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红楼梦》有感
女人的悲剧,女人的颂歌。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神瑛侍者,潇湘妃子,补天之石,绛珠之草,幻化出一个真实的梦境。女人是梦境的主角,男人只是低俗的看客,只有一人能参透梦中的玄机。这剧本便是薄命司,让她们演泽出如许的悲欢离合。日渐衰落的贾府成为了偌大的背景,惊人的透支让它坍塌得更快。
歌女在台上嘶哑着嗓子唱着,一出又一出。《金陵十二钗》的仙曲竟被她诠释得催人泪下。席上的看客们自觉无聊,渐渐地散去了。只剩那唯一的知音呆呆地静坐着。厢房内异香扑鼻,有茶有酒,可那痴人却不敢受用。那香是“群芳髓”,那茶是“千红一窟”,那酒是“万艳同杯”。
忆红楼,怨梦里红楼若梦;思往事,叹烟中往事如烟。看颦儿葬花落泪,听宝玉凭阑笑语。鹤影飞渡寒塘清,花魂长眠冷月明。细品人生香满口,醉饮红尘意微醺。粉杏青帘藏毒草,彩蝶玉兔隐虎狼。莫道注定命苦短,谁人笑里又藏刀?轻挥衣袖归西去,云彩不留泪亦空。无可奈何风吹恨,泣痕挂腮事已昏。
望天穹,夜已深,烛影摇红酒尚温。忽闻邻家奏锦瑟,乐声漫天雪纷纷。
歌新曲,舞翩翩,梨云明珰压双肩。慢移疾转香风起,妙目含情手纤纤。
果熟而离枝,乐尽而人散。浮华已去,旧燕仍回。飞鸟因食聚,谷尽各投林。好事完,坏事终,真真一个万事皆空。
歌毕,剧终。知音带着一脸的泪痕,和着晓风,来到了一处墓地。点香,烧纸,那纸上还隐约可见字迹:“……吊佳人……姣怯身躯……怎耐寒风……怜香玉体……哪堪雷鸣……红颜……薄命……”焚的原来是祭文。烟火燃尽,知音便嚎啕大哭。悲得坟上探出了似锦的繁花,红似火,白赛雪,紫若绸,粉如霞。都与知音一齐哀号。千万缕芳魂环旋,万千丝幽香飘溢。惊得众神出云端,群仙人离天宫。恸哭一回,知音跪谢百花,于是百花凋零又归冢。遂赐名此坟为“葬妍冢”。
梦一场,怎一个愁字了得!
悲,亘古不变;哀,已候千年。
故事早已完结,灵性未减。痴人说梦话,心声谁听见?都道荒唐,却不知因未解其意而自觉荒唐;皆云辛酸,又有谁能看透作者心里的酸?参破世态,阅尽炎凉,费尽苦心,方得此书。岂能单单付之一笑!
此情、此意、此景、此心,留与清秀灵慧之人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