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评点红楼梦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69

帖子

1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7:2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红楼梦》,觉得贾府上是言论颇不自由的地方。焦大以奴才的身分,仗着酒醉,
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结果怎样呢?结果是主子深
恶,奴才痛嫉,给他塞了一嘴马粪。其实是,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
好,不过说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下去罢了。然而得到的报酬是马粪。所以这焦大,
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我 想,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 这就是
文人学士究竟比不识字的奴才聪明,党国究竟比贾府高明,现在究竟比乾隆时候光明:
三明主义。然而竞还有人在嚷着要求言论自由。世界上没有这许多甜头,我想,该是明
白的罢,这误解,大约是在没有悟到现在的言论自由,只以能够表示主人的宽宏大度的
说些“老爷,你的衣服……”为限,而还想说开去。这是断乎不行的。前一种,是和
《新月》受难时代不同,现在好象已有的了,这《自由谈》也就是一个证据,虽然有时
还有几位拿着马粪,前来探头探脑的英雄。至于想说开去,那就足以破坏言论自由的保
障。要知道现在虽比先前光明,但也比先前利害,一说开去,是连性命都要送掉的。即
使有了言论自由的明令,也千万大意不得。这我是亲眼见过好几回的,非“卖老”也,
不自觉其做奴才之君子,幸想一想而垂鉴焉。

四月十七日。
鲁迅《伪自由书》



(二)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
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
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王,却看见他
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
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王之终于
出家,同一小器。但在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大约也止能如此;即使出于续作,想来
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惟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觉得诧异。现
在,陈君梦韶以此书作社会家庭问题剧,自然也无所不可的。先前虽有几篇剧本,却都
是为了演者而作,并非为了剧本而作。又都是片段,不足统观全局。《红楼梦散套》具
有首尾,然而陈旧了。此本最后出,销熔一切,铸人十四幕中,百余回的一部大书,一
览可尽,而神情依然具在;如果排演,当然会更可观。我不知道剧本的作法,但深佩服
作者的熟于情节,妙于剪裁。灯下读完,僭为短引云尔。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四日,鲁迅记于厦门。
鲁迅《集外集拾遗》



(三)
同情贾宝玉林黛玉
━━十二月二十一日在上海暨南大学讲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我是不大出来讲演的;今天到此地来,不过因为说过了好几次,来讲一回也算
了却一件事。我所以出来讲演,一则没有什么意见可讲,二则刚才这位先生说过,在座
的很多读过我的书,我更不能讲什么。书上的人大概比实物好一点,《红楼梦》里面的
人物,象贾宝玉林黛玉这些人物,都使我有异样的同情;后来,考究一些当时的事实,
到北京后,看看梅兰芳姜妙香扮的贾宝玉林黛玉,觉得并不怎样高明。 …………
鲁迅《集外集》



(四)
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二日在社会科学研究会讲
    上海过去的文艺,开始的是《申报》。 要讲《申报》是必须追溯到六十年以前的,
但这些事我不知道。我所能记得的,是三十年以前,那时的《申报》还是用中国竹纸的,
单面印,而在那里做文章的,则多是从别处跑来的“才子”。那时的读书人,大概可以
分他为两种,就是君子和才子。君子是只读四书五经,做八股,非常规矩的。而才子却
此外还要看小说,例如《红楼梦》,还要做考试上用不着的古今体诗之类。这是说,才
子是公开的看《红楼梦》的,但君子是否在背地里也看《红楼梦》,则我无从知道。有
了上海的祖界,——那时叫作“洋场”,也叫“夷场”,后来有怕犯讳的,便往往写作
“彝场”——有些才子们便跑到上海来,因为才子是旷达的,那里都去;君子则对于外
国人的东西总有点厌恶,而且正在想求正路的功名,所以决不轻易的乱跑。孔子曰,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才子们看来,就是有点才子气的,所以君子们的行径,在
才子就谓之“迂”。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闻鸡生气,见月伤心的。一到上海,又遇见
了婊子。去嫖的时候,可以叫十个二十个的年青姑娘聚集在一处,样子很有些象《红楼
梦》,于是他就觉得自己好象贾宝玉;自己是才子,那么婊子当然是佳人,于是才子佳
人的书就产生了。内容多半是,惟才子能怜这些风尘沦落的佳人,惟佳人能识坎坷不遇
的才子,受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成了佳偶,或者是都成了神仙。他们又帮申报馆印行
些明清的小品书出售,自己也立文社,出灯谜,有入选的,就用这些书做赠品,所以那
流通很广远。也有大部书,如《儒林外史》《三宝太监西洋记》快心编》等。现在我们
在旧书摊上,有时还看见第一页印有“上海申报馆仿聚珍板印”字样的小本子,那就都
是的。佳人才子的书盛行的好几年,后一辈的才子的心思就渐渐改变了。他们发见了佳
人并非因为“爱才若渴”而做婊子的,佳人只为的是钱。然而佳人要才子的钱,是不应
该的,才子于是想了种种制伏婊子的妙法,不但不上当,还占了她们的便宜,叙述这各
种手段的小说就出现了,社会上也很风行。因为可以做嫖学教科书去读。这些书里面的
主人公,不再是才子十(加)呆子,而是在婊子那里得了胜利的英雄豪杰,是才子十流
氓。
鲁迅《二心集》



(五)
宣传与做戏
    ……但普遍的做戏,却比真的做戏还要坏。真的做戏,是只有一时;戏子做完戏,
也就恢复为平常状态的。杨小楼做“单刀赴会”,梅兰芳做“黛玉葬花”,只有在戏台
上的时候是关云长,是林黛玉,下台就成了普通人,所以并没有大弊。倘使他们扮演一
回之后;就永远提着青龙偃月刀或锄头,以关老爷,林妹妹自命,怪声怪气,唱来唱去,
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不幸因为是“天地大戏场”,可以普遍的做戏者,就很难
有下台的时侯:例如杨缦华女士用自己的天足,踢破小国比利时女人的“中国女人缠足
说”,为面子起见,用权术来解围,这还可以说是很该原谅的。但我以为应该这样就拉
倒。现在回到寓里,做成文章,这就是进了后台还不肯放下青龙偃月刀;而且又将那文
章送到中国的《申报》上来发表,则简直是提着青龙偃月刀一路唱回自己的家里来了。
难道作者真已忘记了中国女人曾经缠脚,至今也还有正在缠脚的么?还是以为中国人都
已经自己催眠,觉得全国女人都己穿了高跟皮鞋了呢?这不过是一个例子罢了,相象的
还多得很,似恐怕不久天也就要亮了。
鲁迅《二心集》



(六)
梅兰芳的 “黛玉葬花”像
(本节原标题为: “无题之类”)

    照相馆选定一个或数个阔人的照相,放大了挂在门口,似乎是北京特有,或近来流
行的。我在s城所见的曾大人之流,都不过六寸或八寸,而且挂着的永远是曾大人之流,
也不象北京的时时掉换,年年不同。但革命以后,也许撤去了罢,我知道得不真确。至
于近十年北京的事,可是略有所知了,无非其人阔,则其像放大:其人“下野”,则其
像不见,比电光自然永久得多。倘若白昼明烛,要在北京城内寻求一张不象那些阔人似
的缩小放大挂起挂倒的照相,则据鄙陋所知,实在只有一位梅兰芳君。而该君的麻姑一
般的“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像,也确乎比那些缩小放大挂起挂倒的东西标致,即此
就足以证明中国人实有审美的眼睛,其一面又放大挺胸凸肚的照相者,盖出于不得已。
我在先只读过《红楼梦》没有看见“黛玉葬花”的照片的时候,是万料不到黛玉的眼睛
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我以为她该是一副瘦削的痨病脸,现在才知道她有些福
相,也象一个麻姑。然而只要一看那些继起的模仿者们的拟天女照相,都象小孩子穿了
新衣服,拘束得怪可怜的苦相,也就会立刻悟出梅兰芳君之所以永久之故了,其眼睛和
嘴唇,盖出于不得已,即此也就足以证明中国人实有审美的眼睛。印度的诗圣泰戈尔先
生光临中国之际,象一大瓶好香水似地很熏上了几位先生们以文气和玄气,然而够到陪
坐祝寿的程度的却只有一位梅兰芳君:两国的艺术家的握手。待到这位老诗人改姓换名,
化为“竺震旦”离开了近于他的理想境的这震旦之后,震旦诗贤头上的印度帽也不大看
见了,报章上也很少记他的消息,而装饰这近于理想境的震旦者,也仍旧只有那巍然地
挂在照相馆玻璃窗里的一张“天女散花图’或“黛玉葬花图”。
    惟有这一位“艺术家”的艺术,在中国是永久的。
    我所见的外国名伶美人的照相并不多,男扮女的照相没有见过,别的名人的照相见
过几十张。托尔斯泰,伊孛生,罗丹都老了,尼采一脸凶相,勖本华尔一脸苦相,淮尔
特穿上他那审美的衣装的时候,已经有点呆相了,而罗曼罗兰似乎带点怪气,戈尔基又
简直象一个流氓。虽说都可以看出悲哀和苦斗的痕迹来罢,但总不如天女的“好”得明
明白白。假使吴昌硕翁的刻印章也算雕刻家,加以作画的润格如是之贵,则在中国确是
一位艺术家了,但他的照相我们看不见。林琴南翁负了那么大的文名,而天下也似乎不
甚有热心于“识荆”的人,我虽然曾在一个药房的仿单上见过他的玉照,但那是代表了
他的“如夫人,函谢丸药的效,所以印上的,并不因为他的文章。更就用了“引卖浆者
流”的文字来做文章的诸君而言,南亭亭长我佛山人往矣,且从略;近来则虽是奋战忿
斗,做了这许多作品的如创造社诸君子,也不过印过很小的一张三人的合照,而且是铜
板而已。
    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
    异性大抵相爱。太监只能使别人放心,决没有人爱他,因为他是无性了,——假使
我用了这“无”字还不算什么语病。然而也就可见虽然最难放心,但是最可贵的是男人
扮女人了,因为从两性看来,都近于异性,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
所以这就永远挂在照相馆的玻璃窗里,挂在国民的心中。外国没有这样的完全的艺术家,
所以只好任凭那些捏锤凿,调采色,弄墨水的人们跋扈。
    我们中国的最伟大录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也就是男人扮女人。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鲁迅《坟/论照相之类》



(七)
焦大不爱林妹妹
    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
会知道北京捡媒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
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八)
不看《林黛玉日记》
    我宁看《红楼梦》,却不愿看新出的《林黛玉日记》,它一页能够使我不舒服小半
天。
鲁迅《三闲集》:“怎么写”



(九)
人情派小说代表《红楼梦》*
    三、人情派  此派小说,即可以著名的做《红楼梦》代表。《红楼梦》其初名《石
头记》,共有八十回,在乾隆中年忽出现于北京。最初皆抄本,至乾隆五十七年,才有
程伟元刻本,加多四十回,共一百二十回,改名叫《红楼梦》。据伟元说:乃是从旧家
及鼓担上收集而成全部的。至其原本,则现在已少见,惟现有一石印本,也不知究是原
本与否。《红楼梦》所叙为石头城中——未必是今之南京——贾府的事情。其主要者为
荣国府的贾政生子宝玉,聪明过人,而绝爱异性;贾府中实亦多好女子,主从之外,亲
戚也多,如黛玉、宝钗等,皆来寄寓,史湘云亦常来。而宝玉与黛玉爱最深;后来政为
宝玉娶妇,却迎了宝钗,黛玉知道以后,吐血死了。宝玉亦郁郁不乐,悲叹成病。其后
宁国府的贾赦革职查抄,累及荣府,于是家庭衰落,宝玉竟发了疯,后又忽而改行,中
了举人。但不多时,忽又不知所往了。后贾政因葬母路过毗陵,见一人光头赤脚,向他
下拜,细看就是宝玉:正欲问话,忽来一僧一道,拉之而去。追之无有,但见白茫茫一
片荒野而已。
    《红楼梦》的作者,大家都知道是曹雪芹,因为这是书上写着的。至于曹雪芹是何
等样人,却少有人提起过;现经胡适之先生的考证,我们可以知道大概了。雪芹名霑,
一字芹圃,是汉军旗人。他的祖父名寅,康熙中为江宁织造。清世祖南巡时,即以织造
局为行宫。其父頫亦为江宁织造。我们由此就知道作者在幼时实在是一个大世家的公
子。他生在南京。十岁时,随父到了北京。此后中间不知因何变故,家道忽落。雪芹中
年,竟至穷居北京之西郊,有时还不得饱食。可是他还纵酒赋诗,而《红楼梦》的创作,
也就在这时候。可惜后来他因为儿子夭殇,悲恸过度,也竟死掉了——年四十余——
《红楼梦》也未得做完,只有八十回。后来程伟元所刻的,增至一百二十回,虽说是从
各处搜集的,但实则其友高鹗所续成,并不是原本。
    对于书中所叙的意思,推测之说也很多。举其较为重要者而言:(一)是说记纳兰
性德的家事,所谓金钗十二,就是性德所奉为上客的人们,这是因为性德是词人,是少
年中举,他家后来也被查抄,和宝玉的情形相仿佛,所以猜想出来的。但是查抄一事,
宝玉在生前,而性德则在死后,其他不同之点也很多,所以其实并不很相象。(二)是
说记顺治与董鄂妃的故事;而又以鄂妃为秦淮旧妓董小宛。清兵南下时,掠小宛到北京,
因此有宠于清世祖,封为贵记;后来小宛夭逝,清世祖非常哀痛,就出家到五台山做了
和尚。《红楼梦》中宝玉也做和尚,就是分明影射这一段故事。但是董鄂妃是满洲人,
井非就是董小宛,清兵下江南的时候,小宛已经二十八岁了;而顺治方十四岁,决不会
有把小宛做妃的道理。所以这一说也不通的。(三)是说叙康熙朝政治底状态的;就是
以为石头记是政治小说,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而揭清之失。如以“红”影“朱”字,
以“石头”指“金陵”,以“贾”斥伪朝——即斥“清”,以金陵十二钗讥降清之名士。
然此说未免近于穿凿,况且现在既知道作者既是汉军旗人,似乎不至于代汉人来抱亡国
之痛的。(四)是说自叙;此说出来最早,而信者最少,现在可是多起来了。因为我们
已知道雪芹自己的境遇,很和书中所叙相合。雪芹的祖父、父亲,都做过江宁织造,其
家庭之豪华,实和贾府略同;雪芹幼时又是一个佳公子,有似于宝玉;而其后突然穷困,
假定是被抄家或近于这一类事故所致,情理也可通——由此可知《红楼梦》一书,说是
大部分为作者自叙,实是最为可信的一说。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
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
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
和缠绵,倒还是其次的事。但是反对者却很多,以为将给青年以不好的影响。这就因中
过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
    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年老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
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红楼梦》而后,续作极多:有《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红楼后梦》、
《红楼复梦》、《红楼补梦》、《红楼重梦》、《红楼幻梦》、《红楼圆梦》……大概
是补其缺陷,结以团圆。直到道光年中,《红楼梦》才谈厌了。但要叙常人之家,则佳
人又少,事故不多,于是便用了《红楼梦》的笔调,去写优伶和妓女之事情,场面又为
之一变。这有《品花玻鉴》、《青楼梦》可作代表。《品花宝鉴》是专叙乾隆以来北京
底优伶的,其中人物虽与《红楼梦》不同,而仍以缠绵为主;所描写的伶人与狎客,也
和佳人与才子差不多。《青楼梦》全书都讲妓女,但情形井非写实的。而是作者的理想。
他以为只有妓女是才子的知己,经过若干周折,便即团圆,也仍脱不了明末的佳人才子
这一派。到光绪中年,又有《海上花列传》出现,虽然也写妓女,但不象《青楼梦》样
的理想,却以为妓女有好、有坏,较近于写实了。一到光绪未年,《九尾龟》之类出,
则所写的妓女都是坏人,狎客也象了无赖,与《海上花列传》又不同。这样,作者对于
妓家的写法凡三变,先是溢美,中是近真,临末又溢恶,并且故意夸张,谩骂起来;有
几种还是诬蔑、讹诈的器具。人情小说底末流至于如此,实在是很可以诧异的。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六讲“ 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中的一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69

帖子

1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7:22:38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喜欢诗词的人都会喜欢红楼梦!咱们还应该开一个红楼梦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7238

帖子

74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65
板凳
发表于 2010-3-13 23:01:5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鲁迅先生的文章还是很有意味的
::: 在 宓妃留枕人 的贴子提到 :::
我觉得喜欢诗词的人都会喜欢红楼梦!咱们还应该开一个红楼梦专版!
这个建议非常好!可惜论坛里的版主和站长们和阁下一样,都只是用户,这个论坛已经很久没有管理员的技术支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7776

帖子

788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888
QQ
地板
发表于 2010-3-14 20:06:48 | 只看该作者
有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9-11 23:52 , Processed in 0.0670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