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山海风云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木兰花三首

  [复制链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11:51:50 | 只看该作者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倒装”式理解好像通顺:风在秋天捎来几片下山的叶,人在笼罩着雁影箮.

加了!
五龙兄雅评。老兄说的是日常语态,诗的语言有时与生活语言逻辑是有区别的。“秋”用“几叶”来量化,则别有一番意味,如把秋用做状语,即是生活语言,而看做宾语,则意味不同。如纳兰性德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词:“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征尘”用“一帽”来量化和引申,于理不合,于诗情却别有味。“满载一船明月”“落日楼台一笛风”也是如此。至于语序也是如此,如“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老杜之“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仔细去品味,感觉到的一位是不一样的。
只是细品古诗的一点体会,还多探讨交流。祝福五龙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142
12#
发表于 2011-10-24 12:43:08 | 只看该作者
一裳风露披星月,满目江山任马蹄。
听笛远思秋色老,翻鞍小憩菊花稀。
--------问好风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813
13#
发表于 2011-10-24 13:13:57 | 只看该作者
::: 在 山海风云客 的贴子提到 :::
久不见秀士兄,问好~~~
风捎几叶下山秋,人浸一江笼雁月——是对偶句,“下山”与“笼雁”各议.
兄台误解我的意思了,我当然知道这是对偶,偶问的是这句是什么意思?“人浸”、“笼雁”作何解?我以为与“风捎”、“下山”似乎对应不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813
14#
发表于 2011-10-24 13:16:07 | 只看该作者
::: 在 山海风云客 的贴子提到 :::
五龙兄雅评。老兄说的是日常语态,诗的语言有时与生活语言逻辑是有区宮.
只是细品古诗的一点体会,还多探讨交流。祝福五龙兄~~~~
“一帽征尘”的“一帽”并非量词,“一帽征尘”即满头征尘的意思。
探讨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6306

帖子

67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4
15#
发表于 2011-10-24 15:05:13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浅见,供大家探讨:
一、先说一帽风尘。一帽不能解释为量词,而是名词做定语,显形容词性,意同满帽。例如,我们说“一船游客”和“一位游客”,前者则是名词作定语,突出的是游客的归属“一船”,而后者的一位是量词。
形容词和量词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在前后两部分之间加入“的”,如一帽的风尘,一船的游客,而一位游客就不能说成一位“的”游客。

二、风捎几叶下山秋,人浸一江笼雁月。这两句最合理的断句方法是:风捎(几叶下山)秋,人浸(一江笼雁)月,风和人是两句的主语,捎和浸(被动用法)是动词谓语,秋和月是宾语。
除此之外,如果说风捎几叶(下山秋),人浸一江(笼雁月),意为风捎叶正逢什么秋,括号里的做状语用,则下山秋、笼雁月都解不通。

如果第一种理解是对的,还有让人读来不畅的感觉是因为括号中作定语的主谓词组中的主语部分“几叶”和“一江”偏偏又像是整句的宾语,而且比绕着说更易理解:“风捎落叶”和“人浸江中”比“风捎什么秋”和“人浸什么月”更顺通,这是问题之一。问题之二是对仗两句的后一句斧凿太深,反倒拗口。首先,“浸”这个动词有很重的使用局限,主语或宾语有一方得靠水。如诗词中常见的“江浸月”是月浸于江中的意思,人浸月,月浸人就不通了。其次“笼雁月”这个词,虽然和“落花风”、“惊眠雨”是一个句型,但这个场景太复杂了,且不说大雁晚上要不要睡觉休息,单是雁影被月光笼罩在反射到水里,人又恰好浸入其中就够复杂的。而且雁是音书之征,前面既然已经“长诀”,再表之于境味也不合。总之,“笼雁月”是有些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18:42:14 | 只看该作者
很热闹的讨论,很有意义~~~
就断句来说,白衣兄的“风捎(几叶下山)秋,人浸(一江笼雁)月”是合本意的,中间部分是定语。风携落叶从山上带来秋意,于是用了带来几叶秋之意。
就秀士兄问的尾句的意思来说,五龙兄散文化的解释很接近——“人在笼罩着雁影的月下浸入一条江中”。人在江边(也可指离去的人在江中)沉浸在笼罩着雁影的月色里。
至于“浸”,是取了自古有月如水的意象。“笼”是借鉴了“烟笼寒水月笼沙”。
其实写的时候到没怎么去刻意锤炼,只是长久来的心底意象和读诗写诗习惯,自然而然的这么写了出来,引发的探讨倒是始料未及。这个可以进一步构思。
现代这种句法的探讨很少了,古人的诗语习惯距离现代很远,就是在古代人们也对此有热烈的探讨与争议,这也是深入研究中国诗法的一种良好现象,对于深入写作古典诗词的,也是一种探讨的好机会。不过这方面的争论自古来也是最复杂的,诗法习惯与偏好各不一样,作者然读者不必然,作者不然读者然,总之都在探讨中前行吧。平时很关注这方面资料,在霜天的应用资料里面,可以适当引用一些~~~
祝福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679

帖子

68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11
17#
发表于 2011-10-24 19:44:11 | 只看该作者
当时不及忆时深,忆到深时偏已错。
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主题

2191

帖子

219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91
18#
发表于 2011-10-24 20:20:32 | 只看该作者
深得其味,好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813
19#
发表于 2011-10-24 20:55:2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三首词都挺好,非常喜欢。只是觉得此句解释不通,故请教,也是希望兄台的词更完美,别万他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734

帖子

377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77
20#
发表于 2011-10-24 23:16:4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问好风云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26 12:46 , Processed in 0.0837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