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8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大唐诗圣》十八集电视剧

[复制链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9 20:4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一一《大唐诗圣》观后
陈镇朝
杜甫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诗人,他所达到的人文主义的高度,就像一座山巅,而在他去世后的一千一百年之后又有两位老人攀上了这座山巅,他们分别是列夫·托尔斯泰和雏科多·雨果。
一一《大唐诗圣》片头文字
观电视连续剧《大唐诗圣》后,给我最强烈的第 印象就是:百无用是书生!作为大唐诗圣的杜甫,他之迂,
实实在在是既可叹又可怜!以他的才情与诗名,以他已具备的条件,本来富贵唾手可得,他可以飞黄腾达,权贵、爱情频频向他招手。可他坚守他的迂,一概拒之门外!他从一个书呆子变成一个迂夫子,不但使他自己、他的家庭接踵陷入一个个灾难之中,就连爱他的人、关心他的人、他的朋友、他周围的人都因此而受尽磨难与委屈,付出了令人痛心的惨重代价…诗圣的一生,穷困潦倒,过着乞丐般的生活,而他的儿子还被活活饿死,真的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当然,这里所说的这个“书生”,是梗直的,宁折不弯的书生,如果他愿意当小人式的书生,或者汉奸式的书生,一切马上就颠倒过来了,可他不!这就是鲁迅所说的社会的脊梁,也就是历史的脊梁,是中华后人引以为荣的精神财富与文学财富!中国,五千年厚实的文化,就是靠杜甫这样的伟大人物支撑起来的!所以,杜甫之迂,又实实在在是既可钦又可敬的!
《大唐诗圣》给我的第二个深刻印象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这是人民总结出来的真理l这个百无一用的书生——大唐诗圣杜甫,他不是神,不是仙,不是妖,不是怪,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他是一个吃五谷杂粮的人,是在中国这片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化沃土中生长培育起来的虽普通却伟大的人。离开了这片培育他的沃土,杜甫将不会成为杜甫,诗圣将不会成为诗圣。如果没有青青(白鹭)、杨莹、郑虔、杜三水、杨五妹等人的关心、爱护、帮助,这个百无一用的书生杜甫,在那个险恶的官场社会中,必将更寸步难行,早就饿死了,还谈得上什么有所作为——虽然他最后的结局也应该说还是被饿死的,但他毕竟也艰难地活了五十多岁!
杨五妹是为杜甫而活,而青青则是为情而活,杨莹则是为义而活,杜三水倒是为自己的人生而活,后三者也是间接地为杜甫而活,而杜甫则是为国为民而活 杜甫之迂,青青之情,杨莹之义,均令人扼腕i电视连续剧《大唐诗圣》的创作,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表现手法相结合的结晶。
一个人人看好的大唐才子杜甫,因为一首《丽人行》而得罪了杨国忠,从此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厄难。一首 《兵车行》使他受到了百姓的拥戴,却使他丢了本要上任的扬州太守职位而被贬洛西县尉,并被叫去抓壮丁…一想为国为民
而一心求官的杜甫也只能辞官,但他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写出了《三吏》、《三别》。《三吏》、《三别》一方面使老百姓更加爱戴他,另一方面使统治者更加憎恨他,小人们也乘隙更疯狂地加害他。他的老师郑虔曾感慨地说:让杜甫去抓壮丁、催粮、要捐,我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好一个九折不悔的杜子美呀!
纵观杜甫的一生,我也不知道究竟是该哭还是该笑!




《大唐诗圣》观后感

经常在中国音像商务网查有什么新片子卖,到货了,基本上网上就有了。昨天看到了有传说中的老片《大唐诗圣》,网上一搜,确实有下载,可是速度极慢,现在还没下载完。这两天只找了个在线观看的地址粗粗看了一遍,居然把最后两集的集号弄颠倒了。下午出去电脑市场买来了碟片,还好碟片没有颠倒。

杜甫题材的电视剧,我是有些担心的。杜甫的生平没有现在影视剧的“看点”,胡编乱造更是我不愿看到的,这个度不好把握。要是让大部分编导选择,恐怕是宁可委屈杜甫的。前几年听说拍柳永,我很兴奋,可是这《书剑情侠柳三变》出来之后,我失望之极,胡编乱造不说,里面的词没有一首符合剧中的情节环境。竟让柳永在晴空万里时吟出了《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酒江天),至今心有余悸。不过我昨天看网站上的介绍,此剧的导演和摄影都是张多福,一个比较老派的的,想必不会太胡编乱造的,而且电视剧只有区区18集,也没有多大的“发挥”空间,放心了些。

电视剧是从杜甫结束游历,赶赴长安开始的。大概就是杜甫自传诗《壮游》里“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的时候。杜甫渡船中邂逅李白,李白离开长安,邀杜甫一起游历,杜甫则要入长安,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两人最终分手。杜甫在长安失意后也曾想学李白,可是房琯贬官留了封信,说要是所有耿介之士都归隐,官位就都被小人占据。杜甫因而开始了十年的求官生涯,却因《丽人行》,《兵车行》等不合时宜的诗作多次失去了机会,生活潦倒,幼子在家饿死。安史之乱逃出长安后,混了个左拾遗。又因《三吏》、《三别》引起肃宗不快,更因上疏为房琯申辩触怒肃宗被贬官,后干脆辞官入属,投到小舅子严武幕下,严武病死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漂泊了八年而死。

手里有一本萧涤非先生的《杜甫诗选注》,按杜甫的生平经历编选,我因而对杜甫的经历有些了解,剧中杜甫经历的主线是基本真实的。不过还是有两个重要的虚构人物。

一个是在杜甫生活中断断续续陪伴了二十年的船家女青青,第一集杜甫写了半首《绝句》给她,并在李白的撮合了与之拜堂,后来因父亲遗命娶了杨五妹,青青被县丞张正兴逼迫离开了家乡,在长安烟雨楼做了歌女,化名白鹭。后杜甫在长安期间,青青为她的许多诗作谱曲,并时常接济杜甫一家的生活,因青青化名蒙面,杜甫多年生才知道她的身份。安史之乱时,青青为救落于叛军之手的杜甫嫁给张正兴,后来唐军收复巩县时杜甫为了避免战祸,提议肃宗赦免投敌的张正兴而引起青青的强烈不满,随父入蜀,杜甫入蜀后又相遇,后青青父亲与一些百姓被严武冤杀,严武也在母亲和杜甫等人的严厉斥责下内疚病死。最后一集杜甫离开蜀中时,青青不愿同去,杜甫把绝句的后面两句续完相赠,杜妻杨五妹把一个儿子过继给青青与她相伴,一叶孤舟离去。

另一个是杨国忠的女儿杨莹,更富传奇色彩。是杜甫刚入长安时结识的朋友,起初在长安给了杜甫很多帮助,把他的作品通过杨贵妃呈给玄宗。杜甫与杨国忠闹僵后,也一度回避杨莹,杨莹识破化名白鹭的青青的身份,让青青出面,一明一暗在一些重大事件中鼓励帮助杜甫,比如杜甫邻居-从安禄山军中逃回的大将麦庄探明安禄山有谋反意图,杜甫把消息带到长安却没人敢报时,杨莹就想通过杨贵妃上报,不过被杨国忠撞见,杨国忠担心证据不足,怕惹祸上身销毁了证明材料。后不满杨莹与杜甫交住过密想把她一嫁了事,杨莹离家出走,与结识的一批江湖武人开始了漂泊生活。事迹也更惊天动地,先是凭人脉搞到了安禄山准备的龙袍,半夜放回了家里,第二天杨国忠拿进宫告安禄山谋反时碰到禄山也在宫中,说是龙袍是给玄宗订的,被人偷了。吓得杨国忠回家就把龙袍烧了。杨莹干脆自己动手,行刺安禄山,失手。后更与一群江湖人物把杜甫从叛军占领的长安救出,受箭伤而截肢。后被青青父亲所救一起入蜀,病死蜀中。

青青与杨莹,一个多年搜集了杜甫所有诗作,一个刻印成集,最后在杜甫离开蜀中时青青把几大箱诗作交给了杜甫。据青青转述,杜甫曾说杨莹能读懂杜甫的所有诗作,是一生知己。而青青是杜甫所爱,却因生活、战乱等原因虽多年相伴却没能捅破最后的一层纸,直到最后分离。青青与杨莹互诉心事时曾说杜甫爱的天下人,她没有想过要夺杜甫对天下人的爱。

这两个人物,杜甫分别以两首诗相赠,都是多年完成。给青青的《绝句》,前两句第一集就写完了,李白曾解道“两个黄鹂鸣翠柳,柳青。一行白鹭上青天,天青。一明一暗”,后两句最后一集分别时才交给青青。青青这个人物,实在在杜甫诗中找不到痕迹,勉强附会一下,杜甫自传诗《壮游》中回忆青年时游历,曾有“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之句,或许游历时期真有某个女子留在了杜甫的记忆深处。不过青青不是越女,是杜甫的同乡,总体来是一个为吸引眼球,不想使电视剧过于枯燥而虚构的人物。

而杨莹,从她出身高贵最终流落草莽,我很早就猜出她是剧中安排的《佳人》的原型。不过《佳人》有“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之句,而杨莹终身未嫁,不知剧中怎么安排这个矛盾,最后杜甫当着病重的杨莹的面吟完这首佳人后,杨莹悲叹,这首诗是杜甫自己的写照,佳人是杜甫自喻,杜甫引为知己。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佳人》,萧涤非先生注本中还是同意黄生的见解“偶有此人,有此事,适窃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认为是与白居易《琵琶行》的创作背景相似,这也和剧中安排的杜甫杨莹的关系类似。

还有一些人物,就是一些杜甫关系密窃的百姓。不能说是虚构,杜甫的创作来源大都是这些百姓,比如杜甫的邻居麦庄,是安禄山手下的大将,发觉发禄山谋反企图后逃回,应该就是《后出塞》组诗主人公的原型。《后出塞》的主人公也是行伍二十年,不愿参与谋反逃回。不过后出塞里“中夜见道归,故里但空村。恶名幸得脱,穷老无儿孙”,剧中相对好了些,有妻有女,有杜甫一家邻居。不过他女儿女婿后来又当了一回《新婚别》的原型。还有杜甫在长安时曾无住处,被青青安排到侍女桃叶家中暂住,见到官兵拉夫要拉走桃叶的爷爷。有感而作《兵车行》,还有在返回凤翔路上遇到拉夫而作《新安吏》、《石壕吏》等事件中碰到的百姓,也都不能说是虚构的。

萧涤非先生注本中在《三吏》、《三别》前破例用了一页多的篇幅评论,有一段话,说邺城兵败后“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便实行了漫无限制、毫无章法、惨无人道的公开的拉夫政策。但是统治者的这种罪恶,以及有民在这种罪恶的政策下隐忍一切痛苦去服兵役的爱国精神,史书并无记录,是由诗人杜甫来填补这一空白的”,剧中青青和一些百姓都要求过杜甫多写一些有关老百姓的诗。这部分诗可能比较压抑写实,不太适合在文人聚会等闲暇时流传助兴,娱乐审美作用少一些,但是却有萧先生说的记录普通百姓的生活思想作用。就像现在有一些歌是让人唱的,渲泄情绪。可是还有一些歌不是专业的歌唱家喊破嗓子也唱不出来,这种歌就是让人听的。

还有一些虚构人物情节,比如杜甫在长安遇到的孙辈杜三水,陪伴他十年,后杜甫介绍他去投奔严武,官至五品,严武在蜀中开杀戒后辞官经商,全剧最后江中邂逅杜甫,一顿酒肉撑死了杜甫。还有与杜甫同时入京的吴良(无良),起初在杨国忠面前拿《丽人行》、《兵车行》等诗作告状邀功,后又在肃宗面前拿《三吏》、《三别》告状,使杜甫失去了不少为官的机会。后被查出“杨党”历史,免官到蜀中见到杨莹后想抓杨莹回京邀功,半路被严武抓回,最后疯了。这些人物的设置都比较普通。可见张多福等人的想象力和现在一些善于编故事的影视人比还是差一些的。

剧中对杜甫死的是采用了撑死说,杜甫饥饿多日后江中遇到孙子杜三水,杜三水大摆酒肉孝敬,当晚杜甫去世。撑死说来自正史,而萧涤非先生则坚决主张杜甫是病死的,以杜甫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为证,记得余光中先生以杜甫临终回忆的语气写的一首诗也是在船上为背景,病死说也是很有依据的,不知道哪一个更可靠。

我觉得电视剧完全虚构可以说胡编的一点是杜甫行医的经历,杜甫在长安时生活所迫开了一家药铺行医,杨莹还暗中资助过。杨莹行刺安禄山中了毒镖逃入山中后还是杜甫半夜上山为杨莹乱骨辽毒的。全剧结束前一段旁白说“在高度饥饿下行医一生的杜甫忘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肠子饿细后大吃牛肉才去世。杜甫不是陆游,通医术,曾行医恐怕是电视剧的发明了。

可能是有意为之,电视剧的画面比较昏黄。杜甫除了初到长安的一阵子和穿朝服时外,基本上破衣烂衫,到最后更是形同乞丐。其他人物也大都如此。其实前面稍稍加重一些开元盛世的气象,与后面作些对比效果可能更好些。《江南逢李龟年》、《剑器行》这些诗都有这种对比感慨。我有个比较牵强的想法,青青这一人物承担了一些历史上李龟年的位置,在长安,李龟年是歌者,青青也是,同样和杜甫共同见证过开元盛世,战乱后都飘零四方。所不同的是,青青起初与杜甫多在一处,最后八年才分别。而李龟年只在杜甫死前几个月与杜甫邂逅一次。都和杜甫一起经历青春年华和太平盛世的一去不复返。

还有一些情节处理上,我觉得不够到位,比如杜甫身陷叛军期间,过多表现青青、杨莹、亲友如何救他,被抓时家人如何担心,安排与亲友来往过密,失去了表现《月夜》、《羌村三首》这种思念亲人、久别重逢的戏剧性感人场景的机会。前阵子《大秦帝国》第三十九集卫鞅回崤山探亲时我就想起了《羌村三首》里的诗句“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志......”,本来很想在剧中看到,可惜没有。

这两天网上查了查有关这部电视剧的资料,少得可怜。杜甫的演员吴旗,杨莹的演员路特丹的资料几乎没有。青青的演员杨静的介绍倒是找到了,不过所列作品也才区区四五部。近年唯一算是有些影响的角色就是《长河东流》中的费娥了。导演冷门,剧集冷门,演员更冷门。好不容易找到唯一的一则评论,里面有一段话:

坦率地讲,我喜欢老杜的诗文,却不赞成他的处世态度。他善良、诚实和正义,是性格的主流,值得肯定。但造成他及亲人、好友(杨莹、青青等)的灾难性一生,除了社会原因外,与他不谙世事,不辨是非,不知进退,固执己见,执迷不悟的个性不无关系!

确实,历史没有给杜甫实现他“致君尧舜上”的理想的机会,可是就算有机会,杜甫也不见得有实现这个理想政治才华。所以杜甫最终才辞官走向了民间吧,不过杜甫的政治才华比起李白应该还是强一些的。

最近能让我动笔的电视剧不多,这部电视剧能让我码这么多字,除了杜甫本人的原因,也因为确实是一部好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9 20:41: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海风云客 于 2017-12-29 20:43 编辑

以上是转的两段。自己看过后也是百感交集!虽然作为电视剧,有些杜撰和加工,但却是很干净很纯粹很实在!
自己的一些感想在日后诗歌发帖中零星写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板凳
发表于 2018-1-1 20:59: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诗人的,只看过《风流千古》,当时13岁,便下定决心,此生绝不让任何人干预我的婚姻,包括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地板
发表于 2018-1-1 21:00: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杜甫,我不觉得让儿子饿死是一种节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5
5#
发表于 2018-1-1 21:05: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看不惯体制,可以造反。如果看不惯某些人,可以不理他或者打倒他。如果憎恨入侵者,就去抗击。坐以待毙,是最不值得同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09:42:30 | 只看该作者
a兄做了现代的解读,这也是学习借鉴古人的一种角度。

其实,我转发这两段文字,除了是自己没有写读后感而姑且借转以外,也是为了在这个与古代相比缺乏诗意与诗性思维的现代社会,去做一点推广有关古代优秀诗人的影视的动作。

此外,作为古代优秀诗人,其对于现代人的借鉴意义,与其它领域名人类似,已不必多提。相对于论坛,和刚才提到的诗域影视推广动作,我更关注的是现代影视,通过演绎古代优秀诗人,如何去挖掘、理解和传播发扬古代这种诗意与诗性,并且尽量让其像其它影视剧一样,通过大众化媒介来进一步推进这种诗意与诗性在民众中的影响与沉淀……
相对于武侠剧,战争枪战片,历史剧类的帝王后宫剧,现代言情剧,生活剧,神话仙妖剧,作为诗的国度,有关古代诗人和诗的影视剧太少太单薄了,甚至恐怖片也比这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5415

帖子

59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962
7#
发表于 2018-1-5 17:13:55 | 只看该作者
可能诗人剧的看点不多吧。古诗词在现代社会早就不被重视,也就没多少人去看关于古诗人的影片。缺乏市场谁还去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201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6 12:45:14 | 只看该作者
海边拾贝壳 发表于 2018-1-5 17:13
可能诗人剧的看点不多吧。古诗词在现代社会早就不被重视,也就没多少人去看关于古诗人的影片。缺乏市场谁还 ...

是啊,现在多是吸引眼球的炒作,什么媚俗什么火。不过会有转变的。
像跟《大唐诗圣》类似电视剧也是难得的良心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鲁ICP备2021043377号

GMT+8, 2025-7-30 19:50 , Processed in 0.0745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