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8|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奖征上联——刻舟求剑剑难求(奖金已兑现)

  [复制链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30 11:1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出句:刻舟求剑剑难求

求上联——采用评分制,前三名分别奖励金币200、100、50个。
若两人或以上同分,名次并列,每人奖金不变。
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
1、符合联律得30分。出句为“中平中仄仄平平”,对句应为“中仄中平平仄仄”,第二四五六字每错一处扣5分,第七字错扣10分。新韵须标明,没标明者视同古韵。
2、符合对仗要求得30分。工对得满分,宽对得27分,失对一字扣10分,三字或以上不得分。
3、前四字为成语得20分。须标明成语来源(可采用提供链接的方式)。
4、符合重字要求得20分。句中第三、七字和第四、五字应相同,每错一处扣10分。

截止时间为2011年4月3日22: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99

帖子

1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9
沙发
发表于 2011-3-30 11:16:15 | 只看该作者
橼木求鱼鱼上树
刻舟求剑剑难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

主题

6309

帖子

630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09
板凳
发表于 2011-3-30 11:20:27 | 只看该作者
老差事——擂鼓助威&端茶递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38

帖子

14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8
地板
发表于 2011-3-30 11:23:23 | 只看该作者
投井下石tóu jǐng xià shí
【解释】: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出自】: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示例】:草野朋友,没有什么政治的约束,平时追逐酒肉,事情一来,就~。 ◎梁斌《播火记》一六
【近义词】:落井下石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http://dict.baidu.com/s?wd=%CD%B6%BE%AE%CF%C2%CA%AF&tn=dic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99

帖子

1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9
5#
发表于 2011-3-30 11:31:18 | 只看该作者
::: 在 杨柳长风 的贴子提到 :::
投井下石石易下(新)
刻舟求剑剑难求


投井下石
tóu jǐng xià shí
释义 看见人要掉进陷阱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
(http://baike.baidu.com/view/1067335.htm)
何不用落也是典故
浅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38

帖子

14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8
6#
发表于 2011-3-30 11:35:27 | 只看该作者
::: 在 一梦君 的贴子提到 :::
何不用落也是典故
浅见
“投”是平声,“落”是仄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38

帖子

14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8
7#
发表于 2011-3-30 11:41:27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一定得是用典故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637

帖子

6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7
8#
发表于 2011-3-30 12:28:48 | 只看该作者
蹲井看天天易看
刻舟求剑剑难求

断鹤续凫凫可续?
刻舟求剑剑难求。

成语“蹲井看天”属于自创,源自“坐井观天”,同意。
坐井观天(zuò jǐng guān tiān):意思是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典故1: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坐井观天, 蛙坐井中,终日沉醉于头顶上一方蓝天的美景。于是“井底之蛙”便被人讥笑为眼光狭小、见识浅薄者。但我想,坐井观天未尝不可,因为它是跳出井外,观赏浩瀚星河的基础。
  试想,蛙既然能静心于井底观天,天长日久,必定会对眼前那方蓝天中星转斗移、日月变更熟谙无比。这无疑为它将来面对广阔无际的天空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反的,若蛙毫无思想准备,一开始就置身于广阔的天空之下,难免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技、文化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知识浩如烟海。如果说,18、19世纪着意培养的是博学家的话,那么当今需要的则是具有精通专门知识的各类人才。这时就很需要一些坐井观天的耐性和韧性了。这点对于青年人尤其重要。青年人具有充沛的精力,对许多领域,诸如音乐、文学、绘画等等都显示出极大的兴趣。但往往不能持之以恒,经常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导致半途而废。相比之下,倒不如静下心来,安坐“井底”,先把眼前这一方小天地看懂、看透。
   有一位刚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除了专业课外,又另外选修了文学、音乐、美术三门课程,满怀信心地要使自己具备各方面的修养。但半年之后,他的自信就被事实摧毁了。由于他涉猎课程过多,而一个人的精力又毕竟有限,他每天只能疲于应付 。后来他接受了别人的建议,决定专攻文学。几年后,他已颇具文学造诣了。而且由于博览了众多文学名著,他在欣赏音乐或观赏绘画时也能浮想联翩,很好地领会作者意图。可见放眼观天不能凭空而来,它是以坐井观天为起点的。况且各处蓝天多有共通之处,先看明白眼前这小小的一片天,以后也好触类旁通。当然,坐井观天后一定还要跳出井外才好。当你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后 ,又能勇于运用思维,这就无异于为你的思想插上了翅膀。所以坐井观天是基础,跳出井外是思想的飞跃,二者可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典故2:
   《庄子·外篇·秋水》:“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庄子·外篇·秋水》[解说] : 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青蛙自豪地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先生为什么不经常到井中观赏游玩呢?” 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

    成语新编:坐井观天    文/王蒙

    蛙君幼时,家中有一口浅浅的枯井,他喜欢常常坐进去冥思遐想,高眺远望。及长,蛙君习画,尤喜坐入枯井,或系入水井,身围救生圈,心平气和,徐徐仰望,特坐独视,怡然自得。有时看到枝叶扶疏,有时看到花开花落,有时看到阴云一块,有时看到白云一朵,有时看到明月一轮,有时看到繁星几点……凡春夏秋冬,阴晴寒暑,风雨雷电,蚊蝇蜻蜒,蝙蝠飞鸟,树木花草,天光云色,轮廓虽小而变化无穷,均甚可观。蛙君喜而时习之,揣摩烂熟,因象生意,因意生气,因气生力,力发笔从,一幅幅亦古亦今,非古非今的奇画出世矣。 蛙君画甚为走红,以致走向世界,在香港、纽约、苏黎世的绘画拍卖市场上亮相,有一幅莫名其妙图,卖到250美元。 这一消息传来,舆论哗然。或曰,250美元算什么,实是对我美术家之污辱。毕加索之画曾卖2500万美元!蛙君售价不过毕老的十万分之一,实是有辱人格国格。或曰,这250元也是看准了蛙君二百五,才略施小计,吊蛙君的胃口,心怀叵测,别有用心,对蛙君表现,应该查一查。或曰,250元是一个伟大的开端,有了二百五才有二千五、二万五、二十五万以至更多,蛙君的画实代表了时代潮流,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撞击、融合、火花、变奏、误区、怪圈……云云。 一好事记者对蛙君进行追踪采访。蛙君幼稚,便把自己如何如何坐井观天作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记者。记者写了报道,舆论再次哗然。或曰,某方面之所以出250元,无非是妄图把吾们的艺术家全部干净彻底地赶到井里去。或曰,吾早就说过蛙某的画没有前途,怎么样?勿谓言不预也。或曰,坐井观天,其实连二百五的画也是画不出来的。记者报道,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克里空”,实违背了新闻道德与新闻纪律,必须严办,不可纵容也。或曰,蛙某坐井观天,偏住一隅,实是对于艺术事业的挑战,而他的挑战居然成功了,惊世骇俗,不能掉以轻心。或曰,蛙某,虽然不才,却亦不应全盘否定。坐井而画,误入歧途,能坐视不管不问不援不救乎?! 于是制定了救助蛙君系统工程计划。拉上他航海航空航天,令其知世界之大与井口之小以及以往诸画之微渺,拉上他参与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冷餐会纪念会发奖会校友会联欢会追悼会大宴会小宴会舞会今晚我们相识会……令其知世界之美妙缤纷诱惑梯突。蛙君如饥似渴如醉如痴如醍醐灌顶,暂停做画,不谈二百五的艺术。而是徜徉宇宙,遨游太空,沈浸人生,享受快乐。人皆谓蛙君好戏,还在后头呢。

    坐井观天新启示   文/刘先明

  “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这个“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家喻户晓,通常用来比喻某人的见识有限,眼光短浅;但是我认为这则故事在强调现在人们应该开阔思维、眼界放开的同时,却忽视了其他值得关注的因素和信息,当我们再对这则成语故事分析后,会有更深刻和实际的启示。 就这个故事来分析,焦点在于青蛙该不该跳出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但为什么要“跳出来”呢?就为了看看天有多大吗? 青蛙跳出来看看的目的不该是看天有多大,而是要知道无边无际的天底下,肯定还有很多井、甚至比自己现在所在的井还要好的井;应该了解自己所在的井是不是会有哪一天会没水、要有危机感;应该在跳出来后,在明白井外有井、井外有湖的情况下,在确保能维持自己生命时间情况下的活动距离范围里、再去寻找有没有比这口井更好的湖泊或水井,进一步去发现并栖身于水源比这口井的水源更充足、水质也更适合青蛙生存和繁衍的水源地,或湖泊或水井。 但是在决定是否马上跳出来的时候,它也要考虑跳跃能力、环境条件等问题,如果井中的环境和它的跳跃能力都不可能让它跳跃出来,它没必要现在马上跳,否则跳的越高,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应该要等到井里水多、能够跳出来的时候跳,如果能有锻炼身体的作用,可以边锻炼边试跳,否则那只会是无味的浪费和消耗。青蛙跳出来后,如果没找到比这口井适合自己生存和繁衍的环境,它应该在欣赏了自然界的美妙、知道了天有多大的信息后,再回到这口井里去、维持它的生命、繁衍后代、完成它的使命。 每一个动物都是具有其独特的自然功能并在自然界的生物链中发挥作用的,每个动物要在生物链中发挥作用,前提是要形成和具备本动物群种的生命、繁衍能力,青蛙的使命也应该是繁衍生命的、成为自然界生物链中不可断的一个链,那么它的生命中是不能没有水的,而井是较能积蓄、保存水,是比较适合青蛙生存的地方,对于青蛙来讲,它要关心的是水以及能盛满水的湖泊或水井,只有有了这样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它才能生存、实现自己繁衍生命的使命,现在,青蛙选择和占据了一个比陆地、沙漠等环境里水源相对多的环境里生存,不乏是一个暂时的明智选择。 这个故事自然也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因为我们身上有青蛙的影子。

  成语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46493.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18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9#
发表于 2011-3-30 14:03:44 | 只看该作者
出句:刻舟求剑剑难求
对句:横槊赋诗诗易赋

[典源]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旧庸书·文苑传·杜甫传》亦引之。 [今译]唐代元稹在杜甫墓系铭序中说:“建安年代之后,天下的文士遭遇连绵战火,曹操及曹王、酋相父子在戎马生涯中写作,横起戈矛赋诗,所以他们的慷慨悲歌、离愁哀怨之作,酣畅淋漓,远远超过古人.’ [释义]后以此典表现人有文才武略,以诗文抒怀。 [典形]曹公横槊、横槊、横槊曹公、横槊赋诗、横槊雄心、诗成横槊、风流横槊、横槊题诗、使君横槊。
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曰;“此鸦缘何夜鸣?”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操又大笑。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这里说的是赤壁之战前,但也有此诗作于赤壁之战后的说法。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2958

帖子

326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66
10#
发表于 2011-3-30 15:25:05 | 只看该作者
流水落花花尽落
刻舟求剑剑难求

流水落花形容残春景象。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23 06:35 , Processed in 0.0790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