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正宫.叨叨令和塞鸿秋】韵脚声调变化的探索

[复制链接]

419

主题

5389

帖子

538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16 16:0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目前常见的《元曲谱》版本中,【正宫.叨叨令】和【塞鸿秋】的曲谱一般是这样规定的:
【叨叨令】小令兼用。前四句多作对句。五、六两句叠,“也么哥”是定格。通体都叶去声。有得字体,叠字须用平声。
×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仄仄×也么哥,仄仄×也么哥,×平×仄平平去△。
【塞鸿秋】小令兼用。亦入[仙吕]、[中吕]。与[叨叨令]相同,唯五、六两句此作五字句。
×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在这里,明确标注了两首曲谱所押的韵脚皆为去声。
   在涂宗涛先生的《诗词曲格律纲要(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第一版)》“曲谱举隅”一章关于【叨叨令】的谱中,还援引了《南北词简谱》的文句:“也么哥句可不管文理为之。通体皆叶去声,切勿用上声韵”。在关于【塞鸿秋】的曲谱中,这样介绍:“本调与【叨叨令】相比,除不用也么哥三字之外,其余的句式、平仄均与【叨叨令】同。”此外还用括号注明:“本调通体宜用去声韵”。
   我们已经知道,不论词曲,最早都是配乐演唱的。词是配燕乐的歌词,以琵琶为主要乐器。因常用在宴会上,故称燕乐(古时燕通宴);曲是配胡乐的歌词,由于地域不同,南曲多以箫笛伴奏,风格柔婉,北曲多以鼓笛伴奏,风格豪放。词谱和曲谱所规定的声调,都是配合演唱用的。平仄声调不准确歌就唱不好听。随着词的乐谱已经亡佚,而曲的乐谱也不再使用,它们逐步演变成了吟诵谱:即不注工尺,只载宫调、注平仄,纯粹供人吟咏而不是为了歌唱。尤其是现代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诗词曲都面临改革和发展的考验。那么,在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代趋势下,我们墨守成规“通体都叶去声”的旧谱,是不是有点僵化呢?如果我们按别格制成的曲子婉转流畅,能得到吟诵的愉悦和美感,是不是应该抱残守缺呢?我认为在散曲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上不妨探索一下。
   附二首实验作品,敬请读者吟诵体会,并拜会方家雅正。


[size=3【正宫.叨叨令】写赠
幽姿雅趣秋葳蕤,行吟小唱如流水。觉心谙世知经纬,陶情叙酒凭诗蕾。
曲苑好呀也么哥,花地好呀也么哥,菊仙气韵真优美。
【正宫.塞鸿秋】自照
工余酒后研词谱,浓茶滚水沾唇苦。乏才曲苑充班主,临屏鉴帖惭愚鲁。
长明一盏灯,不寐三更鼓,惜无硕果心如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

主题

5389

帖子

538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8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9-16 16:13:26 | 只看该作者
补助:
本文系理论探索,初学者尚请遵谱制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5426

帖子

5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99
板凳
发表于 2010-9-16 16:53: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醉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9

主题

4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96
地板
发表于 2010-9-16 23:09:43 | 只看该作者
我对曲谱尚没有研究,谈不上评论此观点是否正确,但是这种基于继承和发扬前人优秀遗产的探索精神,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此帖已收入置顶帖子《散曲欣赏创作参考资料汇编--蟾宫醉客》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2138

帖子

21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38
5#
发表于 2010-9-16 23:31:4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4434

帖子

443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34
6#
发表于 2010-9-19 17:06:41 | 只看该作者
太难了..........呵呵..............继续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703

帖子

117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71
7#
发表于 2010-10-22 22:08:5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问候醉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26 14:23 , Processed in 0.0743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