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6306
6734
版主
::: 在 南山客 的贴子提到 ::: 五律: 重阳秋已老,饮罢月天涯。酒掩离乡泪,风惊绕树鸦。 空余千里梦,徒醉一丛花。飘泊心先累,身忙何处家。 ::: 在 南山客 的贴子提到 ::: 七律: 秋深每起登高意,时近重阳终有闲。检点行囊寻野路,放飞心事入南山。 霜林隐隐寒烟里,雁影依依云水间。若梦乡关何处醉,便随明月一时还。
使用道具 举报
::: 在 春逝空 的贴子提到 ::: 诚谢白衣兄点评。 汉宗,赵崇嶓(宋词人),字汉宗,号白云。 其作《折柳词》“行人须折柳,折取最长条。明日天涯路,无人看舞腰。” 兄所说的孤平是我疏忽了,这里改成“崇嶓”,“忽信崇嶓折柳词”(仄仄平平仄仄平)就应该可以了。 不过这个典用得有点生僻了。当时赶上了,百度出来的。哈哈。 遥敬白兄!问好。
246
6679
6811
论坛元老
9
173
注册会员
::: 在 疏帘淡月 的贴子提到 ::: 很久没来论坛了,先向大家问声好~~最近家里装修,上网不能保证……很多事情要麻烦几位版主了~~不说... 下面是我总结的几篇小令,一起发表吧~~ 1、《 捣练子——晨曲》 弹旧曲, 对西窗。 采撷秋黄伴酒香。 昨夜雨丝残桂蕊, 一帘幽梦入重阳。 很净爽的一首小令,刚好是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题目就开宗明义的告诉我们了这短短的几句话写的就是“晨曲... 2、《忆秦娥--重阳送别》 重阳节, 平明送客伤离别, 伤离别, 菊花捧起, 未言先咽。 虽说十五能圆月, 中间多少难眠夜, 难眠夜, 书笺频寄, 路遥山叠。 这首词写的是送别,比较注重现实的笔法。整首词第一句似乎与之后的送别场景衔接的比较生硬。这句“虽说十... 3、《捣练子、遥赠常年在外的亲人》 游子怨, 醉人狂, 重九登高望故乡。 庭院桂花香几许, 毫笺转辗寄篇章。 这是比较传统的重阳感怀。时下的重阳节,人们已经没有登高怀远的习惯了,所以,像这样的感慨是很少能引... 4、《太常引-重阳忆旧日同窗》 秋深露冷草疏黄。闻道又重阳。前夜梦迷茫。怪说是、悠悠太行。 旧时风物,少年狂放,今日满头霜。燕北有人伤。看菊酒、盈盈泪裳。 这首《太常引》读来很有味道。首句以秋景启兴,便引出重阳之题。后句述梦,又正是首句之景,即梦中之“悠... 5、《诉衷情令-重阳忆旧日同窗》 太行风雨走青骦。轻薄少年郞。凭高不识丘壑,酬唱袖襟扬。 霜一领、酒千觞、醉重阳。如今心事,几日相逢、共话苍桑。 起句开门见山,从回忆写起,豪气十足。太行莽莽,同学年少,策马前行,意气风发!后句将这一心胸发展的... 6、《霜天晓角》 霜凝菊蕊,雁字浮云外。 风送蝶衣飞舞,屈指又、重阳至。 栏底,愁暗起。伤穷离别事。 几度灞桥折柳,今犹是、人千里。 上片前三句写景,结句点出重阳。下片起的突兀些,好在第三句写明了离别,于是结尾的两句就跟着写离别去... 7、《霜天晓角·重阳(二)》 菊承金蕊,落叶疏篱外。寒露夏衣才换,霜风冷、重阳至。 笺底,思更起。怕题重逢事。约度归期渐老,人何处?家万里。 此篇是一首思乡之作,起句写景,后句比较巧妙地嵌入一个生活细节,自然过渡到重阳这个话题上来。而重阳...
227
1万
超级版主
203
3979
::: 在 东江秀士 的贴子提到 ::: 本调描写了一位思念远人的少女。发端一韵,“倚秦楼,垂凤髻,无语凝睇。”少女盼望远人归来的生动形象呼... 下片从秋梦无凭,重阳独醉,到谁会凭阑意,再到一声玉笛伴一巾清泪,进一步描绘了少女思念之苦。 评语:格律把握准确,但用词有待商榷。 1、恁:这样,那样,怎样的意思,此处用得不十分贴切。 2、起时初霁,望缥缈、广寒清桂:秋雨刚过,一般应该见不到月亮的。如从“起时初霁”看来,应是晨起时候,... 3、禁笛:从古到今,无此用法。也许是我涉猎不广之故。 另:“更不问谁会”,读来拗口,与词谱句读不一致。当然这不是问题,古往今来,改变句读的数不胜数。 不失为一篇好的作品。
431
2940
3071
30
918
高级会员
::: 在 djunshu 的贴子提到 ::: 恳请木甫先生为老翁绌作点评---游神农溪兼贺重阳 白发老翁敬茶了。白发老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2 05:19 , Processed in 0.1357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