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兴参赛作品及点评

[复制链接]

69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8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20:4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邪魔老奴 于 2018-11-26 22:36 编辑

《贺新郎》
月近中秋矣,认苍凉,苔痕一点,旧情如洗。
初见当时犹如梦,今却在、谁梦里?
渐行远,都伤不起。
剩有一杯红豆酒,趁宵疏,酣畅还无计。
我且饮,你随意。

江湖路远君知否?
也应叹、未卜平生,千般依你。
相识相离还相问,总笑说、还可以。
恁如此,何来后悔!
云雨沉浮终有尽,到头来,不过一场戏。
又怎说,错和对?

——此词写历经情绝与情劫之诉心。

上片,“月近中秋矣,认苍凉,苔痕一点,旧情如洗”,中秋月暗蕴团圆意,反衬月圆人缺。所以用“苔痕”,苔生于阴暗幽寂人迹罕至之处,又苔多被踏过,似总有一股无人理会不敢理会之意在。然而就这么一点,也将被风雨洗去,一个“洗”字,希冀或怕,不明言也似皆寄寓其中,此句基调定下。
“初见当时犹如梦,今却在、谁梦里?”初见非梦,如梦般美好,却终如一梦;初见难忘,却又追忆入梦。然而却以问句出之,一个“谁”字迷离惝恍,指你?指我?谁又能说得清?初见是执是放,谁又能分得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此句跳跃时空,今昔回环,语言浅显而寓意丰富曲折,韵味颇佳,堪称佳句!清代彭孙遹的《生查子·旅夜》有“梦好恰如真,事往翻如梦”,与此句异曲同工,一疑问直指,一陈述对举,各有特色!
“渐行远,都伤不起”,渐行远三字承上句之梦,直似写梦中永诀,情景逼真!一句伤不起,道尽无奈~~
“剩有一杯红豆酒,趁宵疏,酣畅还无计。我且饮,你随意”,红豆本情之信证,今成诀别之酶,既无可回避,姑且痛饮!我且尽饮此酒,从今即非故人!酒虽到,皆成泪~~宵疏二字,似夜诀之意,略显生涩。

下片,“江湖路远君知否?”,承宵疏而来,相忘于江湖,“明朝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也应叹、未卜平生,千般依你”,承罢一转,似又回转——早知如此,是不是当初千般依你,就会…就不会…??
“相识相离还相问,总笑说、还可以。恁如此,何来后悔!云雨沉浮终有尽,到头来,不过一场戏”,终是烟花易冷,奈此啼笑因缘!一场之一为入声,可以入代平,不算出律。
“又怎说,错和对?”——一句反问,错错错,莫莫莫~~

此词诉心抽丝剥茧,曲折起伏,淋漓尽致!最大特色为语言的运用,爱情恋情为人类普遍感情感,其悲欢离合极易引起普遍感应,把此易普遍感应之情以诗词语言出之尤易感人;同时,遣词用字通俗自然,语句流畅而凝炼,颇有概括力;“今却在、谁梦里?”“总笑说、还可以。”两句本六字句,正常双字句读,作者反之皆划成三、三句式,变迂徐舒缓为短促生硬,情调冷淡决绝,很能衬托情变之心境,可见作者驾驭诗歌语言的能力!

唯整篇恩怨尔汝之赋法多,暗示象征衬托等比兴之法绝少,只开头由月引发,余下皆直抒胸臆略嫌单调,意象稍嫌单薄。一则历来填《贺新郎》或情景交融,或情典(故)结合,或即使明白抒情或议论之作,也间以上述手法勾勒提缀,以充实意象增加形象感;二则,《贺新郎》这个词调极为讲究首尾一致,所言为一气如话一语,起伏跌宕在中间。所以,“错与对”之句意融入在“云雨…一场戏”那句中,月圆人缺之意与象如在结尾有呼应,则韵味更佳!如能注意这些,会使得此词更加哀感顽艳,此作哀感颇有,而顽艳稍逊。

“江湖路远君知否?”一句中之“否”字,有以下读音——
按《释文》中否字俱兼缶鄙二音,然鄙音为恶与秽之意。
否 有韵,上声 (fǒu):音缶。
否 尤韵,平声:未定之辞也
否 纸韵,上声 (pǐ):音痞。《玉篇》闭不行也。《广韵》塞也,易卦名。否卦泰卦正相对。
综合以上,此处否字不可读为鄙音痞音,应读为缶音,故此句此处出韵。

《贺新郎》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词调起于北宋,盛于南宋,衰落于金元,由北宋苏轼首次填写,是宋代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调。
龙榆生先生对这个词牌有一句话:“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就是说这个词牌可用来表达各种情感,只是表现豪迈、激情时宜用入声韵,而表现凄婉、忧郁情感时宜用上、去声韵。
另,此调不宜作催妆喜庆的祝贺曲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89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22:32:17 | 只看该作者
《千秋岁》
听蝉听雨,梦向南州去。
青棹影,凌波路。
忍看孤雁远,还值天涯暮。
偏佐酒,东篱酒醒深花处。

记那年相遇,说尽柔情语。
侬与我,谁辜负?
一朝音信断,两地终生误。
秋与月,年年别后还相顾!

——此词写情事。

上片写景,听蝉听雨,以致悠悠入梦,梦向南州,一“向”字精警,自有其伏笔意味在。以下清棹凌波都承南州而来,前点后染。接着又以孤雁东篱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偏”字在,则“深花处”其来有自。上片实景语皆情语也。

下片直接写情,承上片皆是布景故地。此情凄怨不堪回首。结尾“秋与月,年年别后还相顾!”既是承接下片“音信断”,又是照应上片之“梦向”与“深花处”,以情景交融绾合收束,饶有余味!

词牌宫调声情特点——
《千秋岁》歇指调仙吕调(清新绵邀),凄凉幽怨、声情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情,绝不能祝寿喜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899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22:38:13 | 只看该作者
《七绝》
新凉出道抹香尘,寂寞黄花始向春。
明月秋风一杯酒,江湖此夜思何人?  

前两句,黄花为主,新凉出道、香尘、寂寞等字样皆陪衬之笔。而“始向春”则比拟之笔描画黄花情态,寂寞,始,向春,几个词是关键点,为尾句伏笔。此两句黄花为主,实又诗人之陪衬,诗人之象征。 后两句,跳开黄花转到诗人情怀,完成了黄花为主到作为陪衬的过程,同时承前面的伏笔,道出“思人”主题,脉络大致如此。 思,应如“一弦一柱思华年”中思之读破用法。不过,严格来讲,古代,尤其宋代及以前名词读去声,动词读平声。 此诗以象征比拟手法写秋思主题,结构别致,富有韵味!

38、 《七绝》
酒后不知霜露重,深宵独自莫凭栏。
无非两地中秋事,月色一壶我先干。  

场景:秋深露重、独自一人把酒凭栏,左右不了分处“两地中秋”的现状,只能独自一饮而尽……用情深远、细腻、执着,笔调豪放,转结得法,结句着力、出彩!“月色一壶”与第一首的“一袋秋光”用法相同,“诗家话”!美中不足的是,第二句的“莫”字,出场早了,转句的跳起“蓄势”被破坏,削弱了转结的力道。试试换成“深宵独自久凭栏”感觉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899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22:39:43 | 只看该作者
《七律》新韵
十几年来辨是非,秋中明月不相违。
峣峣心垢生如朽,皎皎身污死似灰。
深教功名终是浅,言传禄利更无为。
若于今夜高楼望,路在前头归不归?

作品押新韵五微韵

峣峣:音yao2,高直,常喻性格刚直。
皎皎:洁白,清白。“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语出《后汉书·黄琼传》,指越是性情刚直的人越容易受到伤害,越是内心洁白的人越容易被抹黑。
心垢:佛教语,烦恼。“心垢都已灭,永言题禅房”——李白

赏析:作品声韵准确,以论起笔并不多见。“辨是非”准确说是一件很难的事,多数人一辈子都在“学”辨是非。“是”和“不”两个字分别用了两次,当避。“莫将愁苦求诗好,高位从来谶易成”,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我也写过这样的诗词。刚上大学不久学填了一首词,名字词牌都忘了,只记得一句“求平安早报,人老西京”。阴差阳错毕业真就留在了西安,一留就是30年。成家、就业、买房、交友……再也无缘回到我的故乡。所以我很怕诗谶,再也不敢乱写。

小贴士:诗可以怨
《论语·阳货》篇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个人总结兴是手法,观是方法,群是态度,怨是风格,唯独这个“怨”千百年来表露的最直接。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诗自然属于言的范畴,所以怨对于诗来说是有情感基础的。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盖愈穷则愈工”,这便是诗穷而后工,所以怨对于诗来说又有了物质基础,诗简直不怨都不行了。诗的怨我分析来自诗人的两种心结,一种是自己对外界看不惯,社会责任感使然;一种是外界对自己不理解,内心孤独感使然。上一则小贴士我说过诗人宜永远站在批评者的角度,看不惯而发的怨实际上是“刺”,就是王国维说的“美刺”的刺,是对外的批评。内心孤独感产生的怨是发愤抒情,就是屈原的“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怨是情的动因,而非情的表现,最好的火候把握是怨而不哀,愤而不怒,一上来就比惨那是对怨的曲解。


32、 《五律》新韵
平生多问酒,风雨下江湖。
山险鸢飞尽,秋高月不孤。
疏菊犹尚在,醉客可行书。
独醒人何往,拂衣应自如。

作品押中华新韵十四姑

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王维

赏析:该作品声韵流畅,颔联“山险鸢飞尽,秋高月不孤”前实后虚,“尽”与“孤”相对,宽中有工,字背后隐藏的数量词性用的很好。“秋高月不孤”是其佳句,尾联后句结的很高古。小小不足是个别处仍需炼炼字,如“下江湖”,“可行书”等。

小贴士:诗意的沿袭和出新
说这个话题之前先看一首诗,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季草木零落,万象萧疏,很容易联想到悲伤的情绪,所以多数的诗作是用秋景发兴悲伤、思念、迟暮等情感的。总之把秋往悲里写不犯病,可这样好么?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蠢才,除非你说这朵花好压称。沿袭不是抄袭,宜承于斯而胜于斯。它可以隔时空缩短我们和古代诗人内心的距离,心之戚戚,言之切切。同样的景致如果能取前人未取之意,发前人未发之语,象梦得先生这首,那便是出新。出新是换视角的出新,是要表达的属性本来都在,只是诗人换了观察位置,绝非不着边际的妄言。陈寅恪为王国维题写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碑文,出新须秉承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899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22:44:51 | 只看该作者
比赛结束了,秋兴未尽,学到很多东西,有好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辛苦各位评委老师,古月老师,向你们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6#
发表于 2018-11-30 09:56:09 | 只看该作者
邪魔老奴 发表于 2018-11-26 22:44
比赛结束了,秋兴未尽,学到很多东西,有好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辛苦各位评委老师,古月老 ...

慢慢说
哪天酒后说更好
兄弟千万别客气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8-9 23:11 , Processed in 0.0675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