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古月求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兴》活动律诗作品点评公布

[复制链接]

80

主题

6306

帖子

6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4
11#
发表于 2018-9-24 12:55:53 | 只看该作者
俺来了,不过点评还没作好,请各位稍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7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86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9-24 17:04: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白衣客 发表于 2018-9-24 12:55
俺来了,不过点评还没作好,请各位稍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

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6306

帖子

6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4
13#
发表于 2018-9-28 22:42:2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诗友,大家好!
很高兴又有机会参与诗友们作品的学习、点评。为了更加准确的赏析每一篇作品,我会逐条在网上和相关典籍中查证自己的理解。即便如此,限于知识水平和方法,仍然可能错解诗友们的佳作,希望大家给予谅解。毕竟,个人的谬误和浅薄无论如何都不会降低原作的风采和水准。
同时,为了大家更好的赏析,我会在每一首作品后附上一段和律诗相关的小贴士,有的诗词知识,有的是个人感悟,关于声韵关于词句关于格式意境的都有。知识类别的希望大家了解掌握。个人理解不作数的,有同感者或共鸣,存异见者莫争执,纯属个人理解,仅供参考。特别声明,贴士内容和所在的作品没有必然联系。

1、《秋兴》
红笺白纻倚云裁,轻捻流霞到酒杯。
风月不随溪水去,菊花犹待晚霜来。
因无况味悬秋鬓,自有心香筑梦台。
借问乐天谁似我,襟怀醉向万峰开。

作品押平水韵上平十灰韵。

红笺:红色笺纸,多用于题写诗词。
白纻:白纻制的袍衫,古士人未得功名时所穿。“利市襕衫抛白纻,风流名纸写红笺”——王禹偁
况味:境况和情味。“中隐冷官闲况味”——耶律楚材
心香:谓中心虔诚,如供佛之焚香。“一炷心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韩偓
梦台:没有查到准确的出处,或可泛解为梦境、梦乡,希望作者协助指正。
乐天:乐安于天命。

赏析:这篇作品韵律严谨,词语娴熟,情怀豁达乐观,想是方家之作。作品处处着意一种安于平凡、乐于生活、超然物外的心境,多用通感、拟人手法。“风月不随溪水去,菊花犹待晚霜来”为其佳句。

小贴士:通感修辞格
“通感修辞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通感会给人一种清新奇崛之感。
通感修辞常见两种手法,一种用名词动词之间的反差跳跃来实现。如“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这种形式实现起来相对容易,一字之差时有奇效,缺点是运用不当会有拼凑感。还有一类通感侧重于意象的延续和转嫁,如“银烛秋光冷画屏”,秋光属于视觉,冷属于触觉,秋光背后确实是清寒肃冷,是一种不同维度的接续。前者更近六义的“比”,后者更近于“兴”。


2、《中秋夜》
夜色堆阶砌,秋凉瘦影斜。
白云山上月,丹桂露中花。
问信声难断,归程路已遐。
更深人不寐,还是打工家。

作品押平水韵下平六麻韵。

阶砌:台阶。“泓澄动阶砌,澹泞映户牖”——白居易
遐:远。

赏析:全诗用词平稳,声韵工整,尤其难得之处在于以生活入诗,以手写心,见性情自我,殊为可贵。“白云山上月,丹桂露中花”为其佳句。
白云山在诗中应用作为指定地名,按“白云山上/月”来断句,与下联视为借义对。“白云明月”联用喻性情高洁,但仅描写景色时分属白天和夜晚,不宜同用。

小贴士:诗词中的视角
王国维说诗词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这首五律诗的尾联的“打工家”可作二解,打工者的住处和打工者故乡的家。前者是思乡的自己,后者是盼归的亲人。因中秋夜互相牵挂,“问信”不断,所以两解合情理。个人更倾向后者,这种视角人物的转换称之为单行断章,像两条主线的小说,交互感很强。诗经名篇《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和“陟彼高冈,我马玄黄”的视角一个是妻子,一个则是丈夫。钱钟书《管锥编》有“作诗之人不必即诗中所咏之人……诗人代言其情事,故各曰‘我’”之说,为之一则。


3、《桂香》(新韵)
窗外一株桂,时时裹绿装。
瘿癃枝古怪,薄瘦叶狭长。
却把金点满,能将雪包藏。
但得节令至,与月共芬芳。

作品押新韵十唐

瘿癃:瘿(ying3),颈瘤。癃(long2),本义足不能行,或衰老病弱,或小便不利。未查到二字作为组合词用的先例。

赏析:这首五律起承平稳,结转亦积极向上,从立意和手法上都值得肯定。一点遗憾是颈联对句不合律。

小贴士:出律快查法
介绍一个律诗快查是否合律的方法。以七言为例,只看每句的“二、四、六”三个字,一定符合“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这样的规律(首句第二字平声则反之),如果不这样90%是出律了。有请杜爷《秋兴》其一:“玉露(仄)凋伤(平)枫树(仄)林,巫山(平)巫峡(仄)气萧(平)森。江间(平)波浪(仄)兼天(平)涌,塞上(仄)风云(平)接地(仄)阴……”为什么不是100%?因为有两个特例——“(仄)仄平平仄平仄”和“(平)平仄仄(平)仄仄”。
前者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变体,下句用“(平)平(仄)仄仄平平”对。用的太多,基本同律句。后者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变体,下句用“(仄)仄(平)平平仄平”来补救对应。不多见,适合偶然高冷一下。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平)平仄仄平仄仄”的五言式即“(仄)仄平仄仄”,注意“平仄仄”不能用“仄平平”而应用“平仄平”对。如不考虑句意,“却把金点满”对“能将包雪藏”方好。


4、《望月有怀》(新韵)
银河帆满木兰舟,裹玉涵霜宿雪畴。
万缕明光销寂静,千重清影化凄忧。
何时能弃谋生旅,此刻当登望月楼。
纵是孤身应未叹,一轮伴我共风流。

作品标注为新韵,平水韵亦通押。

木兰舟:本义为用木兰树造的船,泛用作船的美称。“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柳宗元
涵:包含,沉浸。
畴:耕治之田。

赏析:这首《望月有怀》韵律严谨,新旧韵通押。景物高远,场面洁净,画面感很强。首联、颔联尤佳。特别是“万缕明光销寂静”一句把通感写的自然鲜活,光强到惊醒万物令自然不再寂静的程度,让人不禁联想到“明月别枝惊鹊”的效果。巧也其文,一诗得此一句足矣。
颔联尾联结转的再高些更佳。

小贴士:新旧韵兼顾
现代人写近体诗到底该用平水韵还是用新韵?这个争论喋喋不休,难分对错。旧韵新韵争论的理由很多,其核心却在入声字的困惑上。平水韵有平上去入四声,普通话只有平上去三声,没有入声的概念。平水韵是唐朝汉字的基本读音,但唐末受割据少数民族语言和元清两朝蒙满语言的影响,汉字发音变化很大,更趋平直,入声字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消失。回到主题,如果不了解平水韵我们读前人的作品就体察不到韵的美感,如果仍用平水韵写作多数人自己都不能准确的诵读(虽然两广白话、客家话等方言仍留有入声字但并非古汉语发音),都很尴尬啊。语言的发展是多因素、不可逆的,所谓的“复古”只能让诗词这一文学瑰宝越混圈子越小,因此个人持“了解平水韵,用新韵写作”的观点。学者余浩然在《格律诗词写作》一书更是提出了平水韵新韵兼顾通押的方案,比如上面这首。这样的要求对大韵部和变化小的韵部问题不大,对于十三元这样的韵部确实有点难了。


5、《无题》
萧怀疏影阔江天,聚散无由薄暮烟。
红叶西沟随逝水,白头南浦送流年。
几分秋意因风起,一缕离愁为月圆。
明日黄花还独倚,樽前劝酒只婵娟。

作品押平水韵下平一先韵。

红叶:秋季变红的黄栌树叶,香山就是这种。也泛指枫书一类秋季变红的树叶。有御沟红叶文学典故,喻男女之缘。
南浦:南面的水边,常用称送别之地。“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楚辞》,“北风黄叶下,南浦白头吟”——杜甫

赏析:这周作品韵律工整,词句流畅洗练,愁而不怨,哀而不伤。不显旖旎未尽之情,未说寂寞分飞之恨,只叹聚散无由,不能自己。秋风明月,白头黄花相对,黯然怅饮尔。
西沟、南浦都是泛指,又暗合奇缘离别之典,是作品的巧妙之处。御字太专,想是作者故意省去吧。“红叶西沟随逝水,白头南浦送流年”是其佳句。

小贴士:旧词汇与新词汇
诗的基本组成是词汇。我们学习的古诗(近体诗)产生于几百甚至上千年前,自然环境、生活习惯改变,外来语、时尚语的流行都将催生大量新词汇。有的人认为用词须师古,动笔则“碧幢催金马,红烛照银钩”,觉得越陈越雅致。有的人则反对,坚持新词汇入诗。如:“喜看飞船翔宇宙,惊闻航母战汪洋”。当然,我编的例句有点极端,多数情况下介于两者之间,很难说如何才好。
个见是:旧词含义专属且当代已不再出现的,弃之不用;旧词含义与新事物接近,可比喻、代指新事物的,严谨使用;旧词在当代词性词义均无变化的优先使用。再请杜爷《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暮砧”指傍晚捣衣服的声响,现在这种劳动已基本见不到,不宜再用。“刀尺”指裁剪衣服的刀子和尺子,现代购买成衣,但刀尺依然是裁缝工具,故仍可代指。“萧森”“孤舟”“故园”等词古今通用。
新词简练且含义清晰的都可用;如“微信”、“高铁”等,和既有词汇借对或联合尤其会有一种错落之感(如微信vs宏图,高铁vs重金)。新词比较复杂的,除非是特质描写,否则应慎用,如“驱逐舰、打印机”什么的,诗就那么几个字,颇忌冗散。


6、《无题》
星河故地游,南北照清愁。
转忆鸳鸯浦,停杯燕子楼。
年年逢此月,岁岁待中秋。
长夜思无尽,江天自在流。

作品新韵七尤、平水韵下平十一尤通押。

星河:银河。
鸳鸯浦:鸳鸯栖息的水滨。
燕子楼:楼名,在江苏省徐州市,因唐人典后泛指女子居所。“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苏轼
江天:江和天,多指江河上的广阔空际。

赏析:这首五律诗韵律严谨,新韵平水韵通押,可见作者弓马娴熟。和前一首一样,也隐含男女之思,不过更加隐蔽,全诗仅尾联着一“思”字,其他的只能从“鸳鸯浦”“燕子楼”中去感觉了。

小贴士:词汇的考据
诗词的字和词汇是个大学问。清词人王鹏运说“韩文、杜诗,无一字无来历”,很多人喜欢把“来历”解释称典故,这太夸张了。“来历”应该是指字和词汇的含义、出处、用法的考据。即理解是否充分,使用是否得当,是否有前人如此用过。有些词确实存在,可其含义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有些词“看”起来很“合理”,实际上却不存在。词汇没什么规律,要想用的准确就必须多读多看多查证。现在的网络有海量信息,使查询非常方便。建议诗友们每用到一字一词都去正规的网站查一下,什么含义,如何出处,有没有人这样用。错了是新知识get,对了权当复习巩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主题

859

帖子

9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1
14#
发表于 2018-9-30 10:25: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极钦佩白衣客点评!赞!服!叹!字义词汇着实关键,特别欣赏古词新词之论!本人喜爱新词贴近时代,《如梦令,冬至》可证!却妒忌坛友高手古词的情感深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6306

帖子

6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4
15#
发表于 2018-9-30 20:02: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衣客 于 2018-9-30 20:06 编辑

7、《七律 秋光》
一曲高歌酒一壶,金风送爽普天舒。
红枫燃起千堆火,白露生成万粒珠。
遍野黄花争北放,成行鸿雁往南趋。
诗情画意陶人醉,忘了秋江独钓图。

作品平水韵上平六鱼七虞通押。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金秋喜悦的作品,仿佛一首明快的歌又仿佛一幅重彩的画,韵律流畅,意象和谐,积极向上。尾联末句“忘了秋江独钓图”的“忘了”非是忘记而是忽略,改为“误入秋江独钓图”则更为生动。四六两句均有“成”字当避。另“黄花争北放”句可再酌,由于植物的向光性,花一般都朝着太阳开。北半球的秋季,太阳近乎直射赤道(秋分达到黄经180度),因此花的朝向是南。

小贴士:律句和拗句
五言和七言律诗的律句只有四种,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但是前人的诗里几乎找不到全是这样律句的作品。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称之为拗句,有别于不拘句(病句),拗句的平仄失衡可以通过自救或相互补救得以解决。事实上,古人在写作时反而经常会故意用拗句,尤其是复杂的拗句,补救后有一种杂耍艺人故卖破绽又化险为夷的牛掰体验。清王轩《声调谱》序云:“韩、孟崛起,力仿李、杜拗体,以矫当代圆熟之弊”。对仗亦如此,后面再说。


8、《五律 快递员和外卖哥》
中秋逸事多,数尔最蹉跎。
天上团圆月,凡间苦命哥。
各家皆过节,唯我独奔波。
妻子应忙碌,佳肴正下锅。


作品押平水韵下平五歌韵。

逸事:世人很少知道的事,同轶事。
蹉跎:该词有失足、失时、衰退、失意、参差不齐貌、阻挠等多义,猜测作者在此想表示艰难。

赏析:作品韵律工整,口语入诗,场景贴近生活,体察世间疾苦,主题较好。不足之处是描写缺乏深度,立意点仍需拔高。

小贴士:口语入诗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追求的至境是朴实平淡,语浅而义深。能勾起别人共鸣的是人类内心的真实情感,而非华丽的词藻。我常引用前人的诗:“摛语采词不用奇,风行水上茧抽丝。寻常风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口头语令作品更加显豁,但显豁不等于肤浅平淡,口头语也不是直接拿来怎么用都行。周紫芝《竹坡诗话》有“东坡云‘街谈市语,皆可入诗,但要人镕化耳’”。镕,销铸,只有反复地炼句炼意后口语才能准确的融入诗作,使之和全篇浑然一体。这不仅要求高超的文学水平,更是对人文情感和内心境界的综合考验。“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觉得可笑,漂泊一生的人读到此怕是要哭。


9、《七律 金秋有感》
人生不觉到金秋,回首青春似酒稠。
梦断庠生休稷下,霜寒细柳试吴钩。
警灯夜雪千村静,病体风灯几屋愁?
叹罢河堤闲信步,白云无尽水悠悠。

作品押平水韵下平十一尤韵。

庠生:古学校称庠,庠生即学生。
稷下:稷下学宫,即战国时的官办高等学校。
吴钩:古兵器,似剑而曲,吴人善铸而故称。后泛指利剑。
风灯:这里指风中的油灯,喻生命短促,人事无常。 “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朱熹

赏析:全诗格律工稳,用词造句看得出日常的积累,尤其是写到人生回顾,颇感真实。从大学梦断改试“吴钩”,到克勤值守身体多病,叹往事历历,感前路悠悠。唯感觉写的有些匆忙,没有反复诵读检查。“生”和“灯”字各出现了两次,当避。“回首青春似酒稠”即前面说的口语入诗,其佳句也。

小贴士:诗的“松”与“紧”

诗由句组成,句由字和词组成,诗所谓的“紧”就是每句之中断句多、典故多、意象多,反之简练平直可称之为“松”。必须说明,有很多诗以全篇意象取胜,这里说的松是指字句和全篇都平平的作品。松紧是相对的,能兼顾才是好诗。对于律诗来讲,松紧也都是需要的(绝句多取意象)。每句都紧,就像古代女子的束胸,风情都压在紧巴巴的字面下。每句都松,又如当下老干部的裤腰,提的再高也知道里面没什么气象。
例一:“祝融峰上几千秋,山自青青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红日滚金球。远看西北三千界,近睹东南八百州…”——乾隆(估计不是真的,乾隆爷水平比这个高的多)
例二:“莫因溽暑快洪霖,只恐无人为秉钧。地火真烧成赤县,天河果泻应平津。兴邦谶诡忧多难,延祚运乖悲鲜仁…”——白衣客(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钱钟书的诗可没学到真知只把钱诗的紧*照猫画虎l了)
*钱先生自己调侃自己的诗比较“紧”。


10、《七律 秋兴》
云冻风寒雁阵忙,蜂伤蝶倦欲潜藏。
韶光憔悴三秋雨,枫色从容几度霜。
客少书房多雅趣,身安茶海有余香。
浮心宜静诗中取,不与非人较短长。

作品新韵十唐、平水韵下平七阳通押。

茶海:树木根或枝干经加工适应于烹茶品茶的工艺类家具。
非人:词有多义,此解为不称职、不够格的人。

赏析:全篇声韵流畅,无出律出韵处。对仗字面工整,景句、情句兼得,结转亦有哲思。“浮心宜静诗中取”乃又一佳句。不足之处是一些字的提炼选用上仍有提升空间,“蜂伤蝶倦”“身安茶海”这样的描写等仍可再酌。

小贴士:律诗的对仗
说道对仗首先应说词性,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将词大约分为九类,名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只能同类型对同类型,同形式对同形式(如叠字词,连绵词等)。一般的律诗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分别对仗,但也有首联(一二句)尾联(七八句)对仗的情况。五律首联因为仄起的多,所以对仗的多,七律也有不多见。如“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尾联对仗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常见的对仗种类有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等,颜色和方位通常不能对其他的词型。数字对除用以计数的数字外,一些特殊的字也要常记在心,它们都有数字的含义,如双、几、孤、独、半、比、寻(八尺)、常(丈六尺)等。


11、《秋兴》
落叶生萧瑟,苍玄北雁飞。
簪花寻古韵,解酒授霜衣。
岁月悲穷壮,江湖问饱饥。
金风如有信,载我梦中归。

作品押平水韵上平五微韵。

苍玄:苍天。
簪花:插花于头发或巾帽。
解酒:解酒是成词,意为通过方法醒酒。如果读解为xie4,解有押运、典当、兑换等义,和“授霜衣”连用似乎并无联系。
穷壮:谓极壮盛(字典语),即极其健壮、兴旺。
授霜衣:制备寒衣。授衣即“衣成而授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豳风》

赏析:这首作品韵律方面非常准,八句全是一字不差的律句。所用的词汇高古,或抑或扬,时而愁苦时而飘逸。只是像诗家的哑谜,佛家的偈子,不易看懂。钻之弥坚,恐强解误

了深意,索性留给各位读者自己研磨。

学而凑之: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许家兄弟安禅未,明月清风意最深。


小贴士:诗的意境

前阵子霜天诗友兰室清风在微信群发了一个关于诗词的意境的微信帖子,写的非常有见解,非常好。我在这里引用部分供大家学习参考。“意境是一个艺术的概念,唐代司空图说的‘思与境谐’指的就是意境。…意境是形象思维开放的花朵,在写作时要自然去创造,读别人的诗词,要细细体会,深入理解,才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沈得潜在《说诗晬语》中说‘有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特别指出“非文之难,有其胸次为难。……意境是诗词的心眼,而形象、语言、音韵格律等只是形貌。我们在诗词写作中,尽量避免那些公众化、概念化、口号化的意象作为模块…不断学习领悟,吸取大众营养,积累生活素材”。记得诗友五龙闹海常说“功夫在诗外”,信乎!


12、《清歌目送西风雁》
云牧霜天入太虚。身于大野结庐居。
清歌目送西风雁,小灶柴烧北海鱼。
瘦里凉花依暮影,醉中旧案枕陶书。
回眸月色沾丝鬓,慨叹年华不似初。

作品押平水韵上平六鱼韵

太虚:空寂玄奥之境。“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庄子》
结庐:盖房子。
凉花:秋花。“凉花拂户牖,天籁鸣虚空”——李白
陶书:未检索到陶书一词,陶上之书或陶令之书耶?诚乞教之。

赏析:这首作品韵律严谨自不必说,结构合理,对仗工整,词句写的很高古,开合大气。有景致,有情思,陶陶其乐,浑然天成。必是高手之作。首联、颔联俱是佳句。
筑屋于野。室置长案矮榻,书册纸笔各陈其上,书箧琴囊分列两厢。另置方桌,围四椅,杯盘酒盏齐备。邀雅致友二三,俱善诗书乐器。顷刻菊花酒热,北海鱼熟,三巡酒满,暂停匕箸。取琴箫鼓板,约得曲目,或弹奏丝竹,或击节而歌。歌罢复饮,饮罢复歌,也搞他个东方既白!


小贴士:诗的灵魂

前面说到诗的意境,‘思与境谐’指的就是意境。那么“思”产生的原因或者说触发之物是什么呢,个人觉得是人的情感。诗的意境很多,情感却只是数种,这些情感是人类所共通的,情感越真,诗越感人。情感每人都有,精准捕捉并表达却是不断学习、感知、领悟的结果,是人一生经历、智慧、层次的反映。有真情感的诗才能和人共鸣,被人熟记传唱。
以陆游为例,他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少年即立志报国。可他先是考试受秦桧排斥,后又因主张抗金遭主和派排斥,仕途多难。19岁和表妹唐婉结婚,后被老娘强拆,抑郁一生。46岁弃笔从戎去参军,不久后奉诏入蜀。64岁时,因科案被罢官。13年后皇帝换人再被启用,8年后辞世。他一生情感的主线就是报国和自身的抗争,辅线有羁旅生涯也有凄美爱情。他活了85岁,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诗,我们能记住的名篇都在这两三条线上。“铁马冰河入梦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思报国;“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沉默的抗争;“红酥手,黄縢酒”、“曾是惊鸿照影来”——爱恨凄凄。人生很有趣,经历千万,执着的只有一两个角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6306

帖子

6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4
16#
发表于 2018-9-30 20:07:34 | 只看该作者
时憩 发表于 2018-9-30 10:25
极钦佩白衣客点评!赞!服!叹!字义词汇着实关键,特别欣赏古词新词之论!本人喜爱新词贴近时代,《如梦令 ...

谢谢时憩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3915

帖子

47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37
17#
发表于 2018-10-1 10:27: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结庐者 于 2018-10-2 07:55 编辑

冒个泡给白衣兄助阵,近来琐事缠身,搞不出一言半语啊

与兄讨论,关羽捣衣,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古代服饰方面的一种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二是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用杵捶击,去浑水,再清洗,使其洁净,也称"捣衣"。后面一种,我在农村里经常看到听到呢,所以“暮砧”“晨砧”一词当下用,只要意与境合,应该也木有问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326

帖子

31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18#
发表于 2018-10-1 10:41: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给白衣客助威、加油~点评很细致入微,最后的小贴士更是给人很多领悟!费心啦。顺祝各位国庆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主题

2739

帖子

354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45
19#
发表于 2018-10-3 22:04: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好多佳作~~论坛的气氛都为之一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679

帖子

68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11
20#
发表于 2018-10-5 13:55:13 | 只看该作者
白衣兄辛苦!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10 21:49 , Processed in 0.0833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