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道之门

[复制链接]

107

主题

3868

帖子

38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01:3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道之门

在这扇门之后
是我们过去的挫折与经历
在这扇门之内
是我们现在的珍惜与拥有
在这扇门之外
是我们未来的理想与盼望。

我在门内静静的沉思
思索着来时的路,与未来的脚步
在这表面犹如静止的时光中
暗地里的岁月,却飞逝如眨眼的光束
而藏在光影中的故事呢!是一扇又一扇的文化之门。

二千年前的老人家,留下了千古不衰的『论语』
喋喋不休的念着:之乎者也,不胜烦人之道。
二千年后的年轻人,跳着太空舞步的摇摆唱歌
嘻哈嘻哈的唱着:哟哟哟、罗嗦的史籍不要读
嘿嘿嘿,爷们只要挣大钱,没靠谱的你就没门
嘢嘢嘢,青春的本钱要挥霍,讲道德文化的就靠边
跩跩的中指比上天,屌屌的外形最流行。

二千年前的夫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千年后的小子说:『商而不奸是蠢、奸而不商是笨。』
啊!我们优良的传统美德,敌不过西方文艺的复兴
我们精髓的道德思想,堕落至潮流的边缘
难道这忠、孝、仁、义的思想,就敌不过富裕的追求吗?
或许是『西方成功学』理论的强,或者是『中华成功学』哲理的弱
然而这谁强、谁弱的争执,不一定就有对错的分别!

西方文艺的复兴,是商业价值的塑造,科技超强的结果
中华文化的复兴,是道德人性的传承,和谐社会的结晶
这两者之间,共存而共荣、相辅亦相承、强弱不可区分
因为,我们生活在文化大同的年代,语言已没有障碍
沟通与交流,突破了距离的速度,蓝天也只是咫尺的高度
而那大海彼岸的土地上,早已遍布着华夏文明的根。

春秋夫子授课声,流转人间千万回
儒道长弘扬宇内,不朽哲思渡世人
信善学、守善道,无忧智者贵自觉
迷者,惑之所得、慧者,得之所惑、仁者,常思惑与得
啊!人情冷暖贵自知,成败得失心之度
信仰心灵、情怀养性,担当又何所畏惧
那些事、那些人,那些隐没在春秋列国的车马痕迹
犹如暮鼓晨钟,响遍了每个繁华的国度。

永恒的阳光,挥洒在历史的镜子前
而在镜子前的人们,蓦然回首的刹那间才发现
『站在镜子面前的人,看不见背后的自己。』
我是如此的沉醉,呼吸着门内的书香
那从春秋战国飘来的雅韵,犹如屡屡沉香的禅味
在迷与悟之间徘徊,惑与得之间流窜、成与败之间印证
印证人们的智慧,是否一如千年柏杨树的坚韧
坚韧的完成,文化的真挚与纯粹、弘扬与复兴
复兴这中华文化的大道,弘扬这华夏文化的大成。

我是如此的幸运啊!能走进这京城孔庙的大门
而那未来的路,在前方必有丰甜的雨露
滋润着我蹒跚的脚步、沐浴着我佝偻的身躯
走向人生最后的夕阳,陨没在唱晚的风中
当潮汐汹涌的时候,或许会有人眷恋着诗人的字句
『在海浪停止节奏的岸边,书声依旧永不衰竭。』
啊!这是我们中道的大门,一扇永恒的——觉炼之门。


后记:
不久前刚看了胡玫导演的电影『孔子』。让我不禁回想起去年的五月
,我去参观了北京的孔庙。那份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竟然让我有不
敢动笔写文章的感觉,深怕写不好了会误解了圣人的思想。而这种不
敢犯禁的思维,竟然困住了我将近一年的时间。一直到看完周润发诠
释孔子的角色之后,我忽然有了一种新的体悟,『中华文化是一扇哲
学的大门』。而在这扇哲学大门后的路,是我一辈子探索的方向。

西方的哲学与中华的哲学,是完全不同架构的。西方的哲学,是整个
欧洲的文化与历史的缩影,影响着后来的人们对科技、人权、自由生
活的规范。尤其是自由生活的观念,繁衍出许多『罗曼蒂克的爱情与
性的豪放生活』,而豪放的性生活,就产生了世界『性疾病』的连贯
转染,这在医学界里,是一个沉默的事实。因为,开放的性观念,在
西方的文学典籍里,随处可见。比如,希腊神话故事的特性,就是连
『神的性生活』也很公开的。而文学的作品,正好就是一种体现哲学
思想的特征,也代表了一种民族的传统与特质。

我有一个在大学里读哲学系的朋友告诉我:『整个东方的哲学,其实
就只有中华文化。』在东方的两个大国里,中国与印度的哲学,是最
具代表性的。然而印度的哲学,却因为释迦摩尼,而演变成一种宗教
性的哲学,其中尤以佛理最具代表性。然而,很多笃信佛教的群众们
,却不知道——『佛理,其实是被儒家与道家的文化思想,翻译与提
升后的结晶品。』为什么呢?因为,印度文或焚文,都不能把哲学思
想,诠释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只有中华文字才能把这种,博大精深的
哲理,诠释成人人能看、能懂的道理。

我想,中华哲学是超越宗教的。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有一段传杨
不朽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这短短的一席话,
却标示了——『人,一辈子的成长过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是这样来理解这席话的!如果
人生是一种数学,那么從0到100就是生命的过程。而我们的生命历
程中,有一半50的时间是用来学习的,另一半50的是睡觉与生活。
而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10年,都代表着一个里程碑。这其中有拿起
的、放下的;珍惜的、悔恨的;错过的、获得的,不管是对的还是错
的,到最后一定都有一个标准的界线。倘若我们能在种种生活的事物
中,发现这个对与错的标准界线,我们就能稳住欲望,不会沦为欲望
的工具,清楚自己在追求生活富足的过程里,不会越过道德的标准、
不会跨过泯灭良心的界限——『不踰矩。』

孔子的老师老子,中华道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中说:『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
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短短的经文里,明示了——『一个社会、国家、民族,和谐生活
的幸福真理。』

我想,老子是一个政治哲学家。不然这么多后世的专家学者,不会
把老子的思想,当成是一种『治世的哲学』。然而,当我仔细品读
一部分的道德经之后,我发现老子是一个伟大的『幸福哲学家』。
为什么呢?因为,『佛理,提倡的是一种对群众的慈悲与大爱,却
无法成为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还要尽量远离政治色彩,达到先
渡人后渡己,再离世、脱俗、出尘的弘法境界。因此,佛学是出世
亦入世的哲学。不能被任何一个统治者,拿来当成是治世的理念,
只能成为治世哲学中一项参考的借鉴。

然而,老子留存在道德经里的哲学思想,不但完全没有宗教色彩,
还可以完全被政治家采纳,当成是一种治世的核心教育思维。因为
,这是一种非常纯粹、直接、合理,合民族、合社会、合国家,合
乎慈悲、合乎大爱、和睦自然的幸福生活观念。

『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这段经文:『最大的怨恨,都是来自于民族
之间的鄙视与冲突。』这种怨恨,无论如何的去化解,都会存有余
恨的,只有以『德』来化解怨恨,才有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圣人宽恕的胸襟。比如一个慈悲的债主,即使
手上有借贷的契约,也不会去威逼一个无法偿还债务的穷人。有德
之人,心境宽畅富裕;无德之人,心境苛取刻薄。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大自然的生存规律,是不会分辨熟悉或陌生的。这是一种没有偏爱
的自然法则,物竞天择、亲疏同视。人心,也是同时存在着『偏执
阴险、豁达纯真』的一面。然而,我们要经常与善人为友,这样才
能保持一颗——『慈悲善良的心』。

我想,老子当初写这段经文的用意,应该是要告诫当时的君王百官,
不要施行『苛政』于民,而是要以『德政』治民。这样才能让社会充
满和谐与幸福的气氛,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兴旺繁荣。这是
一个多么伟大的『幸福哲学思想』,不但利民、利国,还能成为一种
『治世的核心理念』,完全没有种族分歧、宗教色彩。大家都朝向幸
福生活的方向努力,这些不就是,我们现代人要的生活环境吗?一个
没有战争,充满和平,公平竞争的和谐世界。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孔子与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哲学是治世的,孔
子的哲学是渡世的。』我想这些是因为关系到,古人们社会的一个大
同思想——『天下大治』。老子生活在周朝末年的战乱时代,孔子生
在活春秋战国的争夺时代。两个人都是饱历忧患、忧国忧民,历经沧
桑的智者。而他们在有生之年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天下大治。』
也许,就是因为这『天下大治的盼望』,让他们两人不约而同的把,
思想哲学、生活理念,共同绽放致一种生命幸福的高度。而这种高度
是后来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无法超越的距离。即使是宗教家说的:
『大爱。』也是一种『非我门徒、不入我道』的层次而已。因此,我
想说:『最大的幸福,是社会的和谐与繁荣;更大的幸福,是国家的
稳定与和平;更难能可贵的幸福,是全世界人类的和平相处。』那什
么是我们个人,所能理解与感受的幸福呢?我想只要这二十个字就够
了——『生活大治、健康大治、事业大治、经济大治、爱情大治。』

哈哈,这场困惑了我将近一年的哲学思索,总算没有白费。或许将来
我还会写出更好的文章,但我绝对不会再有这种,害怕犯禁的思维。
或许我也会被某些宗教的学者,误解与批评。然而,即使发生了也无
所谓,那些都会成为我的一种『逆向学习的方式』。我只想对所有热
爱中华文化的朋友们说:『我们都是一家人。』


云海作品
16-04-2010,1.10am
记录:学习中华哲学的困惑时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7238

帖子

74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65
沙发
发表于 2010-4-17 15:32:19 | 只看该作者
深刻!受教!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1748

帖子

174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48
板凳
发表于 2010-4-17 21:01:09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734

帖子

377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77
地板
发表于 2010-4-20 17:24:52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19

帖子

3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9
5#
发表于 2010-4-22 19:39:47 | 只看该作者
人各有命,中国的古代精华自会有人继承,释云前辈何必幽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32
6#
发表于 2010-4-25 11:23:44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读云海作品,问好云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5-18 06:56 , Processed in 0.0740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