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7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隐士》

[复制链接]

124

主题

833

帖子

8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8:5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之隐者多矣,然我尤爱陶渊明与孟浩然二公。孟浩然所谓“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李太白所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此二语深谓我心。
        大凡隐者,必先有失意,而后乃得归隐。王维云“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道出真谛。
        如陶渊明者,几次出仕,皆遭不顺。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田园。正如他在《归去来兮辞》中说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当他在世俗中踉跄前行,在扭曲的现实中极力的挺直腰板,他渐渐感觉累了。遂而大彻大悟。如果一个人,他的心都被牢笼住了,那么活着的意义何在?当“我”不再是“我”,那么活着的是谁?想到这里,他深觉“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宁肯回家过“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日子,也不肯屈膝下人,用自尊和卑劣的手段去换取终将腐烂于肚中的那一点点嗟来之食。人深藏在内的纯真的本心是无价的,这本心,就是高尚的人与行尸走肉的区别。最后,陶渊明用一段话说明了自己的志向,也是作为隐者所向往的生活:“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又如孟浩然者,其隐居生活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乃为求仕而隐,读书于深山。其诗中有表:“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共有鹡鸰心。”我谓其前期非真隐。其三次赴京求仕,表明凡心未死。初次求仕,未成,作《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发语豪壮,然读来总觉酸味太浓,非真明心迹者也。其后两年,又作诗云:“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余复何为者,恓恓徒问津?”其心似乎沉寂不少。然又过五年,复二次入京求仕,亦得无功而返。作诗《南归阻雪》:“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耻还家,徘徊守归路。”从京师返乡,途中仍不时回望。来到南阳、许昌之地,离襄阳老家已不远。然数次入京,未谋得一官半职,心中惭愧,守着归路,迟迟不敢前进。可见其亦心有不甘。待到回归家中,又作诗云:“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虽略显愤慨与牢骚,然终能自遣。后其三次出仕,投张九龄幕府为从事,作《望洞庭湖上张丞相》诗,有句云:“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可见其凡心又有萌动。不过并非卑躬屈膝而乞怜,而是大大方方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经过三次打击,孟浩然终于觉悟,从此不再出仕。早在他初次入京时,就有诗一首,有句云:“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观其句,似应开悟。然真正觉悟,应见《西山寻辛塄》句:“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此真到一定境界了。然则矛盾的是,要论境界,此诗实不如那首《夜归鹿门寺》:“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予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樵径非遥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清代施补华论此诗“清幽绝妙”,我亦觉此乃真隐之境界。然本诗约作于公元712年以前,那首《望洞庭湖上张丞相》,作于公元737年。其何故于彻悟后,又历三次入仕?不得其解。
        我谓陶、孟二位,前者乃本性使然,后者乃矛盾所迫。我更敬佩陶之率性纯真,也更同情孟之于痛苦中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沙发
发表于 2012-6-10 14:49:32 | 只看该作者
我谓陶、孟二位,前者乃本性使然,后者乃矛盾所迫。我更敬佩陶之率性纯真,也更同情孟之于痛苦中涅槃。
——此语大致不错!
其实,感觉古来隐士,可分为无为而隐者、有为而隐者、想无为而隐者、想有为而隐者。
无为而隐者,水穷云起,幽淡玄远,不可思议者也。此类多不知名,亦不求人传自隐之名,妙契造化,自然而然者也;
有为而隐者,或为修道,或为避世,或为避祸,要之,藉隐以实现隐之助益、功用、雅趣者也;
想无为而隐者,历世既深,感慨既多,仰慕古之高风、世外逸致,遂萌出世之念者也;
想有为而隐者,或为立名以求终南捷径者,或为扬名以求传于后世者,皆有所待、有所立者也。

古来传誉至今的,恐怕后三者居多,真正的隐士,实际莫说现在,纵是古时亦未为人所知也。不过,古来至今的深山老林,有这样的人的~~~~

吟之的美文勾起的一点体会。祝福吟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833

帖子

8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0:53:58 | 只看该作者
::: 在 山海风云客 的贴子提到 :::
我谓陶、孟二位,前者乃本性使然,后者乃矛盾所迫。我更敬佩陶之率性...
——此语大致不错!
其实,感觉古来隐士,可分为无为而隐者、有为而隐者、想无为而隐者、...
无为而隐者,水穷云起,幽淡玄远,不可思议者也。此类多不知名,亦不...
有为而隐者,或为修道,或为避世,或为避祸,要之,藉隐以实现隐之助...
想无为而隐者,历世既深,感慨既多,仰慕古之高风、世外逸致,遂萌出...
想有为而隐者,或为立名以求终南捷径者,或为扬名以求传于后世者,皆...

古来传誉至今的,恐怕后三者居多,真正的隐士,实际莫说现在,纵是古...

吟之的美文勾起的一点体会。祝福吟之~~~~~
深然先生高见!我也一直这样认为,如今被先生说出来了,快哉!吟之奉茶问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641

帖子

6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1
地板
发表于 2012-6-14 02:47:2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833

帖子

8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3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4:06:24 | 只看该作者
::: 在 无暇小生 的贴子提到 :::
欣赏+学习+问候!
哈哈,无暇姐谬赞谬赞。我也奉茶了,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48

帖子

1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0
6#
发表于 2012-6-14 20:27:5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归纳,分析的很好。关于“隐士”,现在没人能做的到(对于我们这辈人来说)。因为我们都被亲情,爱情,友情牵绊着,这会让人静不下心,当然就隐不了。还有就是当今社会的一些诱惑,比如“金钱”、“权势”、“美色”,等等,我们或多或少会有这方面的欲望。还举个很普通的例子,就拿我们生存来讲。现在这个社会,你想要生存下来,就会想方设法去怎样赚钱,暂且不说生活质量怎样,是这样吗?现在已不是那种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833

帖子

8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3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21:09:52 | 只看该作者
::: 在 鹤依青松 的贴子提到 :::
文章归纳,分析的很好。关于“隐士”,现在没人能做的到(对于我们这...
主要是亲情难舍和社会形态制约,其他都是次要。可以不结婚,友情也不需要长久在一起,只有亲情不能不报。跟亲情比起来,社会形态都是次要了。活不下去就活不下去,一旦隐居,就早已是尘外之身,生死已不足道。况耕织务农,亦未必饿得死。其实出家也是一个道理,只是出家相比隐居,投机取巧了些,毕竟在寺庙里有人养活了。我也不赞同出家,尤其是父母在的时候出家,更有甚者是父母尚在、还有妻小的人出家,这都是十分不可取的,就是因为这个亲情不可抛却。呵呵,多谢先生关注支持,吟之奉茶问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050

帖子

10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2
8#
发表于 2012-6-15 20:17:1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到目前为止我理解的隐士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我无情无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833

帖子

8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3
9#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21:54:37 | 只看该作者
::: 在 乔松 的贴子提到 :::
呵呵呵,到目前为止我理解的隐士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我无情无境。
哈哈,您这已经不是隐者的范畴了,应该叫得道成仙才对吟之奉茶问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5426

帖子

5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99
10#
发表于 2012-6-18 17:38:29 | 只看该作者
隐身也是隐士吗?俺经常隐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5-15 18:42 , Processed in 0.0689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