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题图作业#感谢风云大哥指点,已作修改

[复制链接]

69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8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16:1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邪魔老奴 于 2019-12-16 22:51 编辑

莫聽西風卷葉愁,年華如許水空流。
眼前竹葉青猶翠,心底芭蕉展或收。
長夜冥思還問盞,小樓斜臥竟無由。
寒宮借我三分月,從此天涯不憶秋。

6、《題圖》
莫聽西風卷葉愁,年華如許水空流。
眼前玉竹青和翠,心底芭蕉展或收。
長夜幽思還問酒,小樓斜臥竟無由。
寒宮借我三分月,從此天涯不憶秋。

此律写秋夜诗酒独处之人生感怀,以及古来深婉难排之秋悲意绪。

此律根据意脉结构按前四句后四句两段分截。
前截四句,写面对秋之为物,理性思悟与感性体验之交织;作者理想之倾向与不自觉之体验,又为后截做了暗示与铺垫。

首联以劝慰感叹提出了面对秋之理性思悟。首句劈头“莫听”二字先声夺人,似欲给人以重大关切与启示,同时也将读者自然地引入画中,似与画中人边听“西风卷叶”(或者化作画中人在痴痴独自静听)边沉思,并有所心得;“西风卷叶愁”五字,很好诠释并概括了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意。整句似要一反古来文人悲秋传统,“反弹琵琶出新音”,何以如此说?令人期待下文。“年华如许水空流”一句,紧接上句阐述所以劝慰之缘由。自古悲秋之情形,如同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伤春一样,在这样的心境下,美好韶华难免如同“长东”之水空自流逝,何时能已?
此联经典生动之意象与富含理趣之劝慰水乳交融,富有概括力、说服力和感发力,圆转流美!

颔联承首联,似以图中具体物象对前述理趣思悟予以形象解说。其中三句承首句:莫听,莫愁,且看修竹,长青长翠,何曾多悲,何曾惹恨?四句承二句:心解,心结,正似芭蕉,乍展乍收,空自垂泪,空自伤怀!
这里作者直接刻画竹与芭蕉,以意象呈现,并未掺入说理语言,然而越是这样,越是引发读者自觉去探索其中理趣和人生感悟,显得更有形象性、自然性,颇似古人观天地万物而独觉于心一般,同时与画配合得极为妥帖自然!第四句心与芭蕉融合,已不独是眼中之芭蕉,不禁想起此次活动中第二首作品“自问芭蕉还似己,一经风雨便多情”之尾句,两句一持重一悱恻一含蓄蕴藉一淋漓尽致,相互生发相互阐释,真真绝妙之巧合!
另,“玉竹”一词,一则乃为他物与竹实不同也;二则,作为合成之偏正式名词与芭蕉之单纯词名词,其对仗之工稳性稍欠。

这里,前截之第四句“展或收”三字,根据句意其“展”字姑且解为“放下”,“收”字姑且相应解为“执着”,那么,最终是否“展”其理性思悟之放下化解了“收”其感性体验之执着呢?此句安排在“竹青和翠”后,已自暗示矣。

于是,后截四句写缠绵悱恻之“悲秋”感性体验终究不能自已,并祈求新的不可捉摸的诗意慰藉与解脱。

颈联承前截作转,将终究不能自已之“秋悲”形象地刻画出来。其中前句之“问”字用得极好:长夜漫漫,绵绵幽思其来无端,难禁难解,百般无计之下,只得“问”酒求取解脱答案。陶渊明《饮酒》诗中不是说“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嘛?苏东坡不也号酒为“扫愁帚”嘛?只是谁知,“举杯消愁愁更愁”,结果可知矣~~后句“小楼斜卧竟无由”刻画辗转难眠之情状细腻生动。
另,此联“幽”“楼”与韵字“由”之挤韵、“酒”与韵字“由”之撞韵同现,虽非必改之诗病,亦属韵律上之微瑕,宜应注意。

尾联承颈联“问酒”之不得转而寄托于明月,求取新的不可捉摸的解脱“秋悲”之道。“不忆秋”正又与首联遥遥呼应。同时,明月意象之引入又自然地切合画中明月,不离题图之旨。
何以说“不可捉摸”,固然“展或收”已有暗示,颈联已有刻画,最终亦正因是“借”!借,则非己之所有,“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其不攻,恃吾有以不可攻也。”(《孙子兵法》)而今无所恃无所待,故知其“莫听”之不成也!正所谓“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正所谓“春恨秋悲皆自惹”也!从“莫听”到“转或收”“问酒”,此扬抑之一转,从“无由”到“借”“从此不忆”,此抑扬又一转,而“不忆”之后呢?恐又有一转也,此三转也侧面委婉深刻地烘托了作者细敏多情之诗心!

另,品此篇中一“借”字,不禁联想起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还有一段妙论可资品赏借鉴,大意是举引唐以来多位作家使用“借”字的诗句,谈论“借”字在诗句的用法,说明这句诗写得好,不能单靠一个“借”字的使用,而要靠“看”字的配合。下面发来同品——

(黄庭坚)《次韵向和卿与邹天锡夜语南极亭》第二首:“坐中更得江南客,开尽南窗借月看。”天社注:“孟郊诗:‘借月南楼中’。”按句有“看”字,方能得“借”字力。天社仅睹“借月”字,掇皮而未得髓矣。香山《集贤池答侍中问》云:“池月幸闲无用处,主人能借客游无”;又《过郑处士》云:“故来不是求他事,暂借南亭一望山。”朱庆余《潮州韩使君置宴》诗(一作李频《答韩中丞容不饮酒》)云:“多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贯休《晚望》云:“更寻花发处,借月过前湾。”无游字、望字、看字、过字,则借字之用不着。后来如陈简斋《至董氏园亭》云:“帘钩挂尽蒲团稳,十丈虚庭借雨看。”《梅磵诗话》卷中引叶靖逸《九日》云:“肠断故乡归未得,借人篱落赏黄花”;又赵愚斋《清明》云:“惆怅清明归未得,借人门户插垂杨。”《列朝诗集》乙集卷五瞿宗吉《清明》云:“借人亭馆看梨花。”《匏庐诗话》卷上引唐子畏《墨菊》云:“借人篱落看西风。”黄莘田《秋江集》卷一《闲居杂兴》之八云:“借人亭馆看乌山。”作者殊列,均以看字、赏字、插字畅借字之致,山谷手眼亦复尔耳。刘须溪评点《简斋集》,于“十丈空庭借雨看”句评曰:“借字用得奇杰”,似并山谷句忘却矣。

此诗立意贯穿全篇,结构层次跌宕曲折,诗情愈转愈深,词句典雅流美,很是耐品!白璧微瑕之处,一是玉竹一词,二是颈联韵律。此两处避免则绝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沙发
发表于 2019-11-25 17:16:35 | 只看该作者
临时过来,恰好看到。
“竹叶”和“盏”处改的都好,相互照应;竹叶可双关理解,老杜有“竹叶于人既无份,菊花从此不须开”,即用其指代酒之意。
小楼斜卧竟无由,感觉这句保存原貌更有味道,实在避免不了的宁可保留诗意最适合的字。鲁迅也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之句。
“犹”处改的不是又挤了么,可不改。
“忖”字感觉还可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89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17:23: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哥,再改:
莫聽西風卷葉愁,年華如許水空流。
眼前竹葉青和翠,心底芭蕉展或收。
長夜冥思還問盞,小樓斜臥竟無由。
寒宮借我三分月,從此天涯不憶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地板
发表于 2019-11-25 20:38: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monk 于 2019-11-25 20:41 编辑

貌似颔联第一次改的更有味道,竹叶青可分读也可连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5#
发表于 2019-11-25 20:50: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青与翠,意义相近,有些雷同了,还可再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897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6 22:53:25 | 只看该作者
山海风云客 发表于 2019-11-25 17:16
临时过来,恰好看到。
“竹叶”和“盏”处改的都好,相互照应;竹叶可双关理解,老杜有“竹叶于人既无份, ...

谢谢大哥,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897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6 22:55:46 | 只看该作者
amonk 发表于 2019-11-25 20:38
貌似颔联第一次改的更有味道,竹叶青可分读也可连解。

谢谢大师,青和翠有美感,稍嫌不合理,青犹翠,虽合理,却显得没有味道,我太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3 06:34 , Processed in 0.0678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