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驾鹤神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

[复制链接]

9

主题

219

帖子

2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09:12:50 | 只看该作者
1. 啰嗦这么多其实是想引出几个关键话题。
2.宫体诗对后世律诗的影响。
3.“变文”对后世律诗的影响。
4.南北朝乐府与汉乐府的区别,及对后世的影响。
5.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及诗歌文化发展的影响。
6.从中是否可以看到中国诗歌发展、成熟、“自我突破”的路线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19

帖子

2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0:13:43 | 只看该作者
1. 最近,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就一直关注中国的“外对外传播理论”。将国外的理论一顿研究、狂扁之后,又回到中国的了。
2.之后,我得出了一个令我自己都不喜欢的结论。要说缘起,还得回到语言学、与诗词理论中来。
3.先说最近我得出的结论,然后再论证:由于我们的语言学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总结、归纳,使得我们在第一次汉语、汉文化“大危机”中,应对失当!后果一直延续至今。
4.在诗歌领域的表现就是——断“乐府”,“拢平仄”。
5.在“词”文化的反应是:底层文化上翻(这个我们可以以后详细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19

帖子

2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0:29:11 | 只看该作者
1. 中国历来没有语音标准化的传统。商代大致从夏,而西周从商。有学者考证《诗经》里的“雅言”就是“夏言”夏朝的发音。
2.从《诗经》到《乐府》是中国诗歌记述民间口头文学(民间口头文学是欧洲上古文学研究的经典,衍生出好多理论,也是当今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按下不表!)一脉相传文化珍宝。
3.佛教东传后,对中国的语言形成巨大的冲击。怎么应对是所有中国人面临的巨大课题。
4.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它流血比较少,最重要的传播方法是“弘法和辩论”,至今没有一个宗教能像佛教一样,因为玄奘的学识和辩才而获得无尚荣誉的。
5.“弘法”佛教走的是民间路线。在中国思想史上几次大辩论,都是儒家或道家向佛教发难,但每一次辩论结果,如果没有外力干预,都是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兴盛,他们的辩论系统确有独到之处。这也可以解释古印度的思想为什么可以成为人类三大思想体系之一。
6.话说回来,佛教东传的民间路线正好与诗歌重合,即产生“变文”……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19

帖子

2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3:55:09 | 只看该作者
1.我推断,唐代玄奘译经可能是中国语言、文学、宗教、诗歌乃至整个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仅仅《瑜伽师地经》四万颂、《大般若经》十六万颂,如果每一颂四句诗,将是八十万句诗。他们翻译了好几十卷,这么大的翻译量需要多少汉语、多少词汇、句法、语法、词法可能都会跟着产生变化。
2.这是中西语言、文化、诗歌史上的第一次大碰撞。我们都是怎么消化这些外来文化、语言的,至今没有人能够研究透彻!
3.从此《乐府》断了。在唐诗中还隐约可见《塞上曲》、《竹枝词》等曲调,算是“乐府”的影子。
4.这是中国文人肯定又分为两派(这是任何一种文化冲击的必然)。一派迫于形势采取“温和接受”,一派采取“严厉的自我革新图存”。
5.可能是.结合唐武宗灭佛,即“会昌法难”,中国诗歌也完成了“近体诗”的蜕变。
6. 这一结果,我本人至今也不敢说其好还是不好。但有一点,至今我没有看到有中国学者,这样从语言学的角度详细研究过——中国诗歌的变迁。
7.近体诗的平仄,以及他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的功过,我们下回再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9

帖子

10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9
15#
发表于 2013-1-25 14:42:45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19

帖子

2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4:48:07 | 只看该作者
多谢雅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19

帖子

2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5:11:29 | 只看该作者
1.玄奘译经,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2.它将中国传统的语言、与文学逼到一个岔路口上。
3.它将“古印度”文明完整地保存下来,其中声明学和因明学我们以后可能还要提到。
4.这一文化盛事,对传统中国文化产生巨大挑战,随后唐代产生了“古文运动”和
“律诗严格的格律形成”,这可能是文化挤压与自我纯净的结果!但也产生了“严重后果”!
5.据此,我判断我们在第一次,语言、文化碰撞高潮,就有应对失策的地方,造成日后的恶果!
  所以,我们当今的外宣理论,不仅要补足现代的,还得为前人补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21 17:23 , Processed in 0.1562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