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拜读老A诗作有感

  [复制链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23:5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拜读了老A的多首七绝,感觉每一首都是佳作。其命题立意、谋篇布局、韵律铺排等方面自不待说,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语句虽然平白无奇,而且嵌入了不少现代词汇,通篇读来却令人拍案叫绝!
        依稀记得有些资料推崇一种观点:近体诗不应该使用现代语言(即白话文)。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未免过于偏颇了。
        诚然,近体诗是一种古诗,其发展历程必然要适应古代语言(即文言文)。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文言文已经成了历史遗迹,广为流行的是白话文。作为一首诗,如何既保留其古诗的特色,又适应今天的要求,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须知,一首优秀的诗词作品拿出来,是给人家欣赏的。能够好好欣赏的人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这个问题相信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答案当然是越多越好!
        事实上,白话入诗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远在李白、苏轼那个年代就已经有不少这类优秀作品,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这些优秀作品可谓流芳千古!
        我并不反对创作那些语言深奥的作品,只是认为不应该反对近体诗使用现代语言,两者应该和平共处,双轨并行。
        这就是我拜读老A诗作的一点感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6

主题

1208

帖子

22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90
20#
发表于 2010-9-6 00:47:01 | 只看该作者
古前辈的新观点着实不错!在这钟表,手机年代,我最不乐意有人把古董“更漏”搬出亮相。是古董吗?确切说:赝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96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9-3 13:10:53 | 只看该作者
::: 在 amonk 的贴子提到 :::
感谢古月老哥和各位是有的鼓励!
口语入诗,古已有之,不足为奇
问好老A!请多加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18#
发表于 2010-9-3 12:34:1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古月老哥和各位是有的鼓励!
口语入诗,古已有之,不足为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96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23:45:5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上各位临帖讨论、支持!
不当之处还请多加指点,拜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GNIHTAEESTONNACIDRIB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69
16#
发表于 2010-9-2 20:18:5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DNIMRUOYNILLAST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679

帖子

68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11
15#
发表于 2010-9-2 17:39:10 | 只看该作者
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813
14#
发表于 2010-9-2 16:28:4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5426

帖子

5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99
13#
发表于 2010-9-2 16:20:38 | 只看该作者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可以发表在这里的:
二、范围:
   “霜天晓角”为诗词古韵版块。支持属于古风、唐诗、宋词、元曲等体裁的原创性或优秀转贴的古典文学作品...
原来是这样呀!想把此好文章掠到茗香去![em: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419
12#
发表于 2010-9-2 15:09:19 | 只看该作者
陈明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离休。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理事。)在《谈诗艺》中提出“语言创新二十条”、“鲜活言语口头来”。试看:
1、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毛泽东   《清平乐 蒋桂战争》)

这里除了“黄粱、金瓯”是常用典,其它全是白话。(陈明强)


2、“一窍不通因特网,十分怕吃麦当劳。”(吴寿松《七十》)
3、“已拥人民原子弹,何忧国际执金吾。”(聂绀弩《悠然六十》)
4、“入学小儿需赞助,开刀老母缺红包。”(杨逸明《下岗戏作》)
5、“好汉最怕窝里斗,老夫怕吃眼前亏。”(杨宪益《第五届文代会》)
6、“阿娇卖菜归来晚,一嘴馒头进课堂。”(李大安《农民技校》)
7、“四手一心同一锯,你拉我扯去还来。”(聂绀弩《伐木赠棋》)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22 02:06 , Processed in 0.07049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