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
2万
论坛元老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3万
超级版主
::: 在 山海风云客 的贴子提到 ::: 也是讨论了很多次的问题了。 其实这个问题,就看个人的倾向了,我是主张“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爱这爱那无人怪”的,但至少应该做到“萝卜... 旧韵有它的历史意义沉淀在里面,尤其是入声字,我很喜欢,现在按照一些地区的方言去读,也是非常押韵的... 总之,我赞成双规、偏向旧韵,但都应该“各轨各守规”。 问候刀兄,祝福新年快乐! 也祝福各位~~~~
::: 在 万古刀 的贴子提到 ::: 其实,《宽韵》也是新韵
99
1177
金牌会员
227
1万
::: 在 万古刀 的贴子提到 ::: 宽韵说略 赵京战 中华诗词学会《21世纪初期发展纲要》中,关于诗韵改革提出了“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2004年6月《中... 在旧韵的使用上,诗韵改革仍有未完成的工作。 目前,广大诗词爱好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作者在诗词创作中,突破了《平水韵》的限制,基本上按照比《词林... 既然事实如此,我们就应该承认它存在的合理性。循其实而责其名,实既至而名应归,这是自然合理的。... 我们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呢? 第一个道理就是承认事实、顺应潮流。前面已经谈到了古人、今人在诗词创作中对旧韵的突破和拓宽,我... 第二个道理就是,旧韵在划分韵部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某些不合理性。这也是古人今人对它进行突破... 旧韵特别是平水韵,在韵部划分上的不合理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科举考试的需要,旧韵韵部存在着“强硬划分”现象。如“一东”和“二冬”,古人也认为没有任何差别,却... 2、由于古代没有注音系统,用“反切”、“读如”注音,很难找到统一的划韵标准,因此,旧韵韵部存在着“划分... 那么,元曲的音韵是不是也是对《平水韵》、《词林正韵》的突破和拓展呢?不是。因为《中原音韵》(曲韵... 3、诗词不同韵,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很合理、不太必要的。看不出它在诗词发展... 对于旧韵作出适当的调整,主要是以《词林正韵》为基础,参照“同身同韵”的原则,适当合并韵部,暂名为《... 1、第一部“东冬”与第十一部“庚青”合并为“东庚”部,可以通押。但仍保留原词韵的“东冬”与 “庚青”两个... 2、第六部“真文”与第十三部“侵独用”合并; 3、第七部“寒删”与第十四部“覃盐”合并; 4、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部,即所有的入声部合并,全部通押。但仍保留原词韵的“屋沃”、“... 关于入声部合并,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诗韵新编》早就认为,入声可以通押。书中把入声字按照汉语拼音... 《宽韵》与《平水韵》、《词林正韵》的韵部对应状况,可以从下面的表中,更清晰的看出来。(表中所举韵... 《宽韵》与《平水韵》、《词林正韵》韵部对应表 宽 韵 (诗词通用) 平 水 韵 (诗 用) 词 林 正 韵 (词 用) 第一部 东庚通押 (一)东冬 一东二冬 第一部 东冬 (二)庚青 八庚九青十蒸 第十一部 庚青 第二部 江阳 三江七阳 第二部 江阳 第三部 支微 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 第三部 支微 第四部 鱼虞 六鱼七虞 第四部 鱼虞 第五部 佳灰 九佳(半)十灰(半) 第五部 佳灰 第六部 真文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十二侵 第六部 真文 第十三部 侵独用 第七部 寒删 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 一先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第七部 寒删 第十四部 覃盐 第八部 萧肴 二萧三肴四豪 第八部 萧肴 第九部 歌波 五歌 第九部 歌独用 第十部 佳麻 九佳(半)六麻 第十部 佳麻 第十一部 尤求 十一尤 第十二部 尤求 第十二部 入声通押 一(屋沃) 一屋二沃 第十五部 屋沃 二(觉药) 三觉十药 第十六部 觉药 三(质陌) 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 十四缉 第十七部 质陌 四(物月) 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 十六叶 第十八部 物月 五(合洽) 十五合十七恰 第十九部 合恰 (注:具体字表不再列入,读者可自行与《平水韵》《词林正韵》对照使用。) 比较上表中所列的《宽韵》与《平水韵》、《词林正韵》的韵部对应状况可以看出:《宽韵》只是沿着《词林... 诗词通用的《宽韵》,还算不算旧韵呢?当然算。《宽韵》只是对《平水韵》、《词林正韵》的韵部做了少量... 在使用新韵和旧韵的问题上,我们的方针是“双轨并行”。在使用旧韵中的《宽韵》和《平水韵》《词林正韵》... 2005.10.01. (本文将发表与《中华诗词》杂志2006年第3期) 来源:http://www.zhscxh.com/gdscshow.asp?articleid=202
::: 在 山海风云客 的贴子提到 ::: 这个只是定义的争论了(韵书中字数多的韵部。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圣俞 戏曰:‘前史言 退之 为人...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好贴! 《中华新韵(十四韵)》正是赵京战副会长主持研讨、最终定稿并于2005年发表在《中华诗词》刊物上的。 刚入门时,因不懂入声字,比较偏好使用新韵。后来熟悉了入声字,正像风云客兄弟所言——喜欢上了旧韵。赞... 问好二位!
::: 在 万古刀 的贴子提到 ::: 对不起,山海兄,刚才有事打错字了,呵呵,应该是:“其实,《宽韵》也是旧韵 ” 很愿意与诸位诗友商榷,真理不辩不明。
80
993
1058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30 20:03 , Processed in 0.07443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