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岭清霜重,裁云雁字斜。
尤怜枫解意,惠我一肩花。
五龙闹海老师点评:“染岭清霜重”,静态的“秋”出场;“裁云雁字斜”,动态的“秋”承接;“尤怜枫解意”,尤其怜惜那“解我意”的枫树,笔断了~跟前两句似乎不是沾亲带故,由远景的静态的岭上霜、以及远景的动态的裁云雁阵,到了哪呢?第四句“惠我一肩花”告诉读者,到了自己的肩膀上----到了近处,所谓的笔断而意不断。就是摄影调焦,从远景拉伸到眼前的视觉,再到肩膀的触觉~诗词里的“通感”……结句笔尽而意未尽,得比兴之法!
19、《七绝·秋来》
风旋落叶绕庭除,绿鬓何堪镜里疏。
一样菊花开满径,纵然成句已非初。
五龙闹海老师点评:这首是我看过古月兄长发给我的前21首之后,即刻引起共鸣的一首:霜天八年,再起“秋兴”,“纵然成句已非初”……八年来多少感悟…… “风旋落叶绕庭除”,从无情的秋风扫落叶这凄凉的意境着笔,接着有了第二句的顺承。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形容年轻美貌。“绿鬓何堪镜里疏”,与起句的意境呼应,自然而然。第三句一样是跳转、笔断而意不断,“跳”得漂亮!结句结得令人叹为观止!通篇语句、意脉顺畅,深入浅出,与第一首相比,立意不同而笔力难分伯仲!
七律·中秋夜
明月临窗画个圆,谁知竟夜不成眠。
飘蓬已惯秋风逐,乱绪争教故土牵。
笑对视频儿女小,愁思生计泪珠涟。
开门断续闻蛩语,瘦影凉侵自惘然。
白衣客老师点评:
作品押平水韵下平一先韵
竟夜:整夜。“林昏罢幽磬,竟夜伏石阁”——杜甫
飘蓬:飘飞的蓬草,常喻漂泊不定的生活。“飘蓬多塞下,君见益潸然”——贾岛
赏析:全诗声韵工稳,情境流畅,每一拍均和下一拍紧密勾连,合情合理,读者如临其中。尤其以口语、现代语入诗,更显贴近生活,情味十足。明月无心画圆而不得团圆之人怎见得此圆,故整夜不眠。不眠则多思,萍梗经年,故园怎能不牵挂。手机视频笑对儿女,独处时笑又为生活所累的愁所掩盖。睡不得,开门,寒蛩断续,瘦影孑然,忧思不尽……一点小建议,生活确实不易,不过作为男儿有泪不轻弹,一家老小等着,泪珠涟是要不得的。
小贴士:韵与义叶
近体诗讲究声韵的规则,有的字有多个意思,对应不同的声韵,这一点使用还是要保留应有的严谨,不能简单的依据“可平可仄”原则就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解。例如“恶”作善恶之义时读鄂,属入声药韵,作讨厌之义解时读物,属于去声遇韵。再如“重”,作轻重的重解时读上声肿韵,作珍重的重解时属去声宋韵,作重复的重解时属平声冬韵。再如“行”,作山名属平声阳韵,作排行解属于去声漾韵,作德行讲时属于去声敬韵……类似的情况很多,所以不能不辨词义单讲声韵。
五律·深秋有感
一篱秋色瘦,相对酒盈斟。
微醉听蛩语,幽香濯素襟。
断鸿频北顾,斜日复西沈。
桑梓重山隔,不移是本心。
白衣客老师点评:
作品押平水下平十二侵韵,末句孤平。
沈:同沉。
赏析:这首五律声韵流畅,用词造句干净利落,有景致,有情思,结转高古,非常符合五律要求,近乎教科书式的作品。以“一篱秋色”虚实兼济起笔,“酒盈斟”即酒斟盈,倒装的很可爱。微醉听蟋蟀,幽香洗襟袍略微弱了一点,但情景虚实依然纵横交错。断鸿往南飞,为什么要北顾?大概是呼斯楞唱的“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吧。大雁都忘不了,人虽与桑梓有重山之隔本心也不会变,可你为什么要把话说死呢,难移不是更委婉么?不移是本心“仄平仄仄平”犯孤平,太可惜了。古代科举考试就算诗写的再好,两件事撞上还会得零分,一是三平调,二是犯孤平。
小贴士:步韵
步韵又称为“次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不仅使用被和诗作的韵,还必须用被和诗作韵脚上的那几个字,并且先后次序都要一样。陆游说“古时有唱有和,有杂拟、追和之类,而‘和韵’者唐始有,‘同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这种形式别的诗词论坛非常多,我在中华诗词论坛时总能看到有人发表步韵和诗,也不管原诗读懂没读懂,也不管步的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与其说是唱和不如说是卖弄自己的词汇量。这种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东拼西凑,毫无可读性。话说不限制韵脚都写不好,限韵岂不更难。真心不推荐这种游戏,能写出一首真实表达自己内心的好诗比作一百首这样的步韵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