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古月求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七律中二联的结构安排

  [复制链接]

20

主题

1297

帖子

12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97
11#
发表于 2009-10-7 12:48:22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了,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12#
发表于 2009-10-7 12:51:27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值得学习参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72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825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3:30:45 | 只看该作者
诚谢楼上各位临帖、探讨!所提出的问题,就我的水平而言,难以一一作答,敬请各位见谅!但完全回避也属不妥。
为此,我觉得文章最后一段话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上面所谈,只是一些技巧性的问题,还属于“诗内工夫”的范畴,若想真正把诗词写好,第一还是“诗外工夫”。
打个比方:竞技体育的优秀运动员,无一例外需严格遵守所从事项目的“游戏规则”,相当于本文所述之“诗内工夫”。至于成绩好坏,就取决于自己的训练条件、水平等,相当于本文所述之“诗外功夫”。
以上所述,如有不当之处,恭请各位指正!
顺便纠正8楼“势必如古月兄所言”——本文是转贴,并非我之所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14#
发表于 2009-10-7 14:10:13 | 只看该作者
读来深思,也多次考虑过这个问题,支持这么友好热烈的探讨,一言两语说不清楚,先引用几个观点——
一、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說:“或問文章有體乎?曰無。又問無體乎?曰有。然則果如何?曰:定體則無,大體則有”;
二、清人章學誠《文史通義·文理篇》也說:“文學之事,可授受者,規矩方圓;不可授受者,心營意造”。
    首先,本人同意以上观点;转到律诗中间对仗上,觉得也是适用的,格律是为诗情立意服务的,当然以意为主;反过来,好的格律手法又能更好的体现诗情,更具有兴发感动的作用。
    叶迦莹先生集半世纪古典诗词的研究心得,提出“兴发感动”之说,集创作、审美、批评、鉴赏于一体,以其所表现的感发生命之质量,和传达之效果作为该说的根本依据。这一古典诗学、词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于已具备独立品格,又不乏与古典诗词血缘相系的中国新诗、中国现代诗或现代汉诗来讲,在转型期探询有效的审美“度量“,不止具有借鉴意义,更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这恐怕是最应该首先关注的呢。
    所以,当实在不能完全遵守对仗格律,可以适当突破、放宽,比如老杜格律精严,但也有类似的突破——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常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读来无限感慨,确是好诗!但是“旧入故园常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的对仗,旧入——如今,意义上很相对,词性就就属于宽了。当然,我们可以想象,绝对不是老杜不能更严密些对仗,很可能是他觉得如此写最能恰当的、完整的揭示当前处境与心境。
    可见,如何来看待中间两联对仗问题,必须与诗情、立意及其最恰当表达的表现手法结合来看,单纯以客观的格律硬性要求,未免有些严了;需要辨证对待;
    不过,尽善尽美,文质彬彬,是每位写诗人的追求,如果能够使诗情立意与格律手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尽心尽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8
15#
发表于 2009-10-7 15:46:20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1
16#
发表于 2009-10-7 20:42:35 | 只看该作者
无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要有度,诗词定律我是支持的,我虽然不习惯,但也求律调法则,力求字句形式上和声调搭配上尽量做到统一。。。
支持古月转帖,以供大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337

帖子

3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7
17#
发表于 2009-10-7 21:08:54 | 只看该作者
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是人们的追求目标。好句确实让人回味无穷!但新学者也不必太过拘泥,一定要自然流畅最重要。否则,也出不了好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419
18#
发表于 2009-10-8 11:25:15 | 只看该作者
::: 在 丹诚子 的贴子提到 :::
五龙诗友之语亦有道理!
但诗律之格式由来己久,且唐诗本就以唐朝之诗发展为一个顶峰,历来本就成为了圭臬,难道君台还有疑异???????
我们现在所写之诗,己不能超越唐朝,那么就应该以唐诗为基准,来刻划我们内心的理想世界。
写诗本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很多合掌之对原本就是要有非常多的对仗来说明,解释,分析,调停这些诗词之内容的,如果一旦听从了本帖 的所有教条,那就不用来作诗了。
一则是高调合掌会太满,一则是不能以唐诗为圭臬,一则是戴着镣铐跳舞,一则又是不要钻牛角尖,诸如此类的法则,令我们无所适从,该听谁的好呢?
我一介诗词爱好者,只是支持本文的观点而已。这样的问题,限于我的水平,实在难以说明。
我从来都认为《黄鹤楼》乃千古名篇,李白都自叹不如,现在君台拿出来一番调侃,难道阁下之诗,高过《黄鹤楼》??????
事实上,我只是说出自己对本文观点的看法,不强加给任何人。有“调侃”吗?  如此激动,何以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主题

7248

帖子

724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48
19#
发表于 2009-10-8 13:40:48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古月兄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72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825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3:41:45 | 只看该作者
回丹诚子朋友:
::: 在 丹诚子 的贴子提到 :::
五龙诗友之语亦有道理!
但诗律之格式由来己久,且唐诗本就以唐朝之诗发展为一个顶峰,历来本就成为了圭臬,难道君台还有疑异???????
我们现在所写之诗,己不能超越唐朝,那么就应该以唐诗为基准,来刻划我们内心的理想世界。
写诗本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很多合掌之对原本就是要有非常多的对仗来说明,解释,分析,调停这些诗词之内容的,如果一旦听从了本帖的所有教条,那就不用来作诗了。
关于“本帖的所有教条”——愚以为,不管叫做“教条”也好,“游戏规则”也好,兄台如果觉得是个束缚,大可以不去理会,大可以挣脱镣铐我行我素。也许这个问题一下子也说不清楚,但是历史最终将证实一切。
一则是高调合掌会太满,一则是不能以唐诗为圭臬,一则是戴着镣铐跳舞,一则又是不要钻牛角尖,诸如此类的法则,令我们无所适从,该听谁的好呢?
诚然,诗词创作的最高境界是“意境”而不是“格律”。但是一味以“意境”为理由,以古人名作之中为数不太多的拗句、合掌为依据,不去遵守格律,那“律诗”岂非名存实亡!
愚以为,大家都不过是诗词爱好者而已,应该抱着既谦虚,又严谨的态度去学习。不妨首先多花点功夫练好基本功(格律),然后再追求更上一层楼(意境)。无需置疑的是,“意境”与“格律”的高度统一,乃诗词创作的最高境界。
我从来都认为《黄鹤楼》乃千古名篇,李白都自叹不如,现在君台拿出来一番调侃,难道阁下之诗,高过《黄鹤楼》??????
无需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但不妨反过来思考一下,《黄鹤楼》真的达到最高境界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9-14 18:12 , Processed in 0.1454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