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几首作品的评点

[复制链接]

160

主题

1301

帖子

33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3 16:5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惜秋华    本意》
簌簌金风,气泠然、可自青萍之末。
野径客踪,轻轻叠来黄叶。
蒹葭白露横江,更听取渔樵歌阙。
清越。
任苍波,点染秋痕一瞥。

莫向白头说。惯东篱照影,任暗香分窃。
深紫甸,淡翠苑,绿消红歇。
青衫纵许多情,对晚凉、初心谁悦。
深切。
向青霄,一弯新月。

——此词以词牌为题咏其本意,惜,怜惜怜爱之意。


上片写从早起的白日山水秋游。

“簌簌金风,气泠然、可自青萍之末”,以秋风起,以声音开头,也是历来咏秋所本,宋玉《九辩》开头即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而此句一反“悲哉”情绪,以“簌簌”“泠然”渲染,惜秋华之“惜”已油然而生矣。后面涉及了一个典故——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也为后面的“江”“苍波”伏笔。

“野径客踪,轻轻叠来黄叶”,追随秋风,人物出场,前句声,此句色;“野”“踪”“轻轻叠”几字又见“惜”意。

“蒹葭白露横江,更听取渔樵歌阙”,前句取《诗经 蒹葭》句意和东坡《前赤壁赋》成句融合,自然流转;前句为色,后句又声,与前两韵句相顶而来。
乐曲与歌为阕,“阙”为缺失和宫阙之意,此为错别字。

“清越”二字补充形容渔樵歌阕。渔樵,用于此处承“江”句既为偏义用法,也可以看做是渔应江,樵应野径。

“任苍波,点染秋痕一瞥”,苍波澹宕,景致、时空与词意亦随之荡漾散开~~唯“点染”一词的前后衔接似有不恰,接以“一瞥”,显得语句结构有些散乱费解。此处似脱胎于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惜秋华 八日飞翼楼登高》的“清浅。瞰沧波、静衔秋痕一线”,然不似吴词通顺。

下片由秋野转向居所,时间由日转夜,“惜”意也由怜惜怜爱掺入几丝自惜叹惜之意。

“莫向白头说”,此句来的突兀,语句也稍有费解,细看后面的“青衫多情”“初心”等字样,似有照应。此处吴文英词句为“十载寄吴苑”,这处转入时间意味似有借鉴。另,古人有重阳簪菊事例,杜牧有诗句“菊花须插满头归”,东坡有赏牡丹诗句“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莫向白头说”可看作合此二意引出菊花之笔,承前片来说是突转,一变上片优游舒缓节奏。然总体来说,此句作为前后片之衔接转折句,还是略嫌龃龉。

“惯东篱照影,任暗香分窃”,化用用陶渊明东篱典故和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照影”“分窃”两词,似暗用吴文英《惜秋华》“惯东篱深处,把露黄偷剪,移莫影,照越镜”句意。

“深紫甸,淡翠苑,绿消红歇”,甸,相应于苑,郊外、田野之意。所谓“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也,反衬剩有秋华之菊可“惜”也。

“青衫纵许多情,对晚凉、初心谁悦”,此句由景入情,面对如此秋如此华,“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只独自怀着诗心去静赏~~

“深切。向青霄,一弯新月”,承上句“谁悦”一问,颇有“知心唯有月”之意;同时,新月为月初,承上句“初心”,初心永如新,寓意也恰!新月一弯结尾,清雅可喜,饶有余韵。

此词咏词牌本意,选调恰切;脉络总体上顺畅清晰,情调优游舒缓、幽独自适,词句清雅,用典较恰;唯个别词句于衔接或于句内稍嫌含混不畅。


相关引申——关于过片

所说的过片,又称为过变,指词下一片的开头,联系着词的上下片。过片如何处理,关系着词意境的融合和结构的缜密。

沈祥龙《论词随笔》称:“词换头处谓之过变,须辞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前虚而后实,前实而后虚,过变乃虚实转捩处。”宛敏灏曾谈到:“片与片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在词的章法上也就必须做到若断若续的有机联系,彼此才能密切配合。”词之有机联系须前片结句似合似起,后片首句似承似转,让全篇意脉相通。

张炎在《词源》曾经提出:“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如姜白石词云‘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于过片则云‘西窗又吹暗雨’,此则曲之意脉不断矣。”张炎所说的是姜夔《齐天乐》: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侯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此词以声音为载体来写蟋蟀,上片从吟赋声到私语声、机杼声,下片紧接砧杵声、笑声和琴声,而过片“西窗又吹暗雨”也是雨声,完成了整首词声音的统一,同时“又”字与上片歇拍的“甚”意趣相投,从凄凉到更凄凉,也与篇末的“更”遥相呼应,读者的感慨也就更深一层。而紧接着,词人紧接一问句“为谁”,与弄“机杼”“砧杵”的“思妇”联系起来,正是“曲之意脉不断”。

再一类过片方式是深化递进,下片深化补充上片词意。这种词作结构并不少见,往往在下片叙述中回顾上片内容,上下粘连,结构较为复杂。如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中,过片“多情自古伤离别”由上片记事递进一层写别情,在下片中仍是继续上片叙述:“今宵酒醒”“此去经年”。

还有一类过片是上下两片活动、情感相联系融合,使得上下片感情及思想深度并列平行,能较为清晰明朗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感情也是统一的,一气直下,紧密连接,破格创新。 辛弃疾的词作时有此种。

最后一类过片是发起别意,沈义父《乐府指迷》曾说:“过处多是自叙,若才高者方能发起别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
此类词上下片是跳跃式的转折或蒙太奇镜头的衔接,过片不仅要服从结构变换安排,更要保证合中有分、气脉贯通。
此《惜秋华》词作应属于这最后一种,如意脉贯通些,则更佳。

词牌宫调声情特点——
惜秋华,南宋吴文英自度曲,入夹钟商,双调(健捷激袅)。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六仄韵。《梦窗词集》收此词调五首,题注:“重九。”可知词咏重阳日。秋华:秋花。词中有“十载寄吴苑,惯东篱深处,把露黄偷剪。”秋华、露黄均指菊花。调名本意即咏重阳日怜爱菊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主题

1301

帖子

33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8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6:24:13 | 只看该作者
囿狐綏綏 发表于 2018-11-26 06:07
秋风那一绝转结格调顿出,欣赏!

谢谢綏綏,霜天才子。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主题

1301

帖子

33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8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6:23:22 | 只看该作者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8-11-25 17:24
再次品赏西窗老兄清雅诗词!应该是大家感谢老兄才是,让大家得以品味佳作! ...

谢谢风云,辛苦了。感受你的学养和责任感。冬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主题

1301

帖子

33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8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6:21: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临帖,问好女史。向大家学习。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主题

1301

帖子

33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8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6:19:36 | 只看该作者
amonk 发表于 2018-11-24 23:51
《高阳台  秋岚》本来也是备选佳作之一,限于规则,惜乎落选。
特别喜欢起句“带挽青峰,霞归雁足,凭栏画 ...

谢谢老A,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2099

帖子

2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32
9#
发表于 2018-11-26 06:07:33 | 只看该作者
秋风那一绝转结格调顿出,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8#
发表于 2018-11-25 17:24:50 | 只看该作者
再次品赏西窗老兄清雅诗词!应该是大家感谢老兄才是,让大家得以品味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3811

帖子

409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97
7#
发表于 2018-11-25 09:11:5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6#
发表于 2018-11-24 23:51:14 | 只看该作者
《高阳台  秋岚》本来也是备选佳作之一,限于规则,惜乎落选。
特别喜欢起句“带挽青峰,霞归雁足,凭栏画景嵯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主题

1301

帖子

33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8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3 17:07:14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参与活动,感受到组织者、几位评委的认真热忱,深知他们的辛苦。这里道一声谢谢。特拈成一帖,以期今后学习以期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10 23:55 , Processed in 0.0882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