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秋感 (徐昌图体——饮散离亭西去) 飒飒商吹槛外,飘飘叶舞窗前。菱花窥鬓悟流年。利名劳世相,荣悴道循环。 风雨无非常态,人生何以周全。寄身尘海可随缘。斜阳描径菊,过雁唳霜天。
山海风云客老师点评:——词意如题,临秋感怀感悟。意脉结构颇为有致! 上片对句发端,古代把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因以商指秋季。槛外窗前,秋风舞叶,由远及近,窗内呢?菱花窥鬓悟流年,特写镜头,揽镜绿鬓添霜,方悟华年亦如花叶流逝。这里没有悲喜的表达,只做淡淡的描述。此情此景,词人感悟到:人世为名利荣辱劳形不尽,岂知天地自然的荣枯无言的演示了大道循环往复的真理!由景及情,由情入理,似已言意俱尽,看他如何安排下片。 下片,对应于上片开端的风霜花叶,作者由上片结尾的感悟又反推回自然人生:风雨本是自然常态变化,人生又如何能韶华永驻事事周全呢?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寄身尘海中随缘任运,只有随缘,才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赏天地自然当下的美——看那无限好的斜阳悠悠地西去,却仍可以静静品赏着三径之菊,陶然如醉;看那高飞的鸿雁驮着夕辉,在霜天中高唱着远去~~这个结尾照应于开头,却又是一种感悟后的升华,诗情画意,情景理交融!“描“”唳”两动词形象生动,尤其描字,精警细腻,情趣理趣油然自现,此三句配合,余韵悠悠,的为佳句! 词牌宫调声情特点—— 《临江仙》词牌,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乐章集》入“仙吕调”(清新绵邀),《张子野词》入“高平调”(条物晃漾),元高拭词注‘南吕调’(感叹伤悲)。音节谐婉,声情掩抑,感情细腻,宜表现细腻婉约之情调,可表达忧乐不同情感。 根据宫调特点与声情,词调选择甚为得当。
《 水调歌头》(毛滂体,九金增宋重) 疏林蛩语细,野径菊花黄。一番秋意,蓦然勾起几回肠。忆昔同游年少,分韵斗诗把盏,说着甚轻狂。弹铗何须识,夸口可称王。 卷行囊,揣梦想,别家乡。流年如矢,争忍绿鬓落微霜。当日坐中豪客,今日天涯歧路,圆梦怕难偿。嘹唳听孤雁,寂历看斜阳。
山海风云客老师点评:——此词写少年的踌躇满志到中年的壮志难酬,感叹流年惹动秋悲。从立意上,颇和谐完整,唯人生态度稍有退缩示弱。 此词意脉结构完整贯通,起伏跌宕,照应转接皆有致。 上片从眼前秋景勾起人生感慨,蛩语细——俗话说说来话长,似娓娓道来,并从少年回忆开始: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到结尾激昂至极。弹铗,课本中学过的典故,冯諼弹剑作歌,叹无鱼无车无家,最终孟尝君皆予满足,在这里与下句“称王”相对,有求人做主照顾意,称王则表示自己决定成就一切。很是恰切。 下片接少年的壮志起踌躇满志奔赴前程,三个短句短促有力相配合!一句“流年如矢”如截奔马,如翻书页,如换镜头——绿鬓落微霜!争忍二字似预示了什么。接下“当日”句承上片少年豪气,“今日”句转眼下落拓无成,对比之下凄凉至极!歧路正与开头野径呼应。情感上词意已尽,但作者以两句“嘹唳听孤雁,寂历看斜阳”结尾,颇有艺术性:一则以景结尾形象生动,韵味悠长;二则与开头两句“疏林蛩语细,野径菊花黄”遥相呼应,声,始有蛩语细,终有孤雁嘹唳,色,始有黄菊,终有斜阳,相得益彰;三则孤雁斜阳凄冷落寞,颇有眼下人生背景之感,有似写照。(只是悲观落寞了些,试想冯諼所以弹铗是因为真正自信,兼有试探,也自信必受重视,以及自信必有作为,只要自己提升了强大了,前方的路终究会宽平) 行囊之囊字虽可平声,但词谱不入韵,故此处除了运用特殊手法外,不入韵为宜。 词牌宫调声情特点—— 词牌《水调歌头》,便是截取《水调歌》的曲首部分,“另倚新声”而成。《水调歌头》调入中吕调。唐人水调凄凉怨慕、声韵悲切,属商调曲,今不见词作;宋人《水调歌头》则为中吕调,作词牌最早见于北宋苏舜钦,宋人昂扬酣畅、豪放潇洒。所咏有:吊古、登览、赠别、庆贺、感时伤世等。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放雄浑激情的词。一般不宜写委婉柔情的思想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