮流美,具语意回环之艺术效果,特色显著。纵观宋人之作多表达感慨、嘲讽、轻快等情意。
此词选调很相宜。


7、《如梦令    秋霜》
举目云山不见,只见银光一片。偶尔欲回头,却是眼花缭乱。轻叹,轻叹,笔下如何雕钻?
——造境似借有李白《静夜思》,然词意止于刻画,诗情再拓展深入些当佳。清人云:“咏物固不可似,尤忌刻意太似。取行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张炎《词源·咏物》:“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咏物虽小题,然极难作。贵有不粘不脱之妙。”除描摹物态穷形尽相外,需不忘巧妙融入物态的神韵内涵。

遣词造句不够凝炼顺畅。偶尔欲回头,偶尔似随意,欲则未进行。雕钻,本刻意钻营,用于词内嫌生硬。

词牌宫调声情特点——
如梦令为中吕调(情意绵邈),声情低沉凝重。此调于五代仅唐庄宗两词,宋人作者甚众,一般用以抒情,自苏轼用以游戏和表旷达之情后,亦有用以言志与写景者。

8、《清平乐    秋心》
飞鸿联袂,列队挥双翅。告别此间风水地,说道来年再会。
骚人自古吟秋,无非多虑多忧。我乃天生笑佛,悠然抹去闲愁。
——此词以秋心为题,然别于自古秋心之愁悲。
上片,飞鸿联袂,列队挥双翅,“联袂”一词比拟生动,惜再“列队挥双翅”一句,重复之余,联系后两句,则又占用了进一步刻画描写空间。说道再会,此拟人有些失真不恰,按主语为作者,观词句衔接又不似。

下片较为顺畅飞扬,词情昂扬潇洒。

词牌宫调声情特点——
清平乐,越调,黄钟宫黄钟商,声情婉转妩媚,上阕情调紧张,下阕音节和缓转作曼声,有缠绵不尽之致,最为美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5560

帖子

575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59
18#
发表于 2018-9-29 21:50: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最怕长调,一看作品,钦佩不已。凭感觉还是喜欢了两首短词,1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1922

帖子

39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55
19#
发表于 2018-9-30 09:25:46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认真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主题

859

帖子

9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1
20#
发表于 2018-9-30 10:07: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看法,长短无所谓,重在有无妙句!这需要划重点。但平仄却是不可逾越之底线!评委点评出此类缺陷是必须的!水平允许高下,出律应该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10 21:49 , Processed in 0.0868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